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民生大事。而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紧贴群众生活,事关百姓冷暖。近年来,苏州科技城彭山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不断优化服务供给,为辖区居民倾力打造“老有所为、幼有所托、青有所属”的幸福“彭友圈”。
打造养老服务圈,守护最美“夕阳红”
67岁的周玉红阿姨退休后参与老年活动社团,潜心练习太极拳,六年来,周阿姨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热衷于打太极的她还主动带领初学者们一起训练,目前社区太极队已超过百人。在她看来,“老有老的骄傲,生活不止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诗和远方。”
周阿姨是当今社会异乡养老的一个缩影。目前,彭山社区常住人口约20000人,老年人口占比达到25%。为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社区推出“五助”工作制,分别是助医、助学、助乐、助养、助节。
助医方面,依托党建共建平台,社区链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定期在辖区内开展义诊、爱眼等宣传诊疗活动;助学方面,在各类文体活动中邀请老年人积极参与,例如隔代教育、绒花制作、学说苏州话等,帮助老人老有所学;助乐方面,按照老年人特长爱好成立广场舞、太极、唱歌等居民文体队伍,丰富老人的退休生活。助养方面,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免费家政、上门理发等便民服务,助力老人乐享晚年;助节方面,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包水饺、包粽子、做月饼等活动,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起送给社区里的老人,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
儿童友好生活圈,点亮七彩童年梦
“哇,这气球像摩天轮一样,转起来了耶!”随着孩子们的声声惊呼,一个由彩色气球组成的“气球摩天轮”缓缓转动,成为活动现场最引人关注的焦点。彭山社区活动室内,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了什么是康达效应,体会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彭山社区探索党建引领“科普+”,多方位开展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为辖区青少年送上一道道集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文化大餐,引导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科学,崇尚科学。
一是“科普+科技”:组织辖区青少年家庭参观明治乳业工厂、新希望双喜牛奶工厂、清听声学等,同时组织开展航天模型制作、3D眼镜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切身领略科技的魅力;二是“科普+非遗”:积极组织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京剧脸谱等非遗主题活动,帮助更多孩子零距离接触非遗技艺;三是“科普+职业体验”:通过整合苏州银行科技城支行、星巴克、视力保健中心等单位的资源,推出“小小银行家”“小小咖啡师”“小小眼科医生”“小小网格员”等特色职业体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科普与实践结合起来,便于孩子们理解和消化。
青年志愿服务圈 汇聚“青”力量
如何引入青年人的力量,更好地做好一老一少服务?彭山社区以团支部为中心,与辖区青年团员、青年党员建立紧密联系,引导和帮助青年人了解、参与到一老一少服务中去,实现青年与社区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叫什么吗……”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内,一节节“暑假课堂”陆续在这里开展。来自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探秘计算机发展的“前世今生”;高博职业技术学院多才多艺的大学生们给中小学生准备了包括绘本阅读、美术、音乐、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课程……“七彩夏日”暑托班、网格员体验、安全隐患排查、垃圾分类宣传、独居老人看望等活动中随处可见小青“新”的身影。
2024年以来,彭山社区坚持“公益+志愿”理念,一方面积极链接包括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高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按照学生的专业和特长开设丰富的暑期课程,吸引了200余名青少年参与其中,缓解双职工家庭暑期“看娃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社区因地制宜探索青年人融入社区治理的新机制,通过日常活动挖掘、网格走访排摸、志愿者召集令等方式吸纳青年力量加入“小彭说”志愿队伍,下设关爱“夕阳红”分队、红色传承分队、协商为民分队、轻骑兵分队等志愿分队,广泛参与基层民主自治的各个环节,积极建言献策,目前人数已扩大到23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