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一次黄昏,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遇到了自己从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接到任务,掩护大部队转移,号声响起便可撤退
1948年底,常孟兰所在部队被要求疾行军240里地,往关外转移。转移过程中,与国民党“暂三军”主力于北京延庆县桑园镇的古长城脚下不期而遇。
因为不清楚我军实力,敌军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开始排兵布阵,准备战斗。我军经过了长途跋涉,战士们已经精疲力尽,并不适合战斗。
看到天色渐暗已近黄昏,团长当即决定趁着夜色掩护,走为上策。
为了保证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团长将掩护断后的任务交给了团里的主力连八连。
八连连长又把在最前沿牵制、吸引敌人主力的重要任务交给了手下实力最强的常孟兰,让他带领五班的七个战士,一起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连长则带领连队剩余的战士,接应常孟兰八人、提防着其他方向的情况,注意着可能会摸过来的敌人。
八连连长何有海:“二排长!”
常孟兰:“有!”
何有海:“你带着五班,掩护全军安全转移。”
脸上带疤的连长对常孟兰和五班的七名战士说道:“这次的任务十分艰难,你们每个人随时都可能会牺牲,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完不成任务,不准后退,能完成任务吗?!”连长大声道。
“能!”八人异口同声,气势十足地回答。
在连长要带着其他战士离开时,常孟兰问:“连长,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撤离?”
连长说:“只要你们能坚持到天黑,大部队就能安全转移走,任务就完成了。到时候我会在山的那边吹响号声,你们听到了就赶紧撤出战场。天黑前,要是你们全牺牲了,我会派其他人接替你们的任务。”
连长带着八连其他战士没走多远,枪炮声就从他们身后响起。
敌人是国民党“暂三军”主力,人数众多,连长虽然将连里大部分子弹都给了他们,但还是不够用。常孟兰给每个拿步枪的战士发30发子弹,每挺机关枪发300发子弹。
“敌人的数量很多,我们不知道具体要拖多久时间,咱们的子弹数量有限,一定不能浪费。大家沉住气,等敌人离得近了再开枪。”
分配好枪支弹药,为了不被战斗的枪声影响到听号声,常孟兰特地安排一名战士,藏在靠近山的另一边的高地,其他几名战士在山道旁隐蔽身形,等待敌人的到来。
紧张的等待中,敌人一步步靠近,进入了战士们的射程,“砰”的一声,敌人应声倒下一个,战斗正式打响。
敌人如潮水般一波一波地往常孟兰八人所在的山坡上涌。八人携带的弹药有限,敌人太多,战斗持续了20分钟,八人击溃一波敌人,太阳已经落山了。
电影《集结号》剧照
虽然特意安排了一名战士在靠近山的那边听号声,在战斗途中,常孟兰还是忍不住去注意有没有号声,只可惜,一直没有。
连长走前说了,坚持到天黑,大部队就能安全转移,任务也就能完成了。天渐渐黑了,但号角声却没有响起,常孟兰也不确定,大部队是否已经安全转移。
但是他知道,多拖一点时间,大部队就会越安全,当即就带着五班的七名战士,坚守阵地,尽量拖延时间。
八人抵御住了敌军的三波进攻,到了第四波,敌军换了一种进攻方式——炮轰。
先是一轮照明弹打了过来,然后60炮、掷弹筒向5班阵地轰击。
“砰”的一声巨响传来,常孟兰顾不上去听号声,连忙大喊:“注意了!敌人上炮了,不是60炮就是掷弹筒!注意隐蔽!”
又是“砰”的一声响起,这次敌人打到了五班战士们隐蔽处,常孟兰一看,发现战士赵小山、侯有林当场牺牲。
在敌军的猛烈进攻下,常孟兰与五班剩下的五名战士连续坚持了几十分钟,弹药即将耗尽。看着所剩不多的子弹,常孟兰恨不得一发子弹掰成四发用。
电影《集结号》剧照
常孟兰依旧没有听到有号声响起,估算了一下部队以往转移的速度,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当即决定开始突围。
突围的过程十分惊险,遇见人就打,没子弹了就闷头一个劲地往前跑,后面跟了敌人就在林子里到处窜,把人甩掉。突围过程中,几个战士什么时候跑散了都不知道。
第二天,成功突围的常孟兰躲在棒子地里,确认已经没有敌人后他低声喊着:“集合啦!集合啦……”
找了一天,一个人影都没见着,他终于意识到,战士们很有可能都牺牲了。
过了一天一夜,部队不知道走哪去了。没有证明自己身份的标志,也不知道部队在哪里,常孟兰只能一路乞讨回赞皇县老家,就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告知战友家属噩耗,建国后上京寻找部队
在新中国成立后,常孟兰向同村的人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却没有人相信。
“你说你是解放军,那你的革命军人的证明呢?”
“怪不得之前你离开家这么多年,原来是去当解放军了啊。那你怎么突然回来了?回来后这么久什么都不说,是不是当了逃兵不敢说啊。”
常孟兰闻言很伤心,他只是不知道部队在哪里,自己也没有去处只好先回家。
想到导致自己与部队失联的战役和还没有向连长汇报的任务结果,以及牺牲的两名,不知生死的无名战友,常孟兰决定先去他们的家乡,远远地看看有没有战友和他一样,突围出来,回家生活得好好的。
电影《集结号》剧照
到了一位战友的家后,常孟兰却不敢靠近,他怕战友的家属问他战友的下落,问战友是不是死了。
大家都是一起吃饭,一起战斗过的,平时关系很好,因为他在清风店战役用机枪打下飞机的事迹,他们还很崇拜、佩服他,他带着大家执行任务,就剩他一个活着,他无法面对他们的家人。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后,常孟兰去了北京,打听到北京军区有一个专门负责收容战争中失散人员的部门。他满怀希望地去了,却没有打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部门的首长给他买了一份饭,还写了介绍信,发了路费,让他回家消息。
电影《集结号》剧照
这一等就是两年,他没等到任何音信。四纵长期在华北地区战斗,华北大都是老根据地,按理来说常孟兰不会联系不到原来的部队。
只可惜,常孟兰在1949年,建国之后才开始寻找部队。
从1949年开始后,四纵改编为64军,10旅30团改为190师570团,而且64军攻下太原后,又列入西北野战军编制序列。如此剧烈的番号和归属变动,而且还离开了华北地区,已经不是常孟兰能轻易找得到的了。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该部又开至朝鲜参战,老兵们大量牺牲,部队中还记得常孟兰的人已经没多少了。
常孟兰第二次去北京询问部队消息时去晚了,部队去朝鲜作战了。接待他的同志让他回家待命,于是他回家继续等回音。
电影《集结号》剧照
在一年复一年地等待中,常孟兰未曾停止自己寻找的脚步,他曾经多次去七名战友和连长的家乡,想要看看他们在不在家。
没找到人后就远到东北、山西,近到石家庄、保定,苦苦找寻。他找老战友,找军区、部队,但每次都是一无所获……
每天夜里,他都会梦到那场阻击战。梦是红色的,和血一样的红色,步枪声机枪声还有敌军的60炮,直筒炮的声音交织着响起,赵小山、侯有林浑身是静静地躺在炸弹炸出的坑里,和身影模糊的五人跟他说:
“排长,任务完成了吗?”“排长,没子弹了,打不了了。”“排长,号声为什么还没响,部队撤完了吗?”
完成任务是军人的天职,找到部队汇报任务就是他必须完成的任务。
找到连长询问为什么没有吹集结号,这成了他的执念。若是连长吹响集结号,那他们也许就会早些撤离,也就不会只剩他一个人了。
家乡建起训练基地,每日不辍给士兵帮忙
1984年,石家庄陆军学院在常孟兰老家北竹里村,建立了一个训练基地。
看到成群的来此训练的年轻学员们,常孟兰似乎看到了当年刚加入解放军的自己。
常孟兰加入解放军的过程有几分的戏剧性。
常孟兰去往石家庄的国民党军看望当军官的亲戚,天黑后,常孟兰就在军营里过夜了。没想到夜里,八路军击溃国民党军,把在军营留宿的常孟兰一起俘虏了。身份被查明后,八路军就想放他回家。
谁知突然有人问了他一句:“你愿意当八路军不?”
常孟兰脑子都没转过弯,就一口应下了。
成为八路军后,因为常孟兰识字能读写,学习能力强,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很快就被从一名出入军队的普通士兵提拔成为机枪班班长。
后来常孟兰所在部队改编,他被编入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3营8连2排,不久后成功入党,成为了共产党员。
1947年10月,常孟兰在“清风店战役”用机枪打下敌军飞机,让我军士气大增,一举击溃敌军。
战斗胜利后,常孟兰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军,他得到了军区总司令聂荣臻都亲自致电嘉奖,后来这架飞机进了北京军事博物馆展览供人参观。
常孟兰因此荣立特等功一次,从班长提升为3营8连2排排长。
在这次战斗后不久,常孟兰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石家庄,在石家庄的东北方向有一处制高点,只要能拿下这个制高点,就能拿下石家庄。
制高点的任务落在了8连身上,在8连连长何有海的周密部署和常孟兰的充分战前准备下,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常孟兰就率领战士,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占领了高地,将旗子插在了山头上。
到了1948年年底,就是常孟兰军旅生涯中的最具挑战的一场战斗,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战斗——那场阻击战。
也许是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也许是因为同为军人,被村民不理解、冠上“逃兵”名头的老人把训练基地当成自己的家,对待训练场的学员们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家人。他每天都帮学员们做些洒扫烧火的活,十六年不论寒暑从不间断。
十六年学员来了又走,常孟兰经常给年轻的士兵们将自己过去参加过的战役,讲与部队失联前的那一场战役。
常孟兰流着泪说“号没响,我们坚持到了一个多小时才撤离。赵小山、侯有林牺牲了,其他人找不着。这些年我一直找部队,每天捡破烂攒路费,去华北烈士陵园找了两年,找到我们的团长宋选才的墓碑。
我在他的墓前,跟他说:‘团长,咱们的任务完成了,我们打的好难,子弹都没有了。’每年我都去给团长扫墓,后来就没去了。看到他的墓,其他战士的墓,我心里难受啊。”
在训练基地,常孟兰认识了石家庄陆军学院的副院长王定庆少将,知道常孟兰四十年前因为为部队殿后掩护转移,导致失联,如今还在寻找老部队,便通过自己在部队的战友,帮常孟兰当年所在的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的下落,部队现在驻守在辽宁本溪。
1996年初,王定庆终于找到了经历了多次改编,成为了沈阳军区的当年的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和已经改名为地炮团的前三十团。
团里的面孔都不再熟悉,但只要团还是那个师三十团,就算团长也不再是以前那个团长,那常孟兰就要去向团长汇报任务,找到至今没有找到的连长询问当初为什么没有吹号。
得到确切消息后的常孟兰,整晚合不上眼,他就等着天亮,带上去部队见团长。
第二天一大早,常孟兰带上行李干粮,搭乘火车到了辽宁本溪,在本溪火车站下车,向来往的路人打听驻军的位置。驻军在名为桥头站的地方,位置有些偏离本溪火车站有些远。
天已经快黑了,今天是小年夜,本溪火车站去桥头站的客运汽车早早停了,常孟兰还想着要不要走过去,就好运的搭了一辆顺风车。下车后,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到驻军军营。
东北地区的冬天很冷,天上下起了雪。常孟兰来找部队花费的钱都是他自己拾荒攒起来的,怕钱不够路费,这一路上他都靠啃干粮充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喝过一口热汤。
年纪大了的他在风雪里行走,饥寒交迫下,他晕倒在路边,幸好被路过的军车发现,将人带回驻地救助,这才醒了过来。
醒来后,得知自己被刚好回驻地的士兵发现带回目的地,常孟兰老泪纵横激动的说:“我是专门来找咱门部队的!我也是这个部队的兵!”
他向士兵们讲述了自己在部队里的经历,根据他的讲述的内容,有士兵在部队的资料库里,找到了常孟兰年轻时,参加的石家庄战役,带领小队攻下重要高地后,与战友们一起拍的合照,证实了常孟兰的身份。
现任团长王永久是一个年轻的战士,听说了常孟兰的时候特地赶过来看望他。
见团长来了,常孟兰老爷子激动的站起来,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终于将含在口里五十年的任务报告说了出来:“报告首长,原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与五班战士成功完成延庆县桑园镇阻击敌军任务,请首长指示!”
王永久回了常孟兰一个军礼,一脸严肃:“常孟兰同志,你的任务完成了,我代表团里所有人,感谢你与你的战友为三十团的付出!”
任务汇报完成,常孟兰的执念就剩下一个。连长说的号声为什么没有响起?
2005年,80岁的常孟兰没有得到问题的答案,带着遗憾去世。
2008年,由常孟兰作为原型,而艺术化了常孟的真实经历的小说《官司》,再次进行了艺术化的电影《集结号》上映爆火,当年的连长何有海,知道了得力部下的经历,也知道了常孟兰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抱憾离世。
那没有吹响号声,究竟是为什么呢?
何有海将问题的答案告诉了众人。
原来,当年大部队虽然撤离,但若是吹响集结号,就会将刚转移的大部队再次暴露在敌人面前。
连长在离开时曾与常孟兰说过,“只要拖到天黑任务就完成了,到时候他会吹响集结号通知他们撤离,若是他们在天黑前全部牺牲,我就会派人继续担任阻击任务。”
常孟兰带着五班拖了敌人一个多小时,从黄昏到天黑,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
作为一名军人,常孟兰早就有了随时在战场上牺牲的准备,在战场上英勇善战,从不畏惧敌人的强大,屡建奇功,却会为了战友的牺牲,不敢面对战友的家属,他寻找部队,是为了完整的完成阻击任务,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军人的身份,让牺牲和下落不明的战友们获得他们应有的荣光,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