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目前患有痛风,已经20余天还未康复,脚踝等部位已经发生感染,因此无法下地正常行走。
此前,钟老给我们的印象是身体非常好,80多岁高龄,还有一身肌肉。对此有一些痛风的网友表示担忧:“钟老都没办法整好痛风高尿酸嘛,太可怕了!”
钟老生活在我国痛风人数第一的广州,高汤海鲜为主的饮食习惯和湿热的气候条件也是有较大的原因,夏天也正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高发季节。而对我们的糖友来说,往往更容易被痛风这个恶魔缠上。
不过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我们能正确认知尿酸和痛风,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防控痛风也不难。
那么,尿酸和痛风到底是什么?夏天为什么会痛风高发?我们到底要如何防控高尿酸呢?这次诺诺带大家一篇讲清楚!全文干货,建议收藏哦~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成人每天产生700 mg左右尿酸,其中经肾脏排泄尿酸约500 mg,经肠道排泄尿酸约200 mg,维持体内尿酸平衡。
然而,当我们体内产生过多的尿酸或者尿酸无法有效地排出时,就会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当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临床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1],这也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
根据2018年我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14.0%,男性为24.5%,女性为3.6%,而青年男性(18~29岁)患病率达32.3%!呈显著年轻化趋势。
血尿酸升高,必然会引起痛风?
我们知道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密不可分,但是大多数高尿酸并不发展为痛风,只有尿酸盐结晶在机体组织中沉积下来造成损害才出现痛风;少部分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也可在正常范围,因此,高尿酸≠痛风!
有研究显示,血尿酸<360 μmol/L、360~480μmol/L、>480 μmol/L 时,痛风的患病率分别为1.3%、3.2%和17.6%。
另有研究显示,控制血尿酸<360μmol/L时,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在最近1年内只有1次,而血尿酸>360μmol/L的患者则一年有6次发作[4]。
在3年的临床观察期间,血尿酸水平越高,1年后痛风的复发率也越高,显示出血尿酸为360μmol/L与痛风发作的显著相关性[5]。因此,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尽量将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下,则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
虽然高尿酸≠痛风,但是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发生的风险越高,切不可掉以轻心呀!
夏天痛风为什么更容易发作?
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都大大导致了体内血尿酸水平的增高。
1. 体内水分流失快
夏天天气炎热,比起其季节更容易出汗,人体水分流失更快,而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会使得尿量相较其他季节减少,导致尿酸排泄不足,就更加容易引发痛风。
2. 室内外温差变大
夏天室内外温差过大,有的人喜欢直接对着空调吹,空调的温度较低,受凉后体内的尿酸很难析出,会沉积在关节部位诱发痛风发作。
3. 天热运动量减少
炎热夏季很多人都不爱运动,但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减轻身体压力并缓解痛风症状。痛风患者如果不运动,健康就更容易受到威胁。
4. 饮食方面不注意
夏天,是啤酒烧烤小龙虾的季节,但对于有高尿酸问题的人来说,这几种美食组合,却是诱发痛风的重要饮食因素。
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减少尿酸排泄、增加尿酸生成,很可能会促进痛风发作;而烧烤、海鲜、小龙虾等海鲜类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也较高,尤其是沿海地区也是痛风高发人群聚集地,因为海鲜食物中的嘌呤容易引发尿酸升高,加重痛风症状。
那么,如何防控高尿酸呢?
饮食控制: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动物内脏、浓的肉汤、饮酒(尤其是啤酒)等均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之前诺诺有总结过高尿酸饮食攻略(大家戳链接即可)——2024版「高尿酸饮食指导原则」发布!附数百种食物嘌呤含量表,建议收藏
多饮水,戒烟限酒:每日饮水量保证尿量在1500 ml以上,最好>2000 ml/d。同时提倡戒烟,禁啤酒和白酒,如饮红酒宜适量。
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每日中等强度运动30 min以上。同时,肥胖是高尿酸的风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对防控高尿酸非常重要。
注意疾病因素:高尿酸多与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伴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有以上合并症的患者需要进行血尿酸检测,及早发现高尿酸。
总的来说,在夏日防控高尿酸,需注重饮食控制、多饮水、戒烟限酒、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及关注合并疾病。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及其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 : 913-913.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3.11.001
[2]FitzGerald JD, Dalbeth N: 2020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 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2020, 72(6):744-760.
[3]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36(01): 1-13.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99.2020.01.001
[4]Li Yu J, Clayburne G, Sieck M, et al. Treatment of chronic gout. Can we determine when urate stores are depleted enough to prevent attacks of gout? J Rheumatol, 2001,28:577-580.
[5]Shoji A, Yamanaka H, Kamatani 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urate level and recurrent attacks of gouty arthritis: evidence for reduction of recurrent gouty arthritis with antihyperuricemic therapy. Arthritis Rheum, 2004,51:321-325.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