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宰相”姚广孝,明成祖朱棣麾下的主要谋士,家族世代居住于长洲(今江苏苏州)。1348年,14岁的姚广孝看破红尘,剃度出家,法名道衍,以行医为生。

姚广孝做了和尚后,本应学习佛法,诵读诗经,但他却出人意料地学起了道家的阴阳术数,以及兵家的兵书战策。经过数年的潜心学习,姚广孝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才,同时伴随着姚广孝年龄的增长,还渐渐萌生了想要出仕做官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1375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全国上下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学识渊博,因此也被召入京师,姚广孝在礼部应试考试上发挥的很是出色,种种原因,致使结果不好,姚广孝仅仅只是获赐僧衣,并没有如愿成为僧官。

这件事情对姚广孝的打击很大,逼的有着远大理想的姚广孝放下了出仕做官的想法,来到天界寺继续为僧。1382年,时值太祖马皇后病逝,几个从外地赶回应天(今南京)的藩王儿子为表孝心,希望太祖朱元璋派一些高僧随他们回藩王属地,助他们回去守卫藩王属地时,照常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太祖朱元璋见儿子们还能有如此孝心,自是高兴得答应,遂命僧录司推荐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僧录司左善世(官职)宗泐(lè)值此举荐了在天界寺为僧的姚广孝。姚广孝来到皇宫后,见到了各位藩王后,他以慧眼识人的本事从这些藩王中选中了燕王朱棣。而燕王朱棣对于平平无奇的姚广孝并未在意,认为姚广孝与其他的僧人一样,只懂颂经礼佛,因此对姚广孝十分怠慢。而心思缜密的姚广孝看出燕王朱棣对他并不上心,因此便开始动用言语在燕王朱棣的面前展示自己丰富的学识,姚广孝请求燕王把他带走,并答应要送给燕王一顶白帽子。“王”字加上个“白”字是“皇”的隐语,这着实让朱棣又惊又喜。仅仅一壶茶的功夫,姚广孝的话语就令燕王朱棣改变了态度,对他尊重有加。

这一次见面,让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姚广孝终于寻得了自己的明主,也让燕王朱棣获得了一位堪比刘伯温的谋士。随后,姚广孝就追随燕王朱棣回到了朱棣的地界北平。来到北平后,燕王朱棣曾劝姚广孝出仕做官,但遭到了姚广孝的婉拒,燕王朱棣因此退而求其次,让姚广孝担任庆寿寺住持,表面继续做和尚,颂经礼佛,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为朱棣出谋划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395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因为太子朱标早逝,太子的儿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新一任天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他总是提心吊胆,因为他的叔叔们分封藩王,各守各地,根本不可能把他放在眼里,因此朱允炆决定实行削藩之策。不久,各个藩王因此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

燕王朱棣面对这样的局面,十分的担忧,赶紧召来姚广孝商讨应对之策,姚广孝来到燕王府后,据理力争地劝解燕王朱棣起兵,争夺皇权,姚广孝便让朱棣在王府里面私自铸造兵器,并以鸭鹅叫声掩盖兵器声,史载:“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瓴甋瓶缶,日夜铸军器,蓄鹅鸭乱其声”。

燕王朱棣担心起兵之举会遭天下人唾弃,但姚广孝一句“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的话语,让燕王朱棣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乎,1399年6月,在姚广孝再三的劝解之下,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以“勤王侧”之名,以诛杀齐泰和黄子澄做借口,率军南下进攻南京。在随后南下的作战中,在姚广孝的战略部署下,燕王朱棣率军转战徐州,后来在淝水、灵璧接连大胜朱允炆麾下的明军。

朱棣北上联合宁王的时候,也正是在姚广孝的出谋划策之下,才抵御住了进攻北平城的李景隆,为朱棣守住了根据地。燕王军队南下攻打济南之时,长达三个月之久仍打不下来。姚广孝当即提出了不争一城之得失,大军直捣南京。史载“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1402年5月,燕王朱棣出动奇兵迅速攻进了南京城内,南京城里一片混乱,宫内发生火灾,朱允炆从此失踪。就这样,燕王朱棣在群臣的簇拥之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朱棣即位称帝后,便开始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首先封赏的人就是功劳最大的姚广孝,朱棣让其蓄发还俗,担任朝中要职,但是遭到了姚广孝的婉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见状,又赏赐给他府邸、宫女,但姚广孝再一次拒绝了朱棣,朱棣见状,很是奇怪,连忙询问姚广孝为何不受,姚广孝向朱棣坦言道,自己已经步入晚年,对于高官厚禄,金钱美女已毫无兴趣,只想后半生读书育人,将自己平生之所学传授给有志之士。

朱棣听后,颇为感动,下了一道圣旨,让姚广孝出任帝师,教授皇子皇孙治国理政之术。

1418年,姚广孝病重,朱棣亲自前往探视,朱棣见到奄奄一息的姚广孝后,十分难过,询问姚广孝有何要求,姚广孝拖着病躯,诚恳地说道:陛下,僧人溥洽已经在牢中关了许久了,请您一定要赦免他啊!面对姚广孝这个生前最后的一个请求,朱棣脸色变幻了好几次,但是当他看到姚广孝诚恳的眼神后,最终一咬牙:“朕答应你!”当即下达圣旨,将僧人溥洽放了出来,完成了姚广孝生前的遗愿。姚广孝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姚广孝为什么会在弥留之际要求朱棣释放这个叫做溥洽的僧人呢?这个叫做溥洽的僧人本是建文帝的主录僧,与建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南京城破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就想从溥洽口中探知建文帝的下落。但是溥洽守口如瓶,始终不透漏半点有用的信息,使得朱棣恼羞成怒,将溥洽囚禁了十余年,而姚广孝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让朱棣放下过去,轻装前行!

为了明成祖朱棣帝王事业奋斗一生,临死之际只为拯救一个敌人的故交,这是什么精神,请大家在讨论区讨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