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液囊支原体疾病在养鸡业中频繁出现,此病的发病率高尤其集中在雏鸡及青年鸡阶段,特别是4至8周龄的鸡只最易受害。这一现象往往与育雏过程中的不当管理紧密相关,如脱温过程中温度骤降、昼夜温差大以及过高的饲养密度等,都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因素。此外,进入12至13周龄后,随着鸡只转群至更大空间,因环境变化引发的温差应激、防疫操作导致的应激反应以及霉菌毒素控制不力等,也可能零星发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后,鸡群会表现出明显的滑膜炎和关节炎症状,雏鸡和青年鸡初期可能出现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体重减轻及鸡冠颜色变淡等迹象。对于成年产蛋鸡而言,其影响则更为深远,不仅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如尖端异常、表面粗糙附带黑色斑点,还会显著降低产蛋量和蛋重。据统计,部分鸡群产蛋量可下降11%,异常蛋比例上升24.5%,同时蛋壳变薄,通透性增强,进一步影响鸡蛋的市场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到产蛋期,滑液囊支原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产时间延迟及产蛋高峰难以达到,这主要是由于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及营养补充剂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进而影响雌激素刺激下的卵黄蛋白质在肝脏的合成与转运,最终降低了产蛋效率;

二是该病直接侵害蛋鸡的生殖系统,尤其是卵巢和输卵管子宫部位,这两个关键部位一旦受损,不仅会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还会干扰蛋壳和色素的形成,导致产蛋率下降及蛋壳品质恶化,出现诸如“太阳蛋”等品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有效防控滑液囊支原体,当前业界普遍采取两种策略:一是疫苗接种,通过提前免疫增强鸡群的抵抗力;二是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如采用替米考星与多西环素联合用药,并重视肝脏的保健工作,以减少药物副作用对肝脏的损害。此外,将这两种策略结合使用,特别是在种鸡群中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以降低病原携带量,对于控制该病的区域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滑液囊支原体的挑战,养鸡业需从日常管理、环境控制、疫苗接种及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入手,形成综合防控体系,以保障鸡群的健康与生产效益。

文章转自“家禽群英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