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最近西安持续的“潮热”,已让很多人极为不习惯。“西安被确诊为RAN城”的说法,也开始走红

这显然与前段时间雨水集中有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湿度增加的前提,来自雨水的增加。在这个趋势下 ,这种天气未来可能会经常出现。

近年来,「城记」实地勘察一百多个地点,拍摄了上千张“苔藓指数”照。

变化:西安的潮热时期

空气干燥,一直都是外界对西安的固有印象。但是,情况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夏天持续长时间的“潮热”,让“西安被确诊为RAN城”的段子走红。大家的亲身感受,再叠加中央气象台预报中“80~90%”的湿度指数——每个人切身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与每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暑期的旅游旺季,无数游客从东南西北来到西安。这就意味着,有更多人切身会到西安的这种“潮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截图◎来源/中央气象台

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南北方来说,“南方潮湿、北方干燥”,从气候综合因素上来看是客观事实。两者差异的本质,在于降雨量的多寡——它直接决定了湿度高低。对广域的北方而言,“干燥”的因素除相对偏少的降雨量外,还存在包括冬季供暖等因素。

但随着近些年气候的转变,尤其是雨量雨量这个主要指标的明显变化,必然带来了空气湿度的提升。在这个雨季,「城记」读者们的留言回顾:

切身感受下的生活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水及潮湿开始影响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样一句话:旅行,往往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

无论是猎奇,还是“特种兵”旅游,其意义还在于发现不同——固有印象被打破,让人们对城市的理解更立体更深刻。

也正因为大量游客的到来应发的曝光度和话题性,让西安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碎,一些特殊的变化或趣事被更对人了解:就比如本次夏天持续的“潮热”,再比如西安人喝的都是秦岭山泉水。

因为人口持续到中心城市聚集,温度和湿度也成为城市是否宜居的基底指标。

地位:西安的湿度情况

每个人感受,往往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各有不同。一旦形成群体的共同认识,说明改变已经发生。

这次大家感受到的“湿热”,其实是西安步入新气候周期下的直观感受。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多变,但共同点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所以除个体感受外,我们需要一个准绳——那就是统计数据。

在《中国统计年鉴》收录的数据中,“泾河站”仍旧是代表西安的标准口径。即使如此,除东北三省省会之外,西安也已是北方湿度最大的城市。

数据线复杂不如直接看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泾河站口径”下的西安湿度地位◎制图/城记地理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从2017~2022连续六年平均湿度看来,城市的差异和特点比较鲜明。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65%”可以说是南北方主要省会城市湿度线的分界线。

一、最“潮”之城依旧在南方:成都(温江站)、武汉、长沙和上海等城市位居前列。此外,沿海的海口和内地的贵阳等空气湿度也较大。这些城市,空气湿度连续五年拉平都在70~80%左右。

一位新西安人的切身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北方城市差异明显:东北和沿海的青岛,堪称“北方最湿润地区”。西安泾河站口径,连续五年平均值在60%。不过,诸如兰州、银川和乌鲁木齐等真正的西北地区城市,的确干燥。

有研究指出,人的体感最舒适的湿度区间是50~65%,并且不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但世界上无绝对完美之事:若要体感舒适,则意味雨量要适中、且温度也要恰好,气温和降雨量达到一个“黄金”比例

换个角度来看,空气湿度高也必将降低了蒸发量,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可以说,未来的西安的气候将愈加趋于良好状态。

补充:空气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理论上空气中最大水汽含量的比值,它会随着气温变化。

衡量:“苔藓指数”的变化

早在七八年前,我们就发现西安主城区的绿化带、公园等地开始出现苔藓。近几年,尤其是夏日,苔藓更是无处不在。

喜欢植物的朋友应该知道,苔藓是“喜湿润和潮湿的植物”。带着“苔藓指数”的思考角度,这几年,我们累计在西安穿行了上万公里、确定了一百多个观察点,并拍摄了上千张照片。

结合近几年西安的降雨量,再加上“量变到质变”的“苔藓指数”,一个很明确的现实就是:西安,已越来越湿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记实地勘察的一百多个地点◎制图/城记地理

如今的西安,竹子已越长越茂密,枇杷、芭蕉、龟背竹等喜湿润的植物,也越来越适宜生存。

在南方,“回南天”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到处湿漉漉。“躺床上仿佛躺在水里”,很多人难以忍受。从地区来看,它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很多城市的高湿度居全国前列。

以连续多年的数据来看,空气湿度超80%一些省会城市,海口、成都和长沙多达六个月,武汉、上海和广州也超过四个月,可以说“插根筷子都能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类型苔藓照片实景◎来源/本文作者

实际上,气象站的数据无法和每个人的感受划等号。因此具体哪座城市最宜人,还要看自己的实际体验。

误解,是对一座城和一个人最大的不公平。

要知道,城市和人都在发生变化。就拿上海和深圳来说,当年都是普通的小城镇;曾经声名赫赫的楼兰古城,已化为戈壁滩上的猎猎西风。西安也是如此,曾经“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戏谑,如今已被“七亿人在西安”所取代。

从气候上来说也是如此:“雨线北移”,西安环境正在趋变。要让人们的切身体会去说话,要让实际情况去证言——因为,这是我们生活的土地。请大家也在评论区晒出自家的热植或身边的苔藓吧!

最后做个小广告

城记视频号正式上线开通
我们换个方式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版权声明:部分信息来自公开网络

若有转载请注明

发现脚下这座城

最近,我们谈了很多城市发展的事情

也谈不少基建和规划

也重点分析关于交通的提升

一起聊聊西安,说说未来

让我们一起读懂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