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诀别这美好的人世, 我愿活在普天下黎民之中。阳光沐浴的花木芬芳绚丽, 让我消融于那活泼的精灵。 —泰戈尔《生命》
乳腺癌,离我很远
2019年1月21日,30岁的小韩下了班回家洗澡,突然在右乳6点钟方向,摸到了一个很硬的肿块。“当时我就懵了,洗完澡还假装镇定地跟我老公说我摸出来个肿块,让他先别紧张。然后我自己就开始网上查,当时虽然看到网上说80%的乳房肿块都是良性的,我还是很紧张总感觉不对劲。”但是小韩又心存幻想,觉得我每天都这么洗澡呀,前一天也没摸出来什么今天突然摸出来了,会不会睡一觉醒来就没了。
第二天就去了医院检查,后来检查结果出来,小韩被确诊为乳腺癌。医生说出确诊结果的那一刻,“我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了下来,老天是在跟我开玩笑吗?”
乳腺癌一般没有前兆,早期症状也并不明显,常见的早期症状为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以及乳头溢液等。也正是这些不疼痛的症状,会让很多女性,没有把乳房的变化放在心上。每年的乳腺体检,出现几个结节,早已习以为常。自己能吃能喝能睡的,谁会想到自己能得癌症呢。
为什么我会得癌症?又为什么偏偏是我?
当得知自己患癌的一瞬间,很多患者会冒出这个念头。
不相信,不理解,不接受,不公平!
来不及做过多地思考,就是医生给出来的一系列专业名词,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HER2 型、三阴性、免疫组化、FISH检测等等。一个个陌生的词汇不断地涌进你的大脑,每个字都认识,每句话却听不懂。来不及过多地准备,就要拿着一摞检查单去做检查。
失去了乳房,我还美丽吗?
乳腺癌手术,是限期手术。时间就是生命,没有太多犹豫的时间,患者就要决定自己治疗方案。
保乳还是全切?
“我老公当时建议我保乳,但是我不保乳。我再做第二次,只要动刀子我就疼,都疼在我身上。没想到我的选择是对的。”来自山西的40岁的倩倩妈妈很勇敢地选择了全切方案。
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乳房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如果切掉,对绝大多数女人来说,是一个打击性的抉择。这个命题,摧毁的不仅是女人的美丽和生命,还有自尊、自信。但是美丽与生命只能选择后者。
与倩倩妈妈不同的是,30岁的莉莉,对于保不保乳这件事态度一直很明确:“虽然它没有多大,顶多二两肉,但是毕竟是我身体的一部分,跟了我这么多年,还是有感情的。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伤。后半生我也不嫌它小,还打算对它不抛弃,不放弃。保乳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这是我所能接受的。”
计划没有变化快,化疗三个月以后,医生突然对莉莉说,不建议保乳了。因为莉莉的右乳里面不仅有一枚肿瘤,还有许多分散的钙化灶,不确定钙化是不是良性的。安全起见,医生建议乳腺全切,同时做整形重建。
不能保乳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把莉莉生病以来唯一的一点希望给浇灭了。当时,莉莉什么都听不进去,整天就是哭。“我不想安假体,我只要自己原来的乳房。”“你是要乳房,还是要命?”“我都想要,保乳真的会增加复发风险吗?”没有人能给莉莉明确的答案。
最终莉莉的那只右乳还是被切除了。手术前,莉莉让家人给她的乳房拍了一张照片留念,作为告别陪伴自己30年右乳的仪式。
做出放弃乳房的决定是瞬时的,但是内心的创伤是持续的。将来的日子,她们需要不断地习惯这种失去,接受这种失去。
直面伤口,接纳自己
乳腺切除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手术结束后,每一次换药才是最痛苦的存在。打开厚厚的绷带,她们必须直面伤口。
“只见一条横着的红色的长长的伤疤,还有插在肉里的导流管以及切掉右侧乳房以后平坦的皮肤下面心脏的跳动,内心有点无法平息。”在拆开绷带的一瞬间,小韩崩溃了。
站在医生对面的她,眼前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全切后的患者,拆绷带的时候会超级紧张,晕倒在医院不足为奇。当时是伤口最不好看的时候,所以医生一般会建议等长好一些再慢慢看。
伤口会一遍遍地提示患者,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2019年1月21日那天被确诊乳腺癌,到今年整5年了。这5年小韩的生活慢了下来,相比从前的日子,天差地别!30岁才结婚,因为创业走入上升期,小韩放弃了怀孕,选择继续打拼事业。
“那个时候的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好好干两年再考虑孩子的事,机会总会有的,谁知老天并不如我愿。回想那个时候的自己,浑身充满了物质欲望的味道,忙碌的事业让我马不停蹄,一刻不敢停歇。不断给自己高标准高要求,对身边人也同样如此。其实很累,但是又停不下来。虽然,事业的成绩让我实现了价值,也收获了一定的成就感。但更多的是焦虑。担心停下来会退步,担心被人甩在身后,就像登山,登过一座还想再越过一座。却忘记了坐下来休息和总结,更不记得来时的路。”
人生的路很长,很多时候,我们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却忘了当初是为什么要出发。直到身体亮起了红灯,才知道自己需要停下来了。
活下去成了唯一的奢望。
乳腺癌后,我是一个新造的人
“以前我把自己当牛用,现在你要把我当熊猫养。”倩倩妈妈在手术后对老公说道。从前的她,总是拿着放大镜挑家人的毛病,现在的她用放大镜找家人的优点。放松自己,好好爱自己,自己改变了,家人也会跟着一起变。
35岁的小韩,因为这场疾病也失去了做妈妈的机会。但是当她看到姐姐刚满月的小宝宝的时候,充满了温柔与疼爱。家人也看到小韩身上的转变。小韩无数次暗想:“如果他是我的宝宝该多好呀,即使我生病了又有什么关系,他代表着希望,让我体会到了重生的力量!我期待我的重生!”
查尔斯·斯温多尔说"你不能控制结果,但你可以控制的是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 对于生命中的一些挫折,只有屏蔽掉消极的情绪,调整好状态,迎难而上,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对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珍惜,我开始接受不完美却真实可爱的自己,开始尊重自己的价值,开始自我沉淀,开始爱护自己,开始享受自己的生命享受生活。”术后的莉莉在反思了自己生病的原因之后感悟道。
从前的莉莉工作拼命,经常熬夜加班到很晚,饮食挑剔,顺着自己的口味来。而且争强好胜,容易情绪化,会为一件小事就生气,很容易被别人无意的话就伤了心。莉莉的性格也有家庭的原因,从小父母吵架打架离婚,导致长大后的莉莉敏感,自卑,缺爱,极其在意别人的眼光。
很多患者得了病后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也才知道如何更好地爱自己。心态的转变是术后康复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昨日种种譬如昨日生,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今天我们是一个新造的人。
倪萍曾在《姥姥语录》中说:“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当你看到满身泥泞的自己爬起来的那一刻,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传递爱,用生命影响生命
乳腺癌,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情志病。多数乳腺癌患者都有长年累计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其实癌症及三高等严重的慢病不是一个人的病而是一个家庭的病,也不止是患者身体的病变而是身心和环境都出了问题。癌症治疗不能仅仅治疗机体病症,还要对身、心、环境全方位进行干预和改善。
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乐和新医在山东淄博与博山区中医院共同打造了癌症术后患者康养家园——杏山康养基地。
在基地,有清华免疫学专家张明徽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从科学角度详细解读慢病与癌症的底层逻辑,癌症治疗的战略与战术,给予疾病医学正解,教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做自己的医生。
有随和温馨驿站创始人随和老师。一位III期乳腺癌患者,已术后康复20年,她用自己的抗癌经验为众多乳腺癌姐妹释疑解惑。
有乳腺科专家戚晓东主任为乳腺癌患者问诊与解读病情,有中日友好医院的结直肠外科专家姚力教授坐诊,还有特色中医、资深心理师等众多专家助阵。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程人文呵护每一位癌症患者,是杏山康养基地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我们把郭林新气功都学会了,身边的人有需要,我们也会去帮助别人,帮助更多的人,就像老师一样。以前随和老师是顶七八个医生,现在随和老师顶成千上万个医生。”40岁的倩倩妈妈感悟道。
“我真不舍得走,我真希望大家珍惜咱们在一起的时间,珍惜咱们的这些条件,好好地学,带回去,把它扩散开,让周围的家人、兄弟姐妹还有那些病友知道,虽然我们生病了,但是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好,活得更精彩,让大家见证我们好好活着的奇迹!”68岁的立姐说。
立姐,乳腺癌五期,淋巴转移、骨转移、肾上腺转移、骨膜转移、现在身上还有5根肋骨是断的。来的时候,她在日记上只写了四个字“提升自我”。但是在杏山康养待了一段时间后,立姐的想法有了改变,“随和老师这个大姐姐,真的是很有爱心,而且很有能力,把爱传递给患癌的姐妹们。因为我也是个志愿者,我就想好好学习学习。”传递爱,传递光,传递能量,也成了立姐对自己要求的一个“任务”。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得癌症的时候,一般要经历惊愕、否认、愤怒到接纳这样几个阶段,有同伴和没有同伴大不一样。来到杏山康养的患者,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园,心态上都发生了转变,彼此成为了彼此的光,就像诗人泰戈尔说得那样:
用生命影响生命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撰稿人:柳凤梅
审核:乔佳程、随和老师
编辑/排版:柳凤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