崔家的付奶奶快不行了。

在生命的尽头,付奶奶依旧坚持着不肯迈出最后一步。熟悉她的亲人们都知道这是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姨,你是不是在等三姨夫。”

“是啊。”

“我18岁时和他分开,等了等他回家等了64年……”

“现在,我等不了他多久了……你们给我下葬的时候,一定要帮我把我的嫁衣穿上。”

“志尧走的时候,我才穿着嫁衣嫁给他没多久。现在这么多年过去,我都老了。到了那边遇到志尧,他估计都认不出我的模样,但他一定会认出穿着嫁衣的我……”

“到现在我还记得,当初我穿着嫁衣嫁给志尧的时候,他还夸我穿上嫁衣很好看……”

说着说着,付奶奶不禁想到了两人结下缘分的那一年……

巧嘴媒婆

七月,刚过了夏的尾巴入了秋,微风转凉,田地开始变得金黄。穿着打扮颇为喜庆的媒婆带着满脸的灿烂笑容敲响了付家的大门。

“有人在家吗?你家有喜事上门咯!”

付母听到声音一脸疑惑地走了出来,不明白她们家有什么喜事,待看到门口来人是附近村子出了名的媒婆,便猜测到了几分。

付家有四朵娇花,一个赛一个的漂亮,在村里出了名的贤惠漂亮勤劳肯干,许多年轻小伙都想把她娶回家。

如今,付家大妮、二妮都已经出嫁,三妮已经17岁了,正是待嫁闺中的年纪。

果然,媒婆的目的就是付家三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婆热情地拉地付母的双手,给她介绍崔家的情况。

“我跟你说啊,这崔家可是书香门第,家里有五个男娃,两个女娃。我要跟你家说的是他们家的老二崔志尧。人家今年满十八,是保定二师的毕业生,现在在村子里当教书先生,自己能挣钱又顾家,他家里还有一座四合院,十几亩良田,等你闺女进了门就能直接当家。”

媒婆一张巧嘴说得天花乱坠,听得付母只觉得脑袋晕乎乎的,没有立即表态。见此,媒婆继续道:“不管什么年头,读书人都很吃香,就崔家的条件人家什么样的媳妇娶不着?要不是我想着你们家三妮刚好十七,跟人家崔志尧年纪相当正好相配,我能来你家?人家崔家那边可是上门提亲的都快把门槛踢破了,你们要是不早点拿主意,可就没机会咯。”

身处旧社会,世人对女子十分苛刻,女子在家从夫,父亡从兄,出嫁从夫,一旦嫁错人就等于毁了一辈子。

难得遇上一个各方面都优秀,还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男子,自然得抓紧机会。于是不等外出的丈夫回来仔细商量,付母火急火燎地答应了这门好亲事。

媒婆给付母介绍崔家情况的时候,因为害羞,付三妮只是在里屋听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志尧

事关自己的后半辈子,付三妮听得格外仔细,对男方也很满意。她没有念过书,也不识字,对于读书也曾向往过,只可惜没机会。想着出身书香门第的未来丈夫,付三妮即欢喜能有这么个男子能与自己结婚,日后还要相伴一生,又向往崔家那一屋子带着墨香味儿的书。

自从和崔志尧定了亲,付三妮就呆在家里一心给自己绣出嫁穿的嫁衣,每每想到自己未来丈夫是个才貌双全的男子,就难掩笑颜。付母和家中小妹见了,就总是打趣她。

虽然对三闺女的婚事答应的仓促了些,但是付母还是很重视崔家的。

崔家条件好,门第高,付母就觉得是自家三妮高攀了人家。女子出嫁时带的嫁妆多寡,关系到夫家对女子的娘家的态度。

为此,付母想尽办法为付三妮置办了一套体面的嫁妆,另外还寻了一对蓝色印花布,给付三妮装了满满的用来做衣裳的各色布料,将拳拳爱女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子在期待中一天天过去,婚期越来越近了。

在1932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付三妮穿着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大红嫁衣,出了付家大门,门口是崔家人抬来的一顶瞧着就四处漏风的花轿。

见此,旁人不禁小声嘀咕起来。

“不是说这付三妮要嫁的是世代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吗?大户人家的花轿就长这样?”

“是啊,这花轿寒酸的还不如村尾杀猪匠给他儿子娶媳妇时用的,付家别不是被哪里来的穷学生骗了吧。”

轿子瞧着是寒酸了一些,付三妮不在乎这些虚的,听见其他人大声议论声,她扬眉道:“我是和人成亲又不是这轿子,轿子也就今天用一会儿就没用了,能用就行,何必平白多花冤枉钱?这读书识字的人就是实在,不整这些虚的。”

说完,见没有人再议论花轿的事,付三妮这才上了花轿。

花轿里,脸上染上红云的付三妮悄悄地通过轿帘的缝隙,偷看那骑着马穿着长衫带着礼帽的年轻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来迎娶她的男人,是即将成为她的丈夫的人。

付三妮想象着自己即将与男人开始的新生活,心中十分甜蜜。

只是想象总比现实要残酷很多。

崔家的实际情况与当初媒婆介绍的不说毫不相干,也就只有“进门就当家”这一条符合。这也是因为崔家奶奶偏瘫在床需要人照顾,无法打理家事。公爹病弱干不了重活,三个小叔子最大的十五岁,也做不了多少事。两个小姑子最小的四岁,除此之外还有大伯子哥留下的女儿才刚八个月。

一家老小九张嘴,之前全靠崔志尧一个人养着。

现在还多了一个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三妮只觉得眼前一黑,仿佛看到九张嘴凑到她跟前,叫嚷着肚子饿要吃饭!

崔家三个小姑娘对付三妮这个二嫂十分热情,她们缠着付三妮撒娇卖乖,让付三妮因为被欺骗而凉透的心渐渐回暖。

三个小姑娘缠着付三妮不肯离开,直到睡着了才被崔志尧抱回她们自己的房间。

安顿好幼妹和小侄女,回到婚房崔志尧率先开口夸赞了身着嫁衣的付三妮。

他说:“你穿嫁衣的模样真好看。”

闻言,付三妮害羞地低下了头。接着就听到崔志尧的道歉。

“对不起,嫁给我让你受苦了。”他语气真诚,态度诚恳。纵使心中仍有些许不满,听了丈夫的道歉,再看丈夫的态度,付三妮也不好再说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了。

付三妮心想:崔家的条件虽然和媒婆说的不一样,但是崔家人都很和善,三个小女孩对她都很好。重要的是新婚丈夫看着也是待人宽和好相处的人,若是嫁去别家,她或许还遇不上这么好相处的家人。

本着“来都来了”的想法,既然已经加入了崔家这个家庭,付三妮索性就努力去帮助这个家。

次日一早,身为当家女主人,付三妮操持家务,照顾偏袒的奶奶、病弱的公爹和年幼的小姑子小侄女。

虽然很辛苦,但有通情达理的家人和知冷知热的丈夫,日子过得也不是那么苦了。

崔家的落败

随着在薛家住的时间越来越久,与崔家人以及周围的邻居交流得多了,付三妮对崔家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她这才知道,原来崔家并不是一直很穷,只是前不久家里出了变故,导致家道中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志尧的爷爷是清末时期的文人,在私塾念过书,考上过秀才,在县城里也是出了名。

作为文人,崔志尧爷爷非常重视子孙后辈的教育问题。

崔家虽然是书香门第,但是并不是很富裕,尽管如此,崔爷爷也要供孙子们读书。崔志尧是兄弟几个里读书天赋最高的一个,他不仅过目不忘,悟性还很强。只要是看过的书,他都能完整地复述出来。这让崔爷爷逢人便夸,一听村里人附和,他便乐得合不拢嘴。

崔志尧不负爷爷家人的厚望,读书一路跳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保定二师,成为了最让老爷子引以为豪的孙子。

崔志尧是崔爷爷最为自豪的孙子,也是导致了崔家陷入困境的人。

崔志尧曾鼓动群众打砸不法商家盐店,被官府以煽动群众闹事的名义拘留,为了解救孙子,崔爷爷向地主家借了一百块大洋高利贷,将人赎了出来,崔家也因欠债太多,家道中落。

在考上保定二中后,崔志尧依然没有停止“惹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保定二师读书期间他参与革命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连同其他50多名学生一起登报宣布开除学籍并发出通缉令。

崔志尧被通缉的消息被传回家里,给家里人带来巨大打击,崔母气急攻心很快离世。崔爷爷在绝望中病倒,临终前卖了家里五亩地,连本带利还清地主家的高利贷后撒手人寰。

这时,崔家的生产工具,就剩下了三亩地和一套骡子车,崔家大孙子崔喜尧成当家主事的人。

崔喜尧虽然善良本分、有文化,却只会读书,不懂如何种地、管家。养家的重担突然落到他身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在家里骡子意外掉进井里淹死后,接二连三遭受打击的崔喜尧经受不住挫折,精神失常,上吊自杀了。

崔喜尧自杀后,崔大嫂丢下出生没几个月的孩子改嫁,崔奶奶急火攻心得了偏瘫。

半年后,崔志尧回家,过去书香四溢的四合院已经被阴霾笼罩,因为愧疚他听从父亲的安排,在村子里当老师,支撑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父生怕儿子不听话继续出去惹事,四处托人给他张罗亲事,最后崔奶奶看中了待嫁闺中的付三妮。

付三妮也是后来才知道,当初媒婆上门说亲,并不是认为自己与崔志尧最相配,才先来自己家,而是崔奶奶最先看中的就是自己。

因为丈夫有文化,下课回家还会教自己读书认字,就算知道了这些她依旧仰慕着丈夫没有气恼。

她的通情达理让两人的夫妻生活很和谐。

因为丈夫写得一手好字,付三妮就想着将丈夫的手稿带去娘家,让娘家人看看丈夫的字,好好显摆显摆。

她这么想了,也就这么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字时间不长的付三妮并不知道手稿上写的内容是什么,识字的娘家晚辈在看了手稿后当即大吃一惊!

“三姨,三姨夫是共匪!这你可得注意一些,以后别把三姨夫写的东西往外拿,要是让别人知道这件事,咱们这些亲戚也得遭殃!”

“共匪”是国民党反动派和其他大大小小的反动组织对共产党的称呼,这些组织一直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逮捕、屠杀。

这是付三妮第一次知道丈夫的秘密身份,从此之后,她时常担忧丈夫的安危,为丈夫的革命活动放哨打掩护,在丈夫与革命同志一起在家里开会时在屋外给他们站岗。

她不希望丈夫出事,她想一直陪伴着丈夫,直到白发苍苍一同老去。

只可惜事与愿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坎坷中等待64年

1933年春节过后。

一天,身怀六甲的付三妮在家做着针线活,这时丈夫急匆匆推开门跑进屋,两只宽厚的大手搭在了她的肩头,丈夫看着她眼神满是深情。

丈夫的行为让付三妮心头一跳,她急切的问道:“志尧,你怎么了?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嗯……水泉运动失败了,组织通知要迅速转移,我要离开家几天,三天后我如果还没有回来,你就把我所有的书和资料烧掉吧。”

“这段时间,家里就交给你了。”

付三妮闻言只能默默点头,将为丈夫新做的衣裳帮丈夫穿好,目送丈夫的背影融入夜色。

三天后,丈夫没有回来,付三妮只能按照嘱咐将家里大部分书籍资料都烧了,少数几本丈夫经常看的被她包好藏到墙上的窑窝儿,用土坯砌好抹平,外边挂上神像遮挡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志尧走后没多久,付三妮生下一个女孩,孩子的小名叫忙妮儿,是付三妮取的,大名等孩子父亲回来取。

这一等就是四年。

四年了,丈夫没有回来,忙妮儿却得了荨麻疹和疟疾,付三妮拿不出给女儿治病的钱,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死在自己怀里。

女儿的病亡后的一段时间,付三妮总是精神恍惚的看到女儿蹦蹦跳跳的,在眼前跑来跑去,见到女儿叫她娘,说要爹抱抱举高高。

付三妮的状态很差,家里人怕她病倒了,让她回娘家修养几天。到了娘家,付三妮在母亲怀里失声痛哭。

在娘家住了几天,付三妮的状态并没有变好。她总是产生幻觉,看到女儿在她身边玩耍,听到女儿喊爹。

她在娘家呆不下去了,她需要回到有女儿生活痕迹的家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家,看到院子里的水井,付三妮仿佛听到一道充满诱惑的声音,诱惑着她走过去,然后,跳下去。

这时,一道哭声响起,转移了付三妮对水井的注意力。

只见二小姑子哭喊着跑了出来:“二嫂你不要走好不好,你不在的这几天我好想你……”

小姑娘扑到付三妮怀里,紧紧抱着她的腰,生怕一撒手付三妮就不见了。

家里其他人也都在门口、窗口站着看着,眼泪默默的流着,眼里满是不舍和希冀。

这一双双饱含热泪的双眼,让付三妮挪不动脚步。想起丈夫离开时的嘱托,她昏昏沉沉的脑袋突然清醒。

是啊,丈夫不在,要是她走了,不就辜负了丈夫的信任吗。

想到这,擦了擦不知何时流出的眼泪,付三妮弯腰抱起二小姑子走进家门。

1938年,丈夫寄来了一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信里,丈夫并没有说自己的近况,只是说付三妮还年轻,要是想要改嫁可以离开,他不会怪她。

若是信早来几年,付三妮或许会选择离开,但如今她已经将几个小叔子、小姑子和小侄女当自己的孩子在养,她舍不得他们。

这封信给付三妮仿佛没有尽头的等待带来了一丝曙光,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一坚持就过了几十年。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付三妮已经82岁。

这些年,她给奶奶和公爹送了终,帮三个小叔子成了家,送两个小姑子和侄女出嫁。现在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新的家人相伴。

而付三妮只有当初成亲时穿的红嫁衣,一解相思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付奶奶迈出了生命的最后一步,离开时她嘴角带笑,似乎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团圆而感到高兴。

找寻15年,完成遗愿

崔建强是付奶奶过继的儿子生的孩子。

小孩从小就是付奶奶带大的,小时候就时常想着长大后要帮奶奶把爷爷找回来。在奶奶身着嫁衣下葬后,崔建强完成学业,带着奶奶的遗愿,找了15年,走遍了大江南北。

长期的奔波与风餐露宿,让崔建强的身体吃不消。过度的劳累让他病倒入院,在医院里,他八岁的儿子用稚嫩的声音说:“爸爸,如果你找不到太爷爷,那等我长大了我继续去找。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我和妈妈都很担心你。”

崔建强感动的摸摸儿子的头,出院后继续寻找爷爷的消息。

奶奶生前,他没有完成奶奶的愿望。现在,他想至少在自己死前让奶奶与爷爷相聚,完成奶奶的遗愿,也是完成他自己的愿望。

2011年,崔建强长久地寻找总算是有了爷爷的一点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河北行唐县的党史研究室里,他找到了崔志尧在1938年写过的一封信,信上有当年崔志尧留下的地址“江西高安108信箱”。

根据地址,崔建强前往了高安市,在当地的党史研究室翻阅了当年的资料无果后,寻找当地的高寿老人挨个地询问,最后在两个老人的口中得知在1939年,本地的学校有一位姓崔的教书先生。

在家乡时,崔志尧就当过一段时间的教书先生,那个年代的很多共产党在明面上的身份同样是教书先生。

崔建强怀疑这就是他的爷爷崔志尧。

在一个老妇人找上门后,崔建强确定了崔志尧的身份。

原来就在1939年有日寇在当地扫荡,大肆杀害当地的平民百姓,作为一名光荣发共产党员,崔志尧自然不能视而不见,他保护了当时还是个小孩子的老妇人,自己却失去了生命。

因为崔志尧的救命之恩,老妇人一直寻找崔志尧的家乡,想要将他送回家,只可惜一直找寻不到。

如今崔家后人找了过来,在老妇人的帮助下,崔建强找到了爷爷的遗骨,并带回家乡与付奶奶一起合葬,时隔78年,夫妻两终于能长长久久地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