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7月26日讯】通讯员:孙小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团委组建“‘芯’火青春、筑梦乡田”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15日至17日赴眉山市和蒲江县,以“通信+气象赋能现代农业”为主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调研,为科技兴农注入通信学子的青春力量。
勤思善用,将通信与气象结合,让人工智能便捷下乡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为保证此次实践高效优质的开展,将通信学子所学所得融入实践、用于乡村、利于农户。7月9日至14日,实践团在学院党委书记马文英、团委书记盛小芳的带领下,特邀专业导师文斌教授做实践指导。在前期策划阶段,文教授通过讲述“气象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及智能喷灌设备改造经验,启发实践团将农业与通信融合服务于现实需求。
经过多方调研和创新思考,实践团以嵌入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气象信息精准报送为目标,研发了一款“一键式”AI助农公众号,并命名为“‘芯’火青春、筑梦乡田”。该公众号主要有两大创新点,第一:利用Python爬虫技术实现气象信息精准报送;第二:利用AI语言大模型实现农耕建议智能解答。该研发巧妙地把农业气象与大数据结合,并利用微信客户端实现了一键式链接,最终提高人工智能在农业上的可及性。同时为了提高农户的关注度和覆盖率,实践团还匠心独具地设计了精美的宣传手册,以便在实践中发放和推广。
筑梦启航,寻一场岩柑之旅,绘一幅农学之画
7月15日,实践团怀揣着惠农助农的热情整装待发,前往被称为“贡桔之乡”的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以柑桔产业为调研重点,选取位于大佛村的东坡岩柑水果家庭农场,开启了一场科技与土地的对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作为全国著名柑桔主产区之一,大佛村充分利用独特的页岩层地质条件,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以“东坡岩柑”为明星产品,成为实践团了解优质农产品的绝佳基地。
上午,实践团一行深入果园腹地,在听取魏昭荣教授有关果园现状的生动讲解后,对柑桔产业的品种培育、给水灌溉、施肥防虫等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并对于智能遥感等技术在气象监测、滴灌系统方面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现场参观。随后,实践团进入田坎坡头帮助果树疏果,体验传统喷灌作业、勘察水肥管道设计,在亲身实践中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并在文斌教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嵌入远程操控系统,对果园的智能喷灌设施进行改造尝试,为提升农生产效率提供了可行方案。
跨界对话,交流促学习,合作谋发展
7月16日,为探求当前农业发展的通信技术的痛点和需求,实践团特邀果园管理负责人孙廷军开展深度访谈,以柑桔选种—成熟整个生长周期为脉络,了解智能技术在溯源、施肥、套袋等方面的运用。经过互动交流,实践团发现目前果园存在5G网络信号覆盖不足,导致数字信息滞后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实践团队员皆积极提问并认真记录,以好学不倦之姿谋划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果园所属深山老邻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志贵,从行业前沿视角分析了农业通信技术的迫切需求,为实践团提供了创新想法和思路,并希望更多的通信学子参与到农业建设中来。因此,为巩固实践成果,学院与深山老邻生态有限公司进行了社会实践基地的授牌,旨在搭建起高校与农业合作的新桥梁,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模式,共同促进通信力量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勇于拓路,智慧引领基层新风貌,探访解锁农业新密码
7月17日,实践团辗转来到蒲江县朝阳湖镇白鹤村——国家柑桔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在这片被全球公认的优质岩柑生产沃土,去探究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秘诀”。
上午,实践团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在村党委书记杨娜的组织安排下,开启了一场“党学研共话智慧农业发展”的座谈会。会上,首先由实践团对研发的助农公众号进行现场宣讲和操作演示;其次,杨娜书记就有关智慧助农的帮扶政策进行介绍,并表明当前柑桔产业发展中仍存在土地分散、人力短缺、无人机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最后,随队的马文英书记和文斌教授带领实践团从智能遥感的角度研讨了上述问题,并鼓励队员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中,要勇于创新创造,敢于交叉融合,在农业科技领域开辟出一块通信新天地!
下午,为加强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以第一视角感受基层农业发展现状。实践团在白鹤村走家串户进行深入调研。顶着烈日前行,递上亲手设计的宣传手册,手把手教学提问互动,引得农户们频频称赞。此行不仅帮助更多农户缩短数字鸿沟,更传递出青年学子对土地和乡村的关爱和热情。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不忘初心,昂然前行。”此番实践团之旅,见证了千亩果园的绿意盎然,以己之力助力智能喷灌,走出实验室,踏入田埂间,用所学助农业发展,用热血守一方土地,共话科技兴农的美好蓝图,通信学子一直在路上!
通讯作者:孙小蝶 摄影:陈俐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芯”火青春,筑梦乡田队 责任编辑:岳姝函
【社会实践活动投稿在当代大学生网注册会员在线自助投稿即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