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中利 彭欢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短短9个月内,一个乡镇就有2名平民英雄,在异地他乡因救人而壮烈牺牲,感动全国网友。
7月18日,厦门市思明区浦南新村突发火灾,消防员袁志方2次深入火场救人,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3岁。9个月前,珠海市南屏钢便桥一男子跳河轻生,54岁的曾维龙见状,纵身一跃跳水救人,却不幸牺牲。
2名救人英雄,他们身份不同,一个是消防员,一个是普通打工者,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家乡——洞口县黄桥镇。
在湖南的版图上,黄桥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但随着媒体对英雄事迹的深入报道,“黄桥镇”三个字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刷新人们的认知。
“黄桥出英雄”,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黄桥镇似乎成了英雄之乡的代名词。全国人民在纷纷为英雄点赞的同时,不禁要问:黄桥镇缘何频出英雄?
7月28日,记者踏上这块英雄热土一探究竟。
将军故里,处处充盈英雄气
当英雄诞生在同一片热土,当无数常人眼中的“偶然”叠加在一起,“黄桥出英雄”这一现象也就成了“必然”。
芳草萋萋,必有良田沃土。
据记载,黄桥镇自汉代形成集镇,唐朝开始繁荣,境内地形开阔,土壤肥沃,商贸活跃。深厚的传统文化如滔滔江水,源远流长,长期的传统美德熏陶,铸就了黄桥儿女坚守本心、英勇无畏、见义勇为的群体品格。
在黄桥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开国将军袁也烈(1899-1976)的英勇故事口口相传、妇孺皆知。作为革命烽火中的英勇战将,袁也烈早年投身北伐,冲锋陷阵,尽显英勇之姿。
(开国将军袁也烈)
南昌起义之际,他奋勇作战,仅率一营之众,竟能全歼敌军一个团。抗日战争时期,他指挥部队顽强抗击敌寇,浴血拼杀。解放战争之中,他策略精妙,屡克强敌,成功解放德州。他的一生,饱经无数战火硝烟,却始终坚定信仰,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英雄之歌。
救人英雄袁志方,是袁也烈将军的第五代后人,曾在袁也烈故居出生和长大,从小便在袁也烈将军的英勇事迹中耳濡目染。
(袁志方生前)
袁志方的六爷爷告诉记者:“每次讲起祖辈也烈将军的故事,志方都听得津津有味,还吵着要继续讲。”每逢清明节,袁家整个家族的人聚在一起扫墓祭祀时,都会虔诚地给袁也烈将军敬上一杯酒,“我们身上流淌的,是英雄的血脉!”
将军故里,英才辈出。在抗美援朝、抗日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连天炮火中,黄桥镇涌现出曾宪祥、胡国忠、彭光练等100多位英勇无畏的参战老兵,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毫不犹豫地奔赴战争一线,舍生忘死。他们如熠熠明灯,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黄桥人。
如今,黄桥镇有328名现役军人、1756名退役军人,他们以一往无前的姿态默默守护着祖国的安宁与人民的幸福。
走进将军故里,处处充盈着英雄气。很多村民家门上挂着的“光荣之家”等牌匾,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平民英雄,频频“感动中国”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危险发生在眼前,当考验摆在面前,“黄桥英雄”总能在生死攸关之际挺身而出,他们用一个个壮举“感动中国”。
7月18日8时44分,厦门市思明区浦南新村突发火灾,情况十分危急。从黄桥镇走出去的青年消防员袁志方,面对刀山火海,主动请缨:“让我来主攻!”他与队友组成攻坚组,在水枪掩护下强行开辟救生通道,成功疏散2名被困4楼的受伤群众。
9时45分,指挥员安排内攻人员轮替休整,袁志方担心轮替人员不熟悉现场,再次请缨:“里面情况我熟,还是让我顶上去吧!”说罢奋不顾身又一次冲进火海。突然,一声巨响,隔墙轰然倒塌,袁志方不幸被埋压,紧急送医后因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从黄桥镇到珠海打工的曾维龙,同样也是一位感动全国的救人英雄。2023年10月17日,54岁的曾维龙驾车经过珠海南屏钢便桥时,看到有人跳入河中,由于情况紧急,他只脱了鞋子,便奋不顾身地从钢便桥中间护栏攀下去,跳入河中向张某游去。
游回中途时,因水情复杂,体力消耗巨大,曾维龙最终体力不支,再也没有上岸。2024年初,曾维龙被评为“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
记者在黄桥镇采访,村民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英勇救人的故事,2015年6月18日,在蓼水河水域中央的沙洲上,7位学生被洪水围困,情况万分危急,黄桥镇政府干部张升立即与渡手驾船前往救援,在水位即将没过学生肩膀的千钧一发之际,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拼尽全力将学生安全救上船。
一个3岁小孩贪玩头部卡在防盗窗中间,村民梁振标不顾自身安危,徒手爬上4楼,用双手托举孩子直至孩子被成功解救;前几年,5位老人被洪水围困,镇干部谢扬标从湍急的河流中,将他们一个一个救出来背上岸……还有“中国好人”侯长亮,在广西、贵州、云南偏远山区支教11年。
一个个名字,有农民,有教师,有巡防员,有干部,虽然他们身份不同,年龄不一,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民英雄。他们舍身忘我、冲锋在前;他们来自平凡,却铸就非凡。
崇尚英雄,遍洒英雄的种子
英雄壮举,山河动容,天地同悲。
7月26日早上8时,装载着袁志方烈士骨灰的汽车缓缓驶出黄桥高速收费站。数千群众早已站在道路两侧,含泪迎接英雄回家!
“向英雄致敬,家乡人民会永远铭记你”“你是我们黄桥的好男儿”“你是全洞口人民的骄傲”,队伍绵延数公里,一条条横幅写满了不舍。
在袁志方追悼会现场,鲜花簇拥,花圈环绕,人群黑压压一片,乡亲们都赶来送袁志方最后一程。
“去年才送走了曾维龙,今年又送走了更年轻的袁志方,他们都是我们黄桥的英雄……”人群中,有人痛哭流涕。
这些英雄,用生命和鲜血传递正能量,唱响了正气之歌。他们的事迹,感动亿万网友。数百家国家、省、市级媒体竞相报道。
袁志方“走”了,但他以另一种形式“活”了下来。
黄桥镇有关领导表示,“黄桥镇英雄辈出,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通过英雄故事进校园、进机关等方式,进一步打造‘英雄之乡’文化名片。”
近年来,黄桥镇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遍洒英雄的种子。
初一学生小罗刚满13岁,他对当地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如数家珍,英雄的种子早已在他心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黄桥镇很多家庭都喜欢讲述英雄故事,用以激励孩子向英雄学习,增长英雄气,将来成为一个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英雄浩然气,长留天地间。在黄桥镇,因有了红色基因的传承,有了榜样的示范带动,有了家校的共教共育,有了社会的极力崇尚,英雄辈出的土壤才变得更加肥沃,好人好事才会层出不穷,见义勇为者才会不断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时代英雄袁志方、曾维龙等人,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地,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谨以此文向英雄致敬,向英雄之乡——黄桥镇致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