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中国神话传说

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

始建于北齐时期

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

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

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

这里就是被誉为“华夏祖庙”的娲皇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 1

娲皇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娲皇宫现今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为当地的庙会,女娲祭典之日。是时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前来祭拜华夏族人文先始,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娲皇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0月15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娲皇宫景区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娲皇阁是娲皇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它依着山崖峭壁修建,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拜殿,拜殿之上又建了三层楼阁,总高23米。娲皇阁背靠悬崖,用九条铁索将楼体系在悬崖峭壁之上。素有“吊庙”、“活动楼”之称。娲皇阁底层为石窟,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是娲皇宫最早的建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皇山的来历,按当地人给出的一种说法,是因了女娲居“三皇”之中,但此种说法细想有些牵强,不能让人信服。山上有一凿于崖壁上的石碑,碑上字迹可辨:古中皇山。石碑凿制时间据说为北齐,与相邻的摩崖刻经同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刻博物馆位于娲皇宫景区,占地350平方米。展室根据年代顺序进行布展,共分成三个展厅,一展厅为北齐石刻展,二展厅为隋、唐、宋、金、元石刻展,三展厅为明、清、民国石刻展。针对不能搬运的文物,如千佛洞、佛爷脑石窟、艾叶峧石窟、千佛塔等文物点,采取制作图片、拓片的形式来进行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 2

研习插播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

至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西方文明学习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民间信仰被当做愚昧落后的糟粕,到了1940年,邯郸大力开展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民间祭祀也一度中断,新中国建立之后,娲皇宫又遭到破四旧的洁劫,多数精美的壁画,石像被砸坏,木板被拆下来生火。

可见娲皇宫所受摧残之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起那些古老的故事,神话中隐藏的精神才是其能流传千年的原因,女娲文化能流传至今也是如此。传说作为至高神之一,她创造人类万物,却又不高高在上以创世神身份自居,她与创造出来的子女共同呼吸,生活在同一片土地这体现出了脚踏实地的创造精神;在发现天灾不断危害人类万物,最终用补天石补天,对子女始终不抛不弃,体现的是深沉博大的慈母胸怀。正是因为这些神话中蕴藏的精神,才使得关于女娲的故事一代一代传播下去,直至成就了女娲文化---中华民族精神象征之一。

而娲皇宫正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每逢女娲诞辰,农历三月十八日,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侨在此聚首,祭拜华夏族人祖,这是中华儿女传承女娲文化的独特方式。在娲皇宫我们共享精神遗迹,传承华夏血脉,促使华夏文明世代延续承,世代相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经了千余年风雨的娲皇宫,在无数洁劫战火的洗礼下更加沉稳庄重,在众多文化信仰的打磨下愈发光辉夺目。我们作为历史的后人,应当担负起保护好娲皇宫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观,将娲皇宫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码关注

了解更多研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