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会宁县大力推广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改过去传统的大水灌溉‘浇地’为‘浇作物’,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地输送到作物的根部,使其“细酌慢饮”,实现精准灌溉,为农业生产注入节水、节肥、增产新动能,为农民丰产增收提供坚强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源节流,技术用水。走进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打造的6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在两个硕大的蓄水池与田地之间,灌溉管道连通交错,一条条滴灌带发出“汩汩”水流声,从小孔涌出细细的水珠,在如今的三伏天,滋润着马铃薯的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文军:像往年我们地里追肥、施肥、放水的话得十几个人,一个是费水,得用半个月的时间给地里浇水。自从前年把水肥一体化用上之后,我们四个人,六百多亩地四天一个循环就浇完了,也不用施肥了,把肥料一次性加在水罐里一步到位,滴灌滴的透透的,这样正好合适。现在洋芋也不怎么费水,这样既省工,又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合作社建设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在每一垄马铃薯的黑膜下面铺设着一条滴灌带,通过连接的主管道,视情况加入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进行喷洒,让农作物补水补肥同步进行,可有效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农户们介绍,在农作物缺水的关键时候,合作社新启用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便可派上大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甘沟驿镇河西坡村村民 张博:以前没有滴灌的时候,七八个人成十个人要堵着放水呢,自从用上滴灌之后,两三个人能管五六百亩地,这就是滴灌的好处,管护起来也很方便,人也轻松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会宁县坚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科技“嫁接”传统农业,不断提升传统农业科技含量,特别是大力提倡智慧灌溉技术,成为节约水资源的重要生产方式,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助力群众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迈上“快车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文军: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滴灌水肥一体化建设,可以根据粮食不同生长期的需水情况进行滴灌,这个系统建成后,为我们减轻了劳动强度,现在只需要把阀门打开,就会自动施肥、浇水,不仅节约人力、提高效率,还能做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节约了成本,有效促进粮食稳产和增收。

(会宁融媒记者 牛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