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心学院

6岁以前正面管教,6岁以后正面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好,这里是正面管心学院。

正面管心学院是国内专业青春期心理问题管心平台,一直致力于更好地服务青春期相关的家长、老师和同学,帮助大家在管心专业上成长和进步。

前不久,正面管心学院发过文章,表示。

而其中最“崩溃”的,当属心理老师,尤其是中小学心理教师。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校园心理教师在工作中都有哪些困境。

01

工作无固定

2021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但现实情况可能是,中小学心理老师根本无法“专职”,反而需要身兼多职,包括但不限于:

作为班主任兼各种学科老师,作为图书馆管理员,作为职业规划老师,干各种行政上的杂活,主持学校的各种培训、比赛乃至学生成人礼,应付上级领导的迎检,参加各种所谓的会议......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员宋玉莲在《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及改善建议》一文中指出心理健康教师在中小学里的现状:“有的学校把心理老师当‘万金油’使用,哪里缺教师就把他补到哪里,或哪个部门缺人做事,就把他安排到哪里。

上述的各种工作,挤占掉原本可以拿来备心理课、做咨询记录和统筹心理活动的时间,而本职的心理健康工作——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做学生心理咨询——往往是最不被重视的。

北京青年报就曾经报道过多位心理老师向校领导申请开设心理健康课,却被以“时机还不太成熟”等理由一再迁延的事迹。

所谓“时机还不太成熟”,其实是担心开设心理课程占据了学生学习正课的时间,影响学生成绩,进而影响到升学率以及入学率,最终影响了学校(主要是校领导)的“成绩”。

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课程,但课时常常被语数英等关乎学生升学成绩的大课所侵占,甚至很多学校连基本的心理健康教材都没有,需要心理老师“自己编”

心理教师被架空,但心理健康教育却是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重点关注的事情,于是很多心理老师都发现,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其实是“造材料”,编造各种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来应付区里或市里领导不定期的检查。

学校心理辅导室只在领导检查时打开,里面的学生咨询记录是伪造的。”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多个心理老师都反映过类似的情况。

有的心理老师就吐槽过:几年职业生涯下来,真正得到大的提升的,是自己的想象力。

至于职业/专业上的能力,则完全没有得到提升。

02

培训无规范

缺乏统一的、专业的、系统的培训,这是所有心理老师都面临的问题。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一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制约因素及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显示:

有超过50%的心理老师认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心理教师的专业训练不充分和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

虽然教育部曾多次发文提到,心理老师要定期接受一定数量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心理老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但大部分心理老师都表示,学校平时安排的培训一般是面向所有老师的,不具有针对性,对专业能力提升帮助不大。

虽然每个学校都要配备心理老师,也都知道心理咨询很重要,但基本上不会有这方面的专业培训——

一方面,国内相关方面的培训价格较高,大部分学校并不愿意为心理老师出这个钱。

另一方面,上述的各种“兼职”工作,已经挤占掉大部分心理老师的时间,让老师们根本无瑕去参加,而且许多培训课程,都是在工作日开展,让本就“身兼多职”的心理教师根本无暇分身。

最后的结果就是:真正想要获得专业成长的心理教师,往往不得不自己掏钱,并且牺牲休息时间,去参加一些线上或晚上展开的培训,最终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03

待遇无保证

缺乏有竞争力的待遇,也是心理老师的普遍心声。

教育部印发的《纲要》及《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2015年)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但很多学校都没能实现。

虽然很多学校心理老师不用做班主任,也可以直接算班主任的工作年限,算是一种福利。但一旦到职称评定时,心理老师的尴尬就体现出来了:

由于心理老师的工作是无法量化的,没办法说开展了多少次咨询,或者说做了多少次危机干预;而且又没有所谓的期末考、高考带班成绩等,无法用成绩来衡量工作成果,这就导致了心理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天然处于劣势中。

而且考虑到绝大部分学校,都以提升成绩作为教学核心,不与成绩挂钩的心理健康教学与辅导,更不会被校领导所重视。

大部分心理教师都陷在一个两面不讨好的处境中:想要认真开展工作,却得不到学校方面的多少支持,难以做出有效成绩,但一旦到评职称、讲待遇的时候,又因为拿不出工作成绩,而被边缘化。

结果就是,虽然有各种政策文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心理老师的待遇还是没有保证。

04

心理无保障

前不久,心榜访谈了北大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老师,在谈到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时候,徐老师提到:

现在比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更迫切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耗竭非常严重。

其中,心理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耗竭,可能是最严重的。

一方面,很多心理教师要应对一大堆杂务工作,一直处在超负荷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参加专业咨询能力的培训,导致许多心理教师在面对各种类型心理问题会感到力竭,觉得无法应对,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和无力感

而且,因为学生群体身处校园的特殊性——在学校可利用时间短,但要求高——学校的心理老师会比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面对更高、更多的要求:既要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又不能耽误孩子升学、考试。

两者之间一旦出现矛盾,心理老师就两面不讨好:为了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占用了学习时间,会被怪罪为耽误学业;可如果不花大量时间去做学生心理工作,一旦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过激行为,心理老师又会被指责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

心榜的后台就遇到有心理老师抱怨自己的处境:

学校平时根本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但一旦学生出现任何问题,都会来找心理老师负责——学生学业压力过大抑郁了,那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足导致的;孩子被父母鸡娃鸡得焦虑、抑郁了,那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足导致的。

一切责任,似乎都变成了心理老师的责任,让大部分心理老师不堪重负。

而且在现实里,依然有不少家长存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或者认知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有吃有住,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不相信孩子会得抑郁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矫情,娇气”,耻于承认自己的孩子“心理有问题”。

一旦心理老师对学生展开心理辅导工作,就会被这些家长迁怒和攻击,认为他或她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最终,学生的心理/情绪问题需要心理老师来承接,而家长的怒火与不满,也往往都需要心理老师来承受。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老师的健康又怎么能得到保障?

而在心理老师的心理健康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又如何能指望他们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先保障学校心理老师的心理健康。

正面管心学院简介:

正面管心学院是管理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二级管理咨询师和本博士为核心团队的专业厌学症心理咨询机构,管心学院的专业管心师,均具有专业的心理学或管理学专业背景,管理咨询或心理咨询的相关证书及咨询经验,以《正面管心学》为基础,用”管理+心理“咨询方式,全方位管心解决青春期孩子以厌学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问题!青春期,管心赢!学习管心赢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入行该问谁?

试试加入【正面管心学院】平台主页

适合:所有想成为管心师的朋友

分享:入行资讯、入行交流、个案演示、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