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术界有一个概念,叫“一力降十会”,即便是平庸的武者,如果在体重、力量方面优势过于明显,也能击败技术精湛,但体重、力量明显处于劣势的所谓高手。
现在格斗比赛要有严格的重量级限制,跨越两个重量级的比赛基本就没法打,大重量级的普通选手也能把小重量级的顶级高手打得怀疑人生。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不对呀,还有一个词叫“四两拨千斤”,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习武一生的老爷子即便年逾花甲仍能让强壮的小伙子近不了身的情况。
但这种老年武术家让年轻小伙子近不了的情况得有一个前提:这个年轻小伙子只是身体比较强壮,他没有受过任何格斗方面的训练。
形容这种老少对决时大家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用到“近不了身”这个词,几乎从来听说过哪个武艺高强的老者把小伙子打到满地找牙的。
为什么这些身上有功夫的老者在证明自己武艺时都选择到“近不了身”就结束了呢?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优势才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有功夫的老者优势在武术技巧,劣势在力量和体能,年轻人力气大,体力好,但由于武术技巧方面完全是个小白,所以他们的进攻很容易演变为尽是漏洞的王八拳,有功夫的老者通过技巧化解那充满漏洞的王八拳不是难事,但如果想跟进一步彻底将年轻人击垮击倒就需要近身肉搏,就需要比拼力量和体能了,而这并不是老者所长。
因为此,有功夫的老者会把切磋控制在让年轻人“近不了身”就结束,当然了,事后他们给出的解释是“术高莫用”,这不但会提升了自身的神秘感,还能让观众感慨老艺术家“德艺双馨”。
在各类竞争中,整体实力处于弱势的一方要想取胜通常只有一种办法,让自己在某一方面对对方产生碾压式优势,然后要么利用自己的优势直接一举把对手打到崩盘,要么让对手一直在那个对你有优势的环境中被反复蹂躏。
但即便如此,仍是十分冒险的,因为一旦你凭借优势没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对方开始学习了,开始补短板了,其强大的整体实力会很快将你的那点靠技巧获得的优势碾碎。
技巧只有在大家都处于懵懂状态时才有用,待大家都开始“开窍”,竞争就又会回到的实力比拼的轨道上来。
成吉思汗死后,“深沉有大略”的窝阔台利用崛起于蒙古草原上的贵族们大多长于军事,弱于政治的机会,以其高超的政治手腕成功“反杀”了实力更强的托雷,坐上了大汗的宝座。
但是,政治技巧这种东西能够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之前的人们没见过它,司马懿先发誓而后违约弄死曹爽的手段只能玩一次,不是司马懿只能玩一次,而是整个中国历史都只能玩一次,你的“戏法”只要出现过一次,即便是平庸之辈也能学个七七八八,对于窝阔台来说,情况更加糟糕,因为学去他的把戏的那个女人,是个政治天才。
侄婶婚约
1232年,刚刚率领蒙古军团取得对金国作战决定性胜利的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在行军途中,死了。
托雷作为蒙古宗王中军事天赋最高的一位,死的实在是太“巧”了,蒙军已经取得对于金国的决定性胜利,他的军事能力不再被大汗窝阔台需要了,而他在军中的威望又时刻令窝阔台大汗感到如芒刺在背。
对于军事实力欠缺的蒙古帝国第二代话事人窝阔台来说,或许只有死了的四弟,才是好四弟。
成吉思汗死前将自己手上最强大的十万大军交到了托雷手中,后来虽然窝阔台取得了汗位,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军事实力一般,在军队中威望并不算高,所以并不能真正夺取弟弟托雷的兵权,兄弟二人间这种尴尬的关系直到托雷逝世才算被打破。
也许是托雷这个威胁实在让窝阔台难受太久,在对待权力问题上一向有耐心的窝阔台在托雷死后要夺取其兵权的时候却显得十分没有耐心,他直接玩了一出“邪招”:
窝阔台大汗以蒙古父死,子妻其后母的传统为由,竟然提议让托雷的遗孀克烈·唆鲁禾帖尼改嫁给自己的儿子贵由。
当时托雷的四个儿子尚小,唆鲁禾帖尼王后便是家族话事人,如果她真的嫁给了贵由,带来的连带效果便是托雷家族的所有财产(包括军队)都转移到窝阔台的儿子贵由手中。
虽然吃相难看,但不得不承认,窝阔台这招釜底抽薪玩得十分高明,即便唆鲁禾帖尼不从,窝阔台家族也没有太大损失,但一旦她从了,那么窝阔台家族就能一举吃掉整个托雷家族。
面对窝阔台提出的明显无理的要求,唆鲁禾帖尼王后的回应方式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她并没有明确同意或反对这门“亲事”,而是表示要等到把托雷的四个儿子抚养长大后才考虑这件事。
这明显是在两头堵,如果未来窝阔台系衰落而托雷系强大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去提起这门“婚事”了,而如果窝阔台系强大了托雷系衰落了,自己则可以借着嫁给贵由的机会带着四个儿子进入到窝阔台系中。
见“弟媳”唆鲁禾帖尼不吃自己这一套,窝阔台转而退而求其次,准备逐步,分批次地吃掉托雷系的军事资源。
进退取舍
窝阔台如何在托雷控制着大量军队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夺取汗位这个问题上一篇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一下,这里仅就窝阔台夺权时遵循的几个原则做一个简单回顾:
第一,绝不在对方的优势领域与对方对抗,成吉思汗死后,已经明确汗位传给窝阔台,但是手中拥有10万大军的托雷依旧要进行监国,明白自己政治能力强而军事能力弱的窝阔台这个时候并未选择与托雷翻脸,因为那样可能导致直接火并,而是先任由他监国,并在暗中积聚力量,等待时机。
第二,要找一个铁杆盟友,大多数蒙古贵族其实都是摇摆不定的,与其费力去一个个争取这些摇摆者,还不如找到一个绝对的支持者,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的全力支持是窝阔台登上汗位关键一步。
第三,硬刚没有把握时可以选择以退为进,适度退让不但可以避免局势迅速恶化,还能为自己赢得名声。
第四,在某些关键的环节上,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手段如果作用明显,用一用也无妨。
在家主托雷死后,面对咄咄逼人的窝阔台系,唆鲁禾帖尼首先采用的应对之法也是以退为进。
在让自己儿子娶自己弟媳的荒诞要求被婉拒后,窝阔台退而求其次,提出把原属于拖雷的三千户授与自己的儿子阔端。
面对这样的要求,很多托雷系的旧将感到十分不满,他们找到唆鲁禾帖尼表达自己对这项命令的抵触,但唆鲁禾帖尼却建议这些旧将遵守大汗的命令,在这一问题上,唆鲁禾帖尼表现得十分大度。
当时托雷新丧,家族内部群龙无首,而窝阔台刚刚取得了灭金战争的全面胜利,风头正盛,如果在这个时候与有大汗身份加持的窝阔台翻脸,托雷系的胜算实在是不算大。这个时候,退一步反而是最优解,保留火种,以时间换空间,等待翻盘的机会。
而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时间并不是总能换来空间,只有在自己的优势在未来会被不断放大的情况下,时间才能换来空间。
那么,唆鲁禾帖尼领导下的托雷集团有这样的能被时间逐渐放大的优势吗?
有,而且很明显。
长子西征
蒙古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帝国,构成其统治集团的绝对主力是军事贵族,在这样的军事帝国中,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大汗要想获得麾下军事贵族的持续支持就必须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来掠夺土地。
在彻底灭亡金国后,窝阔台一面尝试继续南下攻宋,一面向西努力,开始了著名的长子西征,随着对宋作战陷入僵局,这次西征便成为了蒙古帝国主要的发力方向。
只要蒙古还是一个军事帝国,能够在战争上建功立业者就能不断获得能量,而在这次长子西征中,托雷家族不但在军中再次站稳了脚跟,还因为窝阔台家族的“神助攻”,让托雷家族获得了最宝贵的铁杆盟友。
窝阔台召集诸部发动的这场征伐之所以被称为“长子西征”,是因为参与此次征伐的统帅皆是各部宗王的长子。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因为年龄最长,遂成为此次西征的最高统帅。
窝阔台明白自己家族在军中威望是一个短板,所以有意安排自己的长子贵由也参与到西征之中。
但很可惜,贵由不但没有继承爷爷铁木真的军事才能,也没有继承父亲窝阔台的政治才能,在西征过程中,贵由因为自己是大汗之子,始终不把统帅拔都放在眼里。
一次酒宴上,因为拔都比众人先饮了几杯这样的小事,贵由便当众不断阴阳怪气的嘲讽拔都,并最终因为与拔都不合,带着自己的队伍退出了西征。
对于任何一个蒙古宗王来说,西征都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如果贵由军事才能可以,在大汗之子的身份加持下,他的战功会被几何倍的放大,即便贵由军事才能一般,在自己父汗的运作下,也能硬拼凑些战功出来。
但贵由却选择“不走寻常路”,直接退出了西征,作为大汗之子带头破坏西征大业,这让窝阔台即便贵为大汗也没有了操作空间。
因为此事,窝阔台一系在蒙古各宗王中名誉扫地,而权力、名望、威信这些东西作为稀缺资源,你不要就一定会有别人要,托雷的长子蒙哥在这次西征中崭露头角,当然,更重要的是,蒙哥与拔都之间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
蒙哥帝国的汗位之争是从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合台骂大儿子术赤野种开始的,在窝阔台与托雷的汗位之争中,托雷吃亏就吃亏在他不像窝阔台一样有察合台这个铁杆盟友。
如今,一直与察合台系关系不睦的术赤之子拔都又与窝阔台系的贵由闹翻了。
身为术赤系话事人的拔都如果想找盟友,最好的选择就是托雷系。
如今二者又多了一个联合的理由:毕竟两个家族都被窝阔台、察合台联盟搞的很惨,想自保,甚至反击,两个家族就得联合,而窝阔台长子贵由的那次神助攻,和蒙哥的崭露头角共同促成了这次顺水推舟的联盟。
自退出汗位之争后,术赤系在西方独立发展,已经成为了半独立于大汗廷的强大势力,当他们与拥有多位军事贵族支持的拖雷系联合时,蒙古帝国内部的力量对比立刻发生翻转,窝阔台系即便顶着大汗的名头,但实力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劣势方。
内部崩坏
史书记载晚年的窝阔台变得嗜酒如命,好饮酒固然是蒙古人的传统,如果一个本来勤政的人突然变得对酒色一类东西上瘾,这通常是有政治含义的。
信陵君合五国大军大败秦军见自己已经被兄长猜忌于是开始沉溺于酒色,汉惠帝刘盈在看到母亲吕后大肆杀戮刘氏成员而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后开始沉迷酒色,汉成帝刘骜刚继位时也有心抑制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问题,在几番努力都没有丝毫效果的情况才开始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生理需求相比于自我实现需求只不过是低级的需求,美女、好酒这样的所谓稀缺资源在帝王那里一点都不稀缺,享受这些对于帝王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相比于这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才更能让帝王们着迷。
如果一个帝王对于美女、美酒这些事务达到沉迷的地步,只有两种情况,第一是他发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已经无法实现了,第二则是他认为自己能的都已经做完了。
对于窝阔台来说,二者应该都有,他灭了金国,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他做的都已经很好了,但是托雷系的兵权,他也很难再动了。
更让窝阔台烦心的毫无疑问是自己的继承人问题,长子贵由在西征这个问题上就表现出了很明显的能力缺陷,他是否有能力在窝阔台死后继续维系这个庞大的帝国不解体,这个问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窝阔台曾想过将汗位传给三子阔出,但阔出死于窝阔台之前,窝阔台又想直接把汗位传给阔出之子失烈门,但还没等到确立继承人窝阔台就驾崩了。
窝阔台驾崩前贵由外出未归,而失烈门又尚年幼,但其实这都是小问题,这个时候的窝阔台系如果能团结一致,无论是推贵由还是失烈门都还是能镇得住场子的,但窝阔台的妻子乃马真后却向耶律楚材等重臣提议要由她来暂时摄政。
耶律楚材在窝阔台统治时期权力达到了巅峰,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过,他在窝阔台登基的过程中是出过力的,某种意义上讲耶律楚材与窝阔台系是利益共同体。
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讲,耶律楚材才是窝阔台系能真正坐稳江山的关键因素,因为窝阔台系武力不行,在以武立国的蒙古帝国迟早是要遇到麻烦的,想彻底逆转这一局面,只能是靠耶律楚材这群汉法派重臣,如果让他们好好经营汉地,有了汉地这个大后方的支持,才能在自身武力不行的情况下镇住蒙古诸王,当然了,这是后话了。
耶律楚材对于乃马真后摄政的要求不满,乃马真后于是开始疏远耶律楚材,至此,窝阔台系基本与以汉地制衡草原这一正确路线擦肩而过了。
乃马真后摄政后迟迟不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按照她的意思应该是要把汗位传给儿子贵由,为了拉拢东部诸王,那马真后不断以国家利益为筹码换取对方的支持,导致在其摄政的5年里蒙古帝国法度废弛,直到长期不归政于新大汗的行为惹了众怒,乃马真后才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从窝阔台逝世到正式选举新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召开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
在乃马真后的运作下,忽里勒台大会毫无意外地推举了其儿子贵由为新大汗。
在这场由乃马真后主导的忽里勒台大会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没有参加:长子西征的总指挥:拔都。
靠着长子西征中积累的军功,此时的拔都在蒙古帝国内部威望很高,他的不出席让乃马真后主持的这场忽里勒台大会合法性大打折扣。
贵由本就与拔都不睦,此番拔都又不参与推举他为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登基后的贵由更加视拔都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1247年秋,贵由以西巡为名义准备讨伐拔都,而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蛰伏多年的拖雷系终于动手了。
贵由之死
按照《新元史》记载,贵由汗的死亡前后发生了这些事:
贵由觉得拔都是个麻烦,于是决定讨伐他,但是拔都实力强大,贵由明目张胆出兵干掉他没把握,于是找了个西巡的借口,准备召拔都来营中,然后擒贼先擒王的干掉拔都。
但唆鲁禾帖尼看出了贵由的计划,所以秘密派人向其示警,接到示警的拔都也集结大军向东准备迎战贵由。
双方尚未交手,贵由就死在军营中了。
大意就是贵由想搞偷袭,结果事情败露,被拔都提前获悉,然后贵由就病死了。
这里面透露了一个细节:贵由认为正面出击可能打不过拔都,于是要采取偷袭的办法,那么问题来了:贵由身为全蒙古的大汗,此时金国已灭,汉地的生产正在恢复,税收可以保障,就算拔都实力强悍,但他的钦察汗国人口、物资水平等远不能与身为大汗的贵由相比,贵由怎么就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打拔都没有胜算了?
最可能的解释是:经过乃马真后摄政这几年的折腾,贵由汗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力已经大打折扣了,基本可以确定,此时的贵由汗已经调不动拖雷系了。
此时的拖雷系在唆鲁禾帖尼王后的治理下正蒸蒸日上,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兄弟均已长达成人,并且都在军中享有威望,而窝阔台系却在乃马真摄政的这几年被搞得乌烟瘴气,这样的背景下,尽管贵由有大汗身份加持,但他的威望只怕已经不及拖雷系。
托雷系与拔都间有联系,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完全不被身为大汗的贵由知晓的,但是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面对重臣与宗王结党,其正常的操作逻辑应该是先拿下重臣,让自己内部铁板一块,再集中力量去对付蠢蠢欲动的宗王,而不是舍近求远先去对付宗王。
唯一的合理的解释就是此时的贵由已经明显感觉到拖雷系自己已经对付不了了,必须要先吃掉拔都,利用拔都的力量才有可能击败拖雷系。
贵由想用些小手段干掉拔都,说明此时他能够调动的力量相当有限,在拔都和托雷系联合的背景下,贵由能翻盘的机会实在是不大。
但无论如何,贵由死亡的时机都有些太过巧合,拔都知道了贵由的目的,正准备迎战贵由,而贵由就在这个时候,死了。
关于拔都毒杀贵由的说法一直都有,法国的写的蒙古史甚至还有拔都的使者在贵由军营中直接与贵由发生火并并最终做掉了贵由的说法。
但这些说法其实有一个问题:如果贵由汗真是被毒杀,那么动手的人也不应该是拔都,因为此时的贵由汗对拔都的戒备是拉满的,怎么能给拔都机会给他下毒呢?
那么,更有可能实际动手的人是谁呢?更大概率是此时尚未与贵由撕破脸的托雷系,托雷系父子在蒙古军中多年,亲信甚多,就算贵由汗出征拔都时有意疏远拖雷系,也不可能剥离的那么干净,如果真相确实是投毒,他们动手成功的把握可比拔都大多了。
贵由大汗的真正死因与当初拖雷的死因一样都只有长生天知道了。
但贵由死后,拔都和拖雷系的行动也明显加快了。
最终博弈
贵由死后,他的遗孀海迷失后给拔都去信,希望效仿乃马真后故事,由她暂时摄政,拔都同意。
海迷失后此时提出摄政目的应该是为他儿子铺路,毕竟此时他的儿子威望尚浅,且手中没有多少筹码,且贵由死前没有立下遗诏,想要选出新大汗只能召开忽里勒台大会,面对咄咄逼人的拔都和拖雷系,此时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海迷失后的儿子胜出的概率几乎为零。
其实此时窝阔台系有一个合适的汗位人选,就是当初可能已经被窝阔台选定为汗位继承人的阔出之子失烈门。
窝阔台系中,只有失烈门出来竞争汗位还有一丝胜算,但可惜,失烈门不是海迷失后的儿子,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海迷失后选择了由自己暂时摄政这一过渡路线。
但是你们派系劣势已然尽显,对方又怎会给你时间完成你的计划呢?
对于海迷失后准备摄政这件事,拔都表示同意,毕竟你们窝阔台在乃马真后摄政时已经把脸丢尽了,如今还想把脸再丢一遍,那就来吧。
在同意海迷失后暂时摄政的同时,拔都随后便在自己的封地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准备选出新大汗。
此时海迷失后手上的筹码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即便明知拔都僭越,她也无力用霹雳手段去阻止拔都,只能派遣使者前往忽里勒台大会,并力求在大会上表达汗位只能出自窝阔台系的观点。
与海迷失后代表的窝阔台系不同,看到时机已经成熟的唆鲁禾帖尼立刻派自己的儿子蒙哥参加忽里勒台大会,并率先发言举荐拔都为大汗。
但当时几乎所有人蒙古人都知道,因为血统问题,术赤系不能担任全蒙古大汗是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所以蒙哥此番推荐更多是惺惺作态,给拔都面子罢了。
拔都对于全蒙古大汗的位置似乎并不太感兴趣,所以他果断推脱了汗位,并正式举荐蒙哥担任大汗。
这才是图穷匕见的杀招,拔都与拖雷系费尽千辛万苦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拖雷系对窝阔台系的权力替代,如今时机既然完全成熟,由诸王之长拔都提出这样的建议显得很有分量。
此番忽里勒台大会是在拔都的封地上举行的,来参会者也大多出自拔都和拖雷部,对于这样的结果他们自然会同意。
海迷失后派去那几个唱反调的人自然掀不起什么波澜,最终忽里勒台大会宣布:蒙哥为全蒙古大汗。
这样的结果当然无法让窝阔台系信服,他们以忽里勒台应该在东方举办,不该在西方举办为由,质疑此次忽里勒台大会的结果。
面对窝阔台系的质疑,实力已经明显占优的拔都和蒙哥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度:你们不是不服嘛,这次就让你们心服口服,不是说大会得在东方举办嘛,好,那就在东方再举办一回。
唆鲁禾帖尼王后主导的忽里勒台大会在斡难河畔举办,要让窝阔台系心服口服,为了保证大会的“顺利”召开,拔都命令弟弟别尔哥带着大军前来参加忽里勒台大会。
大会召开前,唆鲁禾帖尼王后就在积极活动,为拖雷系争取更多支持者,有了这些支持者加持,再加上拔都的兵马做后盾,这次忽里勒台大会再次没有悬念地选出蒙哥为大汗。
海迷失后派去的代表依旧不同意这个结果,但是不同意也没用。
事实上,在东西两地分别举办忽里勒台大会也不全是为了让窝阔台系心服口服,因为无论举办多少次,他们也不会心服口服,这么做是真实目的是:告诉蒙古诸部,无论在东方的影响力还是西方的影响力,拖雷-拔都联盟都已经明显超过了窝阔台-察合台联盟。
只要让大多数蒙古贵族都认清形势,蒙哥这个全蒙古大汗的身份就有意义,不需要非得获得窝阔台系的支持。
蒙哥继位后,海迷失后与失烈门分别想联络窝阔台系反对蒙哥,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二人也都被处死。
至此,由拖雷遗孀唆鲁禾帖尼王后主导的拖雷系对窝阔台系的复仇终于告一段落。
面对拖雷突然死去的晴天霹雳,唆鲁禾帖尼王后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敏锐地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拖雷家族在军中的威望是自己最大的底气,只要保住这一点,日后每一次作战自己都能积累力量,再配合一些小的技巧,便可以对窝阔台进行反杀。
当初窝阔台对拖雷用过的招数,唆鲁禾帖尼几乎都在窝阔台后人身上再用了一遍,而且方法更巧妙。
从窝阔台驾崩到蒙哥登上汗位之间的十几年时间里,蒙古帝国大半时间实际上是在女人统治下的,但是,那些急于走到台前的女人(乃马真后、海迷失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智慧,她们对权力表现出的极端渴望让自己的集团陷入分崩离析。
相比于走到台前的这两位,一直在幕后谋划着一切的唆鲁禾帖尼王后才可算是真正的女政治家,她进退有度,处事得体,在一次次政治事件中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积累政治能量,并最终帮助拖雷系完成了反杀。
但一切动作皆有代价,蒙哥登上汗位的过程中,借用拔都的力量太多,这就造成了蒙哥即便登上汗位也很难制衡拔都,本就无意争夺汗位的术赤系开始与大汗廷渐行渐远。
最后一次在蒙古帝国彰显自己的力量后,拔都代表的术赤系远去,蒙古帝国的分裂正式开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