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赵曙是北宋第一位以宗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他不愿当皇帝,万般无奈下才接受了太子之位,他是一位很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但是即位之后就大病一场,只能由曹皇后垂帘听政,后来虽然亲政,却又爆发了一场追赠生父名分的闹剧,等着争议平息,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在位仅仅五年。

捡来的皇位

英宗本名赵宗实,他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本来与皇位无缘,他很幸运,仁宗没有儿子,就选了宗室子弟赵宗实继承皇位。

赵宗实的亲生父亲是濮王赵允让,赵允让也有类似的经历,当年宋真宗的太子夭折之后,就把赵允让接到宫中抚养,准备立为太子,后来仁宗出生,又把赵允让送回了王府,运气比英宗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宗实四岁的时候就被仁宗和曹皇后接到宫中抚养,后来仁宗有了亲生儿子,就把赵宗实送回了王府。

仁宗的三个儿子相继夭折,一直到晚年都没能再生儿子,这就需要在宗室子弟里面选一个来继承皇位,赵宗实幼年有在宫里抚养的经历,仁宗就准备再接回赵宗实,立为太子。

但是赵宗实对太子之位不感兴趣,反复推辞,不肯接受,僵持了一年多。

他之所以不愿接受太子之位,一是他非常恪守孝道,此时正在给父亲居丧,不想因为太子之位有亏孝道,二是他幼时在宫里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又被送回,他知道宫里的生活,在他看来,太子之位不一定是好事,心里有恐惧感。

1062年八月,仁宗正式立赵宗实为皇太子,赐名曙,这个时候他的居丧期已过,但是还是不愿接受太子之位,以生病为理由上书推脱。

王府的门人私下询问缘由,赵宗实说:不敢求福,但求无祸。下属就开导他,您要继承皇位,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如果坚决不接受,另选其他人,您的安全还能保证吗?

赵宗实猛然惊醒,才接受了任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宗登基,曹太后垂帘听政

半年之后,仁宗驾崩,赵曙继承了皇位,就是宋英宗。

即位之后,英宗还是很想有所作为的,展现出了决心,他做事谦虚老道,臣子禀告的事情他都问清来龙去脉,再做决定,获得了大臣们的拥护。

但是英宗即位仅仅四天,就得病了,这一天,大臣们正在等待上朝,忽然得到通知,英宗染病,早朝取消,仁宗的治丧也暂时由宰相主持。

原来是英宗前一天晚上突然得了病,说话语无伦次,不认识人了。

接着病情越来越严重,在为仁宗举行大殓的时候,英宗在仁宗灵柩面前大喊大叫,奔跑,导致丧礼都没法进行,宰相韩琦立马抱住了英宗,又找来几个宦官把英宗扶进宫去,小心看护。

在这种情况下,英宗自然是没有能力处理朝政了,群臣请曹太后垂帘听政,临时处理军国大事,等英宗病情好转了再还政。

英宗生病后,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责骂宫里的宦官,宦官们就跑到曹太后那里说英宗坏话,而英宗对曹太后也是非常无礼,曹太后和英宗的关系越来越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太后和英宗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还有了废掉英宗另立新君的想法。为了大局着想,韩琦、司马光、欧阳修等大臣纷纷劝曹太后。

英宗的病情逐步好转,曹太后还没有还政的意思,为了证明自己有处理朝政的能力了,英宗在大臣们的陪同下出城祈雨,韩琦还拿出十余份奏折请英宗批复,英宗均做出了正确批复,用这个来逼迫曹太后还政。

然后,有一天退朝后,韩琦单独留了下来,要辞去宰相的职务,太后明白韩琦的意思,也知道大势已去,就在她站起来的时候,韩琦赶紧命令仪鸾司官员撤帘,曹太后在第二天宣布还政于英宗。

英宗亲政,濮议之争

英宗亲政仅仅半个月,韩琦等人就提出要讨论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这个时候距离仁宗去世才一年多,如果现在就讨论尊崇亲爹,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为了减小追赠生父名分的阻力,英宗说等过了仁宗大祥之后再说,也就是仁宗去世两年之后。

1065年四月九日,仁宗大祥已过,韩琦等人再次提出讨论英宗生父名分问题,英宗将这个问题交给有关部门讨论,由此引发了朝内长时间的论战,就是北宋史上著名的濮议之争。

朝臣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英宗已经过继给了仁宗,就是仁宗之子,而濮王是仁宗的兄长,所以英宗应该称濮王为“皇伯”,这一派以台谏官司马光,翰林学士王珪,叛太常寺范镇等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派则认为虽然英宗过继给了仁宗为子,但是养父母、生父母都是父母,英宗应该称濮王为“皇考”,这一派主要是韩琦、欧阳修等人,是宰执团队。

英宗将这两种观点交由百官讨论,结果朝中大臣大多数支持叫“皇伯”的方案,曹太后知道了之后,严厉的指责了韩琦等人,认为不应该叫濮王皇考。

两派引经据典、唇枪舌战,争论了很长时间,奈何皇伯派势力太强大了,英宗父亲名义争夺战进入僵持状态。

然后,英宗向皇伯派的台谏官动手了,他发布任命,司马光自天章阁侍制迁龙图阁直学士,在皇帝文学侍从的行列里排名更靠前了,这是无上荣耀,英宗想用这个来收买司马光。

但是司马光对这个非常冷淡,连上两封奏疏请求英宗收回成命,英宗均不予理睬,司马光再上第三封奏疏,表达了自己作为谏官绝不会退缩的意愿,请求英宗收回任命,让自己离开京城,去做地方官。

最后,司马光被罢免了谏官的职位,成了专任侍讲。

此前,同知谏院蔡抗已经被罢免了谏职,谏院的另一位谏官又被朝廷派去出使契丹,御史台那边情况也差不多,五名御史有三个被派外出,整个台谏系统被架空,英宗为了父亲名号问题可谓费尽心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伯派决定主动出击,这次御史吕诲把矛头对准了宰相,弹劾首相韩琦,引发了台谏与宰相的对抗。

宋英宗意识到要想取得胜利,关键是要争取到曹太后,让曹太后改变想法,支持皇考的方案。

曹太后撤帘之后,退居深宫,无权无势,这似乎不难办到,很快太后的亲笔手书就下来了,支持英宗。

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访上书质疑,纷纷被英宗免了御史职务,外派做官。

濮王名义之争,宰相和台谏互相攻击,两败俱伤,宋朝的政治风气也严重受损。

力图成为有为之君

近两年的时光都浪费在了争论濮王名义这样的事情上了,英宗的注意力终于可以从家事转向国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宗继续任用英宗时期的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面对当前局势,力图改革,他广泛招揽人才,英宗还下令中书将琐碎的小事交相关部门处理,集中力量办大事,又加严了官员的考核制度。

英宗还非常重视书籍的编写工作,1064年司马光写成了一部《历年图》献给英宗,英宗对此大加赞赏,鼓励他继续写下去,并且给予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支持。

此后,司马光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这部巨著的编纂上,就是著名的《资治通鉴》。

英宗展现出了政治才能,也有励精图治的决心,但是历史却没给他机会,1067年1月英宗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空有一番抱负无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