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军号”。

7月19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握“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推进改革。

为此,无锡于次日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指出,无锡要着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战略部署抢先落地、率先见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向前,无锡正加速奔跑。

产业强市 攀高逐新

今年1—5月,无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从重点行业看,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电子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均呈现同比增长态势,其中增速最高为25.1%。

亮眼的经济成绩单的背后,是无锡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眼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成明确的时代要求。全会也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新春伊始,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行动,便在无锡快速展开:

2月27日,无锡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大会召开,重磅布局“新型工业化”,吹响了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冲锋号。

在实践层面,“465”现代产业集群正成为这座制造业强市攀高逐新的“核心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素有“物联网之都”的美誉,超4000亿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占江苏省半壁江山;被公认为全球高精尖技术竞赛场的集成电路产业是无锡最具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爆发力的“王牌产业”,超2000亿的产业规模占到全省1/2、全国1/8;超2000亿规模的无锡新能源产业正擦亮“新能源装备之都”的耀眼名片;六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全面起势……

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发轫地,工商名城一直是无锡最重要的注脚、最鲜明的标识。

全会指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下,紧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窗口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正涌向无锡,并逐步转换为可观可感的实际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成生物领域今年一开年就快速掀起一波攻势:首月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揭牌,紧接着滨湖、锡山、惠山等板块或发布发展规划、或布点专业园区、或落地研发机构,纷纷发力拼抢这一万亿级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间是宝贵资源,未来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空间的争夺。在梁溪,以东方空间为链主企业布局空天产业生态圈,东方空间产业园2月正式开工,打造集基础研究、研究设计、生产制造、集成应用、平台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链条。

根据规划,到2027年,无锡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将分别达43%、55%,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重点发展未来产业整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

如此锡城,“未来”可期。

创新聚能 开放共赢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全会将创新放在了突出位置。

“创新”二字无疑是无锡的一张特色名片。2023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9%、连续十一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4%,创新能力评价位列“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地级市第二。

企业是创新体系的主体。阿斯利康带动一批医药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纷纷落地;SK海力士、华虹等晶圆制造龙头项目带动设备、零部件及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在锡布局;极电光能建设全球首条GW级钙钛矿光伏生产线;东方空间、蓝箭航天、微纳星空等项目加速商业航天产业链在锡布局……

大院大所作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成为无锡的关注要点。沿着一条11.8公里长的“院所路”——山水东路,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中国船舶七〇二所、航天新气象、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院所接续布局,“奋斗者”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从中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里的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实力如此突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全会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而今,无锡正持续升级发布“强智聚才”工程系列配套实施办法;拓展更加有效的引才路径,深入实施“城市猎头计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西三角等地区设立“双招双引”站点;打造更具活力的聚智平台,办好2024太湖人才发展大会、“太湖杯”大赛等品牌活动,吸引集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人才方阵。

一方面是创新聚能,另一方面则是开放共赢。

全会提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下,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无锡则致力于更好拥抱“大上海”,聚焦互联互通、产业科创、民生保障等领域,主动发挥产业互补、科创联动、乡贤资源等优势,立足长三角,务实推进与粤港澳、京津冀的战略互动,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在无锡集聚、配置、增值。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全会提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而无锡正全力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强支点城市”

今年一季度,无锡完成实际使用外资18.2亿美元、增长7.6%,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当地时间5月28日至6月5日,无锡代表团出访法国、比利时、德国,开展经贸文化交流系列活动。9天时间,代表团一行日夜兼程、密集拜访近20家跨国头部企业,务实高效开展招商洽谈、合作对接。期间,总金额12.37亿美元的34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

实实在在的项目就是开放合作的最好见证。当下,腾美投资、远景动力、鹰普航空、盛合晶微等重大外资项目已向无锡投下了“信任票”,在提升无锡对外开放能级的同时,也推动、吸引更多相关项目落地。

改革为民 初心不渝

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答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道时代必答题?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无锡市歌《太湖美》这样唱道。

如何在新时代唱响“太湖美”?2007年以来,无锡在太湖治理上累计投入1250亿元,实施7200余项重点工程,在GDP总量增长接近4倍的同时,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藻情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总磷浓度较2007年下降了53%,去年上半年太湖被生态环境部评为“良好”湖泊。今年1—4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保持Ⅲ类,目前还未监测到蓝藻水华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眸过去一年,无锡的“含绿量”持续攀升,无锡市是全省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唯一“双达标”城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5.8%,河流型断面优Ⅲ比例持续保持100%,是全省国省考断面唯一监测到Ⅰ类水质的城市。

在绿色锡城的大美风光中,更能看见百姓的幸福笑容。

全会提出:“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时代演进中,无锡追求诗意与繁华相融,人文与经济共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无锡市着力建设文化发展体系,积极推进长江、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无锡美术馆、市文化艺术中心、交响音乐厅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开建。

持续开展“百宅百院”“百匠千品”等文化工程,推动文艺创作多出精品,从“高原”迈向“高峰”,精心运营“钟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化场所,努力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无锡模式。

一个个全新的文化空间诞生,承载了塑造城市新名片的新期望,更寄托了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全会还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百姓富”已成锡城鲜明特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72:1、苏南最优,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5.6万人,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超过790万元。

不仅如此,这座城市已经连续四年登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50强城市中跻身前十。

749万无锡民众正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中触摸到无限的幸福。

当市民在“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传递心声,当孩子们踏上校园定制公交,当乡镇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当环卫工人吃上“暖心早餐”……无锡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改革春风拂过烟波浩淼的太湖,泛起幸福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