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街说路丨陕西路

作者:李春昌

陕西路是通向长春最热门的5A级文旅景点之一伪满皇宫博物院的主要道路。

陕西路是长春商埠地最初建设的16条街路之一,还是经历过数次更名的一条街路。

现在,我们就看看这陕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路,远眺伪满皇宫博物院,和平胡同拍摄于2018年。

陕西路在最初并不叫做陕西路,而是叫做兴运路。

兴运路,在《长春县志》上记载为“南起长通路,北迄吉黑榷运局,长约半里许。”

这里提到陕西路的北头为吉黑榷运局,首先说明这是一条直通一座大门的路,是一种一头开放、一头封闭的路。看上去很像是为了吉黑榷运局而专门设立的一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黑榷运局,盐仓鸟瞰图,和平胡同翻拍自《长春街路图志》。

吉黑榷运局,长春历史上的盐业专办机构。据县志记载,盐业向来归政府专卖,严禁私贩。从来都是从营口、貔子窝等沿海一带收购输入。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创设吉林全省官运总局,在吉林省城;1911年(宣统三年)移驻长春。1913年(民国二年)改为吉林榷运局,1915年(民国四年)吉黑两省盐业归并办理,改称吉黑榷运局,内设文书、会计、督销、采运各科,缉私队二营,查禁私贩,储盐场屋称为盐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拍自《遮蔽与释放》一书。

据《长春街路图志》记载,兴运路全长530米,宽20米,建于1915年,1923年由长春开埠局重修,1934年溥仪在伪满皇宫登基后,成为专供皇帝使用的“御道”,并更名为兴运街。

附带说一句,兴运路之名送给了拆除小铁道之后的由“宫内府”向西通向“朝日通”的大路,也就是现在的光复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拍自《遮蔽与释放》一书

新中国成立后,将兴运街改名为重光路,1957年更名为陕西路。2001年,陕西路被改造拓宽。陕西路周边的历史建筑有伪满帝宫、汪伪政权驻伪满大使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代,陕西路伪满皇宫附近的马车,网络截图。

有资料显示,1908年5月,长春知府唐人寅购买了长春商埠地兴运路北端头道沟北岸高地上的崔家和刘家的一块八垧土地,并在当年建起盐仓官舍和仓房。长春盐仓建筑群分为东西两个院落,共建有7栋39间房屋。为了防范匪贼,建有炮台5座,还设有铁路专用线。

按理说,盐仓建成了,也就有了通往盐仓的道路。

1911年10月,东三省盐运使整顿吉林盐政,将吉林省官运局和总盐仓迁到长春。1914年末,合并吉林、黑龙江两局,成立吉黑榷运局,在长春盐仓办公。1915年,吉黑盐务稽核处迁到此处办公。多年以后,又因房屋破损,1926年稽核处报请翻修,1928年3月进行了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于1911年的伪皇宫勤民楼,1986年伪皇宫院内的省博物馆,网络截图。

“九一八”事变之后,1932年3月8日,清朝逊帝溥仪在日本侵略者的挟持下来到长春,3月9日在吉长道尹衙门就任伪满洲国“执政”,4月3日,溥仪从道台衙门搬到原吉黑榷运局及盐仓所在地,于是这座盐仓摇身一变,成了伪满洲国的“宫内府”。1934年3月1日,溥仪第三次登基,成为伪满洲国“皇帝”,这里被称作“帝宫”以区别日本东京的皇居,俗称“皇宫”。

溥仪来了,重修兴运路,那是一定的,自不必说。

还是去看看历史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3年长春地图,兴运路附近,翻拍自《长春历史地图集》。

《长春历史地图集》中有一幅1923年的地图,这应该是最早记载陕西路的地图。因为在这之前的地图上,长通路一片规划有多个圆广场和围绕广场的十字交叉道路,而这些道路和广场,最终并没有建成。

1923年图上,没有标注街路名称,而长通路被标注为“赴中国车站马路”。中国车站,最早叫清国车站,后来叫长春东站。长通路是为连接头道沟长春站和河东岸长春站而修建的一条马路,这也就是长通路的本意。

阅读有收获,不读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伪满“宫内府”门前的兴运桥,翻拍自《长春街路图志》。

图上显示,陕西路北头,就是吉黑榷运总局。在吉黑榷运总局门前不远处,有头道沟溪流。头道沟溪流上架有小桥一座。这座桥最初是木桥,叫做盐仓桥。溥仪入住盐仓之后,改为钢筋水泥桥,叫做兴运桥。翻阅《长春历史地图集》,可以看到,从胜利大街(旧日本桥通)到吉长铁路水门洞这一段溪流,是在1938年之前才消失的。溪流被改为地下,兴运桥也就拆掉桥栏杆,桥面变成路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新京”街路图,兴运路附近,翻拍自《长春历史地图集》。

在1932年的“新京”街路图上,兴运路上不只有头道沟相交汇,还有一条小铁道相交汇,这“御道”似乎一点都不平坦。其实这小铁道,是由东清铁路修建的,用来运送石碑岭煤炭的轻便铁路。因为这条小铁道穿越了满铁附属地,在满铁附属地建设的1910年代,就将小铁道止于东六条街西侧的附属地界外。因为兴运路这里属于长春商埠地,这里存在小铁道不会影响满铁附属地的街路建设,所以才暂时存留了下来。到1935年,影响伪满康德皇帝出行的小铁道,才拆除了。小铁道拆了,小铁道街也就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代的陕西路,网传小视频截图。

透过1932年的这幅地图,还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随着溥仪的入住,盐仓并没有全部搬迁。图上,伪满皇宫东侧,“执政府”东墙外是盐仓办公处,盐仓办公处的西侧是盐仓库,铁路专用线也从北面通向最东侧的院子。

这时候属于吉黑榷运局和伪满执政府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盐仓并没有全部搬迁,很可能盐仓没有合适长去处,也说明当时的盐仓储盐量真够可以的,可以到“皇帝”来了,还搬不走。大概“盐仓里的皇帝—咸(闲)龙一条”这句长春民间俗语,从那时候就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新京”街路地图,翻拍自《长春历史地图集》

即使是到1938年,在伪皇宫东部,也还是有一块地在地图上标注的颜色不同于宫内府,当时细节就不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长春市街图,重光街,翻拍自《长春历史地图集》。

在1950年的长春市街图上,兴运路叫做了重光路。小铁道街的重光路以西,出现了光复大路。

据沈燕著《伪满遗址》一书介绍,汪伪大使馆建筑最初是张作相的兵营。溥仪来到长春后,这里有溥仪的二妹妹居住,叫做“仪园”。汪伪政权与伪满洲国“建交”之后,“大使”是廉隅,“大使馆”最初设在五色路(今牡丹街),不久就迁往兴运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伪大使馆旧影,翻拍自《长春街路图志》。

汪伪政权驻伪满洲国大使馆,位于兴运路中部路东,据《长春街路图志》记载,始建于1920年。1938年,汪精卫从重庆逃往日本,在日本策划下,于1939年成立了亲日伪政府。1940年,日、“满”“华”三方签订了“联合宣言”,与伪满洲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为3504厂招待所和仓库,建筑外围有许多临时棚厦包围。2001年在拓宽陕西路的时候,曾经被拆除。2002年又按照原貌复建,由长春市城市科学研究所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时的“汪伪小楼”,和平胡同拍摄。

据《长春档案文献》1957年卷记载,重光路有重光胡同、重光西一胡同、重光西二胡同、重光西三胡同等与重光路相关。与陕西路相交汇的除了长通路、小铁道街、光复大路之外,还有光复北路、太平街、昆明街(原名法治前街、天福路)、商埠学校胡同(今爱国胡同)、陕西胡同等与之相交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代的陕西路,网传小视频截图。

在光复路批发市场还没有兴起之前,陕西路上基本是比较安静的。随着光复路批发市场的兴盛,陕西路这里也就进入了市场模式。各种物流业、批发业包括蔬菜批发、食品批发、糖酒批发等等从光复路向外辐射延伸,街路上也就热闹起来了,人来车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长春市交通地图册,陕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伪满皇宫门前看陕西路,和平胡同拍摄于2020年。

到世纪之交的时候,陕西路遇到了建筑更新和道路拓宽,同时也有伪满皇宫的旧址恢复。2016年前后又对陕西路进行了改造,这才有了现在陕西路的样貌。

【胡同长春】原创长春记忆图文,欢迎阅读分享,如有利用请注明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