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马海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海蓝

团委副书记 急诊ICU 主管护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深入推进“群众讲给群众听”宣讲活动的开展,全面展现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气象新作为,近日,由青岛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暨微视频宣讲大赛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顺利举办,平度市人民医院职工马海蓝宣讲的《尽我所能 倾我所有 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吸心跳骤停,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往往院外心跳骤停的抢救,很容易错过“黄金4分钟”,成功难度大、死亡率高,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比谁都清楚。每一条生命的逝去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而每救活一个人,也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镜重圆,我们就是助人破镜重圆的“利器”,是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发生在我们医院急诊科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22年国庆假期的一个夜晚,深夜时分来永光副主任又一次被急切的电话铃声吵醒了。没错,是又一次,他的一天24个小时,几乎完全是留给了医院和患者。这次是因为急诊门诊的医生着急和患者的情绪失控,病房医生已经过来协助诊疗了,希望听班的来永光副主任到现场指导。

急诊内科值夜班的韩医生是有着15年急诊工作经验的资深主治医生了,怎么会突然的着急呢?

5分钟,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来永光副主任已经站在我们面前了,凌乱的头发,沙哑的嗓音,显然他没有给自己一秒钟的时间犹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急诊后了解到,是一名40岁的中年男性患者,晚饭后,呼叫不醒,就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120”到达现场后检查发现男人已经没有呼吸和心跳,医生立即给予现场心肺复苏抢救,监护仪上男人的心跳时有时无,于是一边抢救一边将患者转运到了急诊,急诊韩医生立即接手继续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重症监护室和心内科医生连续参与抢救,患者仍然没有恢复呼吸和心跳,此时已经全力抢救1个多小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韩医生向患者的妻子交代抢救结果时,她怔了一下,突然瘫坐在一旁的抢救床上,嚎啕大哭了起来,她拉着韩医生的手,无助的说道:“医生,您再救救他吧,他才40岁呀,我们还有2个没长大的孩子,他没了,我们怎么办啊……你们再救救他吧,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呀……我求求您了……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呀……。”女人的声音开始断断续续,喃喃自语……也许是因为韩医生也是人妻,也为母亲,韩医生的情绪也瞬间有些着急了,两个女人就这样抱在了一起。面对这样的场景,来永光副主任也不知如何去安慰,只有尽全力去继续抢救,只盼着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也许会有奇迹的发生,可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抢救已经持续2个多小时了,男人的呼吸和心跳依旧没有恢复,末梢皮肤已经出现了花斑,是的,他已经去世了......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愿面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晚,来永光副主任在办公室里呆坐了很久很久。他这样坐着不是一次了,也许是在想发生的事情,也许是在想自己工作的意义,又或者是在想面对生命自己力量的渺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也面临“生死一线”时,我们又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一个什么样的急救团队呢?来永光副主任一直在努力用实际行动给这个问题作答。今天,他作为一个急诊内科团队的带头人,要带领着团队把工作做的好一点、再好一点。

面对难题,我们平医急诊人坚定地开题作答:直面问题、克服困难,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别人的优势我们借鉴,别人没有的我们创新、规范。总之,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急危重症患者救过来,让患者活下来、好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形成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重症监护”无障碍急救衔接,迅速建立起了急诊心肺复苏救治攻坚小组,将这项工作起名“心‘再’跳”,让停止的心脏再次跳动起来,把即将失去的生命“夺”回来。建立起了一整套快速、直接、有效的心肺复苏急诊急救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医院急诊科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案例大幅度提升,这是质的飞跃,到目前为止,心脏骤患者急诊抢救的成功案例,已处于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前列。

数字的变化是冰冷的,有时可能只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但,数字变化取得的效果却是温暖的,它包含着医护人员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决心和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承担着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的梦。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抢救患者生命,我们责无旁贷,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们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