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杭州某招待所,正在发生一场别开生面的“老友记”,而这对老友,正是开国领袖毛主席,和他交往近40年的好朋友周谷城。

在这场老友会上,毛主席却突然问诸位老友,“关公姓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简单通俗的问题,让周谷城等老友讨论激烈,却是无人答对,而后,毛主席才老神在在地公布了答案,引得众人心悦诚服,对主席的学识渊博而交口称赞。

那么,毛主席为何会抛出这么一个简单通俗的问题,来考验自己的老友们呢?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老友周谷城,又是怎么样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超人

周谷城的名字,虽然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少有人知,称得上声名不显,但是这是因为他的性格低调内敛,喜静不喜动,但这并不代表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很低。

恰恰相反的是,他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多到数不胜数,堪称中国近代学术界的“超人”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周谷城出版一本三卷本通史著作《世界通史》,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以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中国、墨西哥等在内的六大古国,在近几世纪以来,在文化。社会、历史方面的发展脉络。

他在《世界通史》中认为,六大文明古国相互关系、日趋融合的趋向,正是人类作为聚落型群居生物的正确的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谷城提出,“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尽管多文化、多国度并存,但并非各自孤立,而是蕴含着互通往来、交叉、渗透的能力,这种趋势是必然的。”

时至今日,周谷城的这本《世界通史》都还是社会、历史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时常借鉴、参考、引述的经典著作,他的许多见解在现在看来,已经远超了作者周谷城自身所处的时代,有许多的超前性与远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多元文化交叉、互通、渗透的必然趋势,不正是如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性特点的另一种表述吗?

此外,周谷城还著有《中国通史》,这本以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作为主轴,来描绘反映中华华夏文明的文史著作,同样以立意高远、内容丰富而著称。

这内心里该是有怎样宏大、无边的世界,这头脑中又该有多少庞且杂的知识,才能支撑得起周谷城写出这样伟大的学术著作?要知道,一人独写两部通史,周谷城堪称是“一笔二史”,整个中国前无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难怪他能成为复旦大学首任教务长,总揽全校教务工作,也难怪他能长期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教书育人,承上启下,为中国历史学术领域添造许多人才。

而他在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们,能写出“周谷城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人才济济”这样的小诗句来赞颂他,也就不奇怪了。

周谷城虽然性格内敛,喜静不喜动,但不代表他真的与世无争,尤其是在学术上,周谷城颇有当仁不让之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能体现其性格中当仁不让这一点的事件,正是于1963年到1964年,在中国文化学术界中发生的一场,涉及“中国时代精神”的激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