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肝炎一直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病毒性肝炎是主要肝炎类型,其中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病毒。其中,且除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途径传播(即粪-口传播)外,乙肝、丙肝、丁肝更多的是由血液、性及母婴传播。《中国肝炎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率、治疗率有待提高。每年肝癌死亡病例30 多万人,超过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0%。超过70%的肝硬化、超过80%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有关。

中国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但与甲肝戊肝一样均已有疫苗预防,且乙肝、甲肝还有疫苗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类疫苗为0-6岁儿童免费接种;丙肝和丁肝虽然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是目前丙肝有可防可治愈(特效药“吉三代”),而丁肝作为“伴生”肝炎,不能独立对在,只有在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的基础上才会感染丁肝。也就是,如果乙肝和丙肝能控制好,丁肝的感染率自然就下降了。

而我国在2020年10月29日已经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依据是: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这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典范。

甚至在“2022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沈洪兵就表示:“我国积极推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均已达到90%以上并免费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实现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全覆盖。

也就是甲肝和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保持下去,这两种肝炎将不再能威胁到我们的未来。

而只要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丙肝和丁肝的威胁也不算大。

如今要做到“消除”肝炎。

那剩下就只有戊肝了。

戊肝是有疫苗的,但其接种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有三:

1、戊肝知晓率低

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HE戊肝)的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均与甲肝类似,其发病率已连续11年超过甲肝,病死率也连续16年超甲肝。

很多人只听过甲肝、乙肝、丙肝,对戊肝却鲜有耳闻。目前,基层医生和公众缺乏对戊肝防控知识的基本认知被认为是阻碍消除戊肝最为重要的因素。

虽然戊肝知晓率低,但它的感染发病率并不低。已有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HEV),其中有4.4万人因此死亡。还有另一种推算,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戊肝病毒。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血清标本检测抗-HEV 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群抗-HEV 流行率为23.46%,即平均约每四人中就1人感染过戊肝。同时,戊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从2004年的1.27/10万上升至2019年的2.02/10万。在我国,戊肝已经成为继乙肝之后发病率较高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且位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

2、戊肝愈后好

戊肝的暴发流行主要是由携带有戊肝病毒的粪便污染水源所致,散发则多由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如猪肉、贝壳类海产品等)引起。猪被认为是戊肝病毒最主要的自然宿主,目前全世界各地均有从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肝中检测到戊肝病毒的报道,也有个别报道戊肝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或经血液传播。

人群对戊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其中餐饮业人员、畜牧养殖者、集体生活人群、疫区旅行者属于感染风险高人群,而育龄期妇女、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属于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可能病情较重的人群。有研究显示,我国戊肝、乙肝重叠感染较为常见,是肝衰竭和死亡的重要诱因。

感染戊肝病毒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没有任何症状,数周后自愈;第二种:出现胃口差、小便黄、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好在戊肝是一种自限性传染病,且预后相对较好,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恢复良好,少数免疫低下或免疫抑制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感染者、孕妇感染戊肝病毒后死亡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孕晚期罹患戊肝后症状相对更为严重,病死率可高达20%,并且常会导致流产、产儿低体重和死胎。

由于戊肝检测试剂未普及,单纯就初始症状来看,确诊戊肝对于基层医生要求相对较高。虽然儿童戊肝的发病率低,但是现在这个季节,雨水多,戊肝病毒容易在洪灾后暴发流行,必须多注意防范。

3、戊肝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类疫苗,且价格高

全球首支戊型肝炎疫苗已于2012年在中国上市,接种对象为16岁以上易感人群,戊肝疫苗的标准免疫程序为0、1个月、6个月接种。但是,这戊肝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并未被强制要求接种,且价格高达770元/剂。

这对于提高戊肝疫苗的接种率,比如把戊肝纳入免疫规划类免费疫苗,估计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所以目前只能先通过科普提高民众意识,促成“高危人群”完成疫苗接种。

毕竟,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积极行动,最终达到“消除肝炎”!

参考文献:

[1] 詹思延, 流行病学[M]. 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李兰娟, 任红. 传染病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Hepatitis A[EB/OL]. [2022/1/5].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a.

[4] Xiao J , Wang F , Wong N K , et al. Global liver disease burdens and research trends: Analysis 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9.

[5]Shearer D, Gamkrelidze I, Blach S, et al.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HBV by age at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level, 2022. AASLD2022, Abstracts (30).

[6]庄辉, 徐小元, 戊型肝炎防治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30(8):820-831.

DOl:10.3760/cma.j.cn501113-20220729-004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板块,静待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