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以及女娲补天,这些神话传说一直被中国人世代传颂,但是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些神话故事讲的都是同一个时代发生的灾难事件,是古代先祖抵御灾难的故事,通过进一步研究,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事,而神话传说的版本都是后世流传的改编版本,有很多夸张和不实之处,真正的历史却充满了残酷和悲壮。
这些故事其实说的是一场惨烈的战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这些故事都见诸于几种相同的著作,即《列子》、《古本山海经》、《易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史记》、《论衡》等。
其中关于女娲补天,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淮南子·天文训》记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原道》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雕玉集·壮力》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路史·太吴纪》记为共工与女娲氏之战。不管是谁和谁打仗,最后的结果都是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总之,天补上了,灾难过去了。
后羿射日是以《山海经》为蓝本,《淮南子·本经训》作了总结:“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淮南子·览冥训》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文中“姮娥,即嫦娥”。因汉朝文帝姓刘名“恒”,为避尊者讳,从汉代起,“恒娥”写成了“姮娥”,后改为嫦娥。
通过对这些神话传说的考察研究,我认为这么多严肃的史书不可能无聊到把一些神话传说都编进去,一定是他们从祖先的口中了解到这些事情,又没有办法还原事情真相,只能如实的记载下来。我经过分析判断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着高度文明。这个文明很可能是外星文明的延续,起点就是盘古开天辟地。这些外星人类到达地球后与原住民一起创造了新的文明,当然原住民尚处于待开化的蒙昧状态。然后到了女娲统治时期,他们在外星球的敌人找上门来,发动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破坏力极强,运用了很多先进武器,直打得山崩地裂,日月无光。当时,敌人派出了九艘圆形太空战舰,这些战舰就像太阳一样发出火热的光芒,后羿用他们带过来的武器把这九艘星际战舰全部击毁。后羿的妻子嫦娥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她带着一名叫吴刚的地球人驾驶着飞船飞到月球上与敌人作战,吸引了敌人的火力,才让后羿有机会用飞船将敌舰逐个击毁。然而嫦娥他们却再也没回来,后羿为了安慰这些原住民,就说嫦娥他们留在了月球上,变成了永远不死的神仙。战争结束了,后羿他们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地球的大气层却被破坏得很厉害。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女娲亲临现场展开了补天工作,他们用一种设备释放出某种气体,将破损的大气层修补如初,并打扫了战场,修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山川河流和土地。女娲他们知道敌人还有可能打过来,为了不连累人类,就开着飞船离开了地球。
这场战争的目击者,也就是华夏大地的子民们慢慢的开化了,然后代代相传的把这场战争讲述出来。由于他们无法准确地还原当时的场景,这场战争在传播中只能演变成为神话传说。而女娲,后羿和嫦娥,他们都被视为华夏人民的先祖,正是他们的到来,帮助这些蒙昧未开的原始人类慢慢开悟,这些天外来客和蔼可亲的样子深深的刻在了原始人类的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最终成为了华夏大地的图腾,永留人们心中。
而当时的嫦娥带着吴刚在月球上抗击敌人,也是华夏人第一次登上月球,从那时起到后世的几千年间,月球就反复出现在中国人的文艺作品中,中国人对月亮也有着天然的好感,早已被视为神圣的地方,那里有着宫殿和房舍,嫦娥和吴刚就驻守在那里。所以月球早已是华夏领土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