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产业概况

商业航天是指采用市场化机制开展的航天活动,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卫星应用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已初步形成规模,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产业构成来看,航天产业涵盖了五大方向,主要包括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以及空间站。其中,卫星互联网作为商业航天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已经成为“新基建”的一部分。

根据航天活动的目的、应用领域和经营方式可将航天产业分为民用航天、军用航天和商业航天。商业航天根据离地距离可分为近地空间商业航天、宇宙空间商业航天及宇宙深空商业航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产业链图谱

依据撼地擎天大模型的分析,商业航天产业链由上游的火箭研发、卫星研发延伸到中游的载荷发射服务、地面设备服务等,下游则借助卫星组网运营及获取的对地观测数据及资料应用于林业、农业、智慧城市等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重点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发展阶段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探索之旅。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在卫星制造、火箭研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多家民营火箭公司成功发射入轨,如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市场规模

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据预测,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34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美国在通信卫星领域占巨大优势,我国则在大中型遥感卫星上领跑,在深空行星探测领域位居世界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竞争格局

从市场格局看,民营企业数量占比高达80%,成为商业航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些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创新的技术实力,在火箭发射、卫星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商业航天相关企业,超过99%的企业分布在卫星产业,其中卫星遥感类占比最高达46.78%,卫星通信类、卫星导航类占比为36.42%、16.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投融资情况

根据撼地擎天大模型提供的数据来看,近些年,我国商业航天行业投融资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1-5月,我国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事件为7起,投融资金额为18.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8 产业集群

根据撼地擎天大模型分析,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主要集聚在北京、海南、广东、江苏、湖北等地,这些地区依托其政策优势、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9 相关政策

近两年,我国高度重视商业航天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行业创新和升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包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扩大商业航天场景应用等,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 未来趋势

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2022年全球航天经济体量约3840亿美元,其中与商业人造卫星相关的产业规模达到2810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的73%。预计到203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

2-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商业航天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新型推进系统、轻量化材料等的应用,不仅降低了航天发射成本,还提高了发射效率和可靠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商业航天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提高了商业航天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产业链完善与融合

商业航天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研发与制造、中游的发射与运营、下游的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商业航天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商业航天行业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为商业航天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在中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商业航天,表明国家对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视和支持。这一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市场的快速发展。

5-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传统领域:商业航天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等传统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新兴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商业航天还将进入更多新兴领域。特别是太空旅游领域,已经吸引了多家企业的关注和投入,未来有望成为商业航天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6-市场竞争合作并存

商业航天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领域,随着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在中国,民营企业已成为商业航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数量占比高达80%。同时,国外一些领先企业如SpaceX、Blue Origin等也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