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戎装,一生骄傲|让我们一起聆听
他们的军旅故事
曾经的军旅岁月,那是一段铭刻在心的辉煌历程。军装笔挺,步履铿锵,在那绿色的方阵中挥洒青春,砥砺前行。让我们一起回首那些峥嵘岁月,一起聆听他们永远难以忘怀的军旅故事。
刘丹宏,洛南景村镇人,中共党员,1994年出生,2011年入伍,2023年退伍,现年29岁。擅长指挥管理,车辆驾驶,曾在2019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战区陆军嘉奖1次,“四有”优秀士兵1次,优秀士官4次。
参加阅兵是我一生的荣耀
我叫刘丹宏,是一名转业待安置人员。退去戎装,卸甲归乡,是和平年代对军人最大的褒奖。回首军旅岁月,五味杂陈尽在其中。12年的军旅生涯中,我有幸参加了2019年建国70周年的天安门阅兵仪式,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光。
一次受阅,终生光荣
2019年10月1日,我们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在天安门广场前的阅兵方队中,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场景历历在目。长安街上,受阅方队官兵”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至今回响在耳畔。钢铁洪流、威武列阵,只为向伟大祖国七十华诞献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超乎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付出。2019年3月,上级通知要挑选官兵组建方队参加建国70周年阅兵,我听后特别激动就立即找连长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我顺利入围。在接下来的两百多个日日夜夜,两千多个训练课时,给我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每天要面对长达11个小时的固定姿势训练,导致双膝剧痛、双脚出血,钢枪背带勒在肩上的灼烧感;烈日暴晒下,头在钢盔里嗡嗡作响,倾盆大雨中,凭雨水在脸上无情地冲刷却屹然不动……印象最深刻的正式阅兵前的一次会操,我所在方队因发挥失常与锦旗失之交臂。随后,训练场变成了我们的战场,大家铆着一股子劲,奔着一定要拿到名次,一定要走上长安街的目标,没日没夜的加练,最终赢得了锦旗,方队里的所有人都红了眼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北京的阅兵村里,战友们挥汗如雨的身姿、教练声如洪钟的口令,那一张张黝黑发亮的阅兵脸、一个个鲜红刺疼的枪带疤,都在40多度的“高温火炉”里定型,在我的心中烙印。7个多月的封闭训练,我踢破了5双作战靴,因为整天泡在汗水里,我们每个人都是4套迷彩服换着穿。
当我们迈着铿锵的步伐走过天安门主席台上时,一种无比光荣的自豪感顿时涌上心头。那一刻,我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自信,感受到人民军队带给亿万国人的震撼与自豪。那一刻,我觉得之前所有的汗水没有白流,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坚信这些宝贵的经历与感悟将会伴随我一生,成为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铁血男儿,柔情满怀
人们常说,一名优秀的军人背后,定会有一名甘愿默默付出、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的好军嫂。这句话我深有体会,结婚4年来,妻子的默默付出,让我清晰地看到在我们这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背后,有着无数军嫂在用柔弱的肩膀地挑起家庭的千斤重担。
参加阅兵,保密要求特别高。当时我已订婚,封闭训练出发前,我只能告诉未婚妻:“我即将去执行任务,期间不能使用任何通讯设备,后面条件允许,我会想办法联系你”。这一别,大概就是半年多。偶尔在周末时候,会使用老式IC卡电话联系,电话里电波滋滋啦啦的声音大过两人问好的声音。短暂的通话,不能互相讲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不能分享训练时的艰难不易。我们只能将对彼此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阅兵结束,我荣立了个人三等功。休假回来,我将立功奖章挂在她的胸前,她含着眼泪笑出了声。
2023年,部队出去演习,好长一段时间不联系。当时妻子怀孕在身,因妊娠危高症住进了ICU,她为了不影响我工作,不让家人告诉我。当我母亲口中得知后,连夜赶到了医院。我坐在重症监护室前焦急地等待医生的消息,在她病情稳定后,我们隔窗相望,我知道这一刻她才是安心的。
在医院里,谁不希望有家人的陪伴和照顾,可妻子却说:“我现在好多了,你赶紧回单位吧,部队里的事都是大事,耽误不起。”看着妻子如此懂事,我怀着愧疚的心情告别了妻子,立即返回部队,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演训任务中。
卸甲归乡, 再逐新梦
军人,曾经豪情满怀、壮志凌云,把青春热血奉献给了国防建设。一个曾懵懂叛逆的少年经过部队大熔炉的摔打锤炼,成长为一名心有家国情怀、肩负忠诚使命的解放军战士。如今,我退出现役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回到了父母妻儿身边。我热爱这片土地,我愿意为这片土地努力工作,为之奋斗。家乡养育了我,部队培养了我,我会时刻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