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最惨烈一次撤退,5万大军仅剩3000多人,2位副司令英勇牺牲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当时不管是兵力还是武器,都是不占优势的,所以主要在敌后作战,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也遭遇过严重的挫折。比如冀东抗联西撤时,出发时有5万多人,等撤到平西后只剩下3000多人,原来的1/10还不到,2位副司令等多名高级将领都牺牲了。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1938年7月,冀东20多个县发动了抗日武装暴动,随后成立了冀东抗日联军。冀东的战略地位非常关键,这里物资丰富,而且日军南下必定要经过这里。

八路军想要牵制日军,最好就是在冀东建立抗日根据地,冀东暴动后,总部就派了宋时轮、邓华2位高级将领,带领5000多人来到冀东,开辟根据地。

宋时轮和邓华率领八路军第4纵队,一路上经历了多场战斗,在铁厂镇和冀东抗联会师了,随后大家联合作战,先后收复了8座城镇,在冀东打开了局面。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冀东抗联和第4纵队不断发展壮大,规模最大时超过了75000人,比八路军3个师(国民党给的编制只有4.5万人)的兵力还多。

宋时轮和邓华向延安方面汇报了情况,得到批准成立冀察热宁军区,宋时轮是司令员,邓华是政委,高志远、李运昌、洪麟阁等人是副司令,下辖5个军区,这7万5千多人就归冀察热宁军区领导。

当时八路军的条件差,一时间没有那么多军装,所以冀东抗联的战士大多数还是穿着原来的军装。中央对冀察热宁军区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冀东大展拳脚。

当时的情况,大多数战士都是农民,没有进行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没有开展过政治思想工作,所以当时冀东抗联的战斗力并不强,想要一下子在冀东站稳脚跟还做不到。

中央指示,在日军没有大举围剿冀东之前,让宋时轮和邓华把队伍拉到雾灵山进行整训,并且以雾灵山为根基,向外发展。但是宋时轮觉得雾灵山的条件不好,最后带着队伍去了都山,路上遭遇了日军的疯狂拦截,最后没能冲过去,受到的伤亡还不小。

被挫败后,宋时轮才带着队伍前往雾灵山,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此时日军已经调集了十万余人,分七路来围剿冀东,形势十分危急。

宋时轮和邓华立刻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商量是去是留。有人提出留在冀东坚守,也有人提出撤到平西整训,最后请示八路军总部,因为要等待一段时间,宋时轮就先率4纵2个大队先撤,渡过了潮白河。

后来受到八路军总部的回复,让宋时轮和邓华留在冀东坚持斗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再率主力向西转移。不过当时的情况时,日军的一个旅团已经来到冀东,宋时轮认为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所以下令向西转移。

这次转移由于时间仓促,组织不严密,没有具体的计划,所以行军速度很慢,被日伪军追上,遭到了合围,最后损失惨重。冀东抗联有2位副司令陈宇寰和洪麟阁在战斗中牺牲了,5万多人的冀东抗联,最后撤到平西时只剩下3000多人。

尽管如此,冀东抗日武装暴动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撒遍革命火种。4纵和抗联西撤时,留下3个支队在冀东坚持游击战争。在西撤受挫最危急的时刻,李运昌等当机立断,率余部返回冀东,恢复和重建抗日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