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木偶


岁月留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7月19日,广东科技学院佳“偶”匠心突击队赴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观看木偶戏表演,并对高州市木偶戏传承人朱兆庚先生进行了专访。76 年的坚守,朱兆庚先生在这方舞台上演绎着人生百态。今天,让我们走进朱兆庚先生的世界,聆听他与木偶戏之间那动人心弦的故事。

  • 人物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兆庚,从事单人木偶表演76年,精通文武悲杂、善长武打。致力于舞台改装,木偶形象改革、唱腔、唱词改编,把古代小说改编成木偶戏表演剧本。在声、色、艺等方面独树一帜,所演剧目数量过千,赢得观众的好评。设计制作木偶雕刻工艺,长期为庙堂、民俗展览馆、少年宫等制作木偶、泥塑雕像。

佳“偶”匠心突击队:您是如何开始接触并学习高州木偶戏的?

朱兆庚:在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开始学习木偶戏,而到了1951年,我加入了木偶剧团,正式开启了我的演艺生涯。

佳“偶”匠心突击队:高州木偶戏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

朱兆庚:我自幼喜欢高州木偶戏,14岁开始学艺,虽然生活艰难,但热情并没有消退。在师傅的指导与政府的支持下,我勤学苦练,致力于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如今,我将继续传承与创新,让这份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

佳“偶”匠心突击队:您认为高州木偶戏最独特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朱兆庚:单人木偶戏以及文武角色的演绎尤为出色,文武兵将的英姿飒爽与激烈武打场面更是其鲜明特色所在。

佳“偶”匠心突击队:在传承高州木偶戏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朱兆庚:部分古装剧目题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未能全面展现木偶戏的文化。

佳“偶”匠心突击队:您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保持高州木偶戏的活力的?

朱兆庚:当时,人们热衷于看戏,会悄悄找我们去演戏。我们通过自编自演来创作样板戏。单人演戏需要对人物性格了如指掌,思考怎样去刻画木偶、表演木偶,才能让群众看得兴致勃勃,正因如此,我们一路走来还算顺利。后来,舞台进行了改革,公仔的服装也有了变革。我们的木偶、头饰以及衣服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

佳“偶”匠心突击队:您如何看待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朱兆庚:让机器来操控木偶,这对于我们艺人而言简直无法想象,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操作机器。不过,我们对现代化的科技力量深感钦佩。

佳“偶”匠心突击队:您在传授高州木偶戏技艺时,最注重教授哪些方面?

朱兆庚:我一共带了 25 个徒弟,比如梁东兴,便是我教出来的。每一位徒弟都能够娴熟地掌握木偶戏,都能以此挣钱,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唯一令人惋惜的是,有一部分徒弟改行了。直到如今,比我年长的大部分徒弟都已经离世了。我是高州单人木偶戏种子班的演员,现今已经 90 岁了,今年还演出了 40 多场木偶戏。年轻的时候,我曾试过一年演出 500 多场木偶戏,日夜不停。

佳“偶”匠心突击队:您认为年轻一代对高州木偶戏的接受度如何?

朱兆庚:高州市当时曾提出招收一批大学生学习木偶戏,并为他们提供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当时无人报名。国家也曾提议让我们这些老师傅出来授课,培养新生力量,可依旧无人问津。木偶戏自唐朝以来代代相传,如果现在木偶戏无法继续传承下去,那将非常令人惋惜。我会竭力寻找继承人,以使木偶戏得以延续传承。

佳“偶”匠心突击队:您有什么特别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年轻人学习高州木偶戏吗?

朱兆庚:如今我每天都会叮嘱我的徒弟,每次演出之前要把木偶戏排练至熟练的程度,而且还要熟悉人物的性格。在表演的时候,要将人物性格刻画出来,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为了使角色栩栩如生,我们需要细腻地描绘出木偶的眼神、动作、语调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锣鼓声,共同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戏剧氛围。

佳“偶”匠心突击队:您对未来高州木偶戏的传承和发展有哪些期望?

朱兆庚:面对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我难以做出判断。高州木偶戏曾拥有超过四十支活跃的单人木偶戏班,它们传承着世代匠人的智慧与汗水。然而不幸的是,一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戏班纷纷解散。但正是这份历史的波折,更加激发了我们对于保护和传承高州木偶戏的坚定信念。我衷心希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让高州木偶戏这一古老艺术形式重新焕发生机。

  • 总结

朱兆庚先生与高州木偶戏相伴一生,其经历见证了这一艺术的兴衰起伏。他的坚持与努力令人动容,传承之路虽坎坷,却从未放弃。然而,时代变迁,高州木偶戏面临传承困境。但我们相信,在朱兆庚老先生及更多木偶戏热爱者的共同努力下,加之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年轻人的积极参与,这一古老艺术定能在新时代重放光彩。让我们携手努力,不让传统文化瑰宝蒙尘,共同守护和传承高州木偶戏,使其在岁月长河中继续绽放独特光彩。

  • 专访回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