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长改变的内核就是“信念”,信念对人的行为和生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信念系统几乎操纵着我们人生里90%的事情,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本决定因素。信念系统也是我们对事物做出判断的基础和依据,它使我们的大脑能自动地去思考和行动,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信念的形成有四个途径:

  • 本人的亲身经验,如曾被火烫伤,因而知道火能伤人。
  • 观察他人的经验,如见到同学顽皮而受罚,因而知道某些行为不可以在上课时做。
  • 接受信任之人的灌输,如父母说要提防陌生人,于是我们便对陌生人有防备之心。
  • 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如某人总是拒绝我的善意,苦思之下,终于认定这是因为他妒忌我升职比他快。

通过以上信念形成的途径可知,信念都是主观的,都构建在我们的思考和经验之上,并不是客观真理。一些信念只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具备意义,若环境改变了,这些信念便失去其意义了。所以没有一种信念在所有的情况里都绝对有效。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不良经验之后反省,明白了问题所在,从而改变自己的信念,那他以后便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如果他坚持没有效果的信念而只是不断地埋怨别人、埋怨环境,他便会使自己陷入困扰。所有受导者的问题几乎都是由此而来。

信念本应是帮助我们建立成功快乐的人生的工具,如果一个人把某件工具放在比自己的人生更高的位置,不惜牺牲人生的成功快乐去坚持一个信念,他便本末倒置了。

有些人对一些信念的虔诚如同对宗教里的神一般,为坚持这些信念长期忍受辛苦,甚至愿意为这些信念而死,可终究是徒劳无功。他们可能会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却不能运用他们的力量去做出更多更好的事,很是可惜。

细心分析便知,他们所坚持的并不是信念,而只是规条而已。规条是做的方法,是道路,是如何做才能够实现某个信念,而更好的态度是想想有怎样不同的做法去实现某些更高的信念。

1、积极信念vs消极信念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相信信念的力量,唤醒你体内酣睡的巨人。它比任何神仙都更强大。”

信念,决定着我们潜能的发挥程度。当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做到某件事的时候,他的潜能开关就会打开,就更有可能做到这件事。因为信念可以激发潜能,潜能的大小决定着行动的力量,而行动的力量决定着最终的成效。

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信念就会鼓舞他向着成功进发;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会失败,信念就会拖累他,妨碍他的行动,导致最终失败。积极的信念,衍生出强大的信心,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事情,包括那些被别人看作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相反的,如果我们总是抱着消极的信念,它就会阻碍我们前进,甚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有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对人生抱有不同的信念。第一位老人认为,自己活到这个年纪,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整天想着死亡的降临,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只关心自己的后事是不是料理好了。结果没过两年,他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另一位老人认为,即便已经70岁,但人生还没有结束,自己就该有所追求,不能放弃。于是,她开始研究登山,购买登山装备,学习登山技巧。随后几年,她一直在冒险攀登世界各地的名山。
95岁那年,她登上了日本富士山,成为最年迈的富士山攀登者,打破了纪录。这位老太太就是大名鼎鼎的胡达·克鲁斯。

显然,第一位老人对人生的信念是消极的,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显得局促而紧张。胡达·克鲁斯老太太对人生总是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信念帮助她一次次成长和进步,即便到了古稀之年,她依然追求着更美好的生活,这成就了她灿烂的一生。

如何察觉自己的信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

其实非常容易,只需要观察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心头涌出的第一反应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逃避。

此刻,如果我让你放下手里的书,要求你走出家门,到外面随便找一个人聊聊天,说说你此刻内心的想法。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觉得我在说胡话,你完全不可能这样做;还是已经在思考“我要怎么和陌生人打招呼,怎么和他聊天呢”?

第一种反应,表明你的核心信念是消极退缩型的;

第二种反应,表明你的核心信念是积极主动型的。

也许,平时你并未发现自己的信念属于何种类型,也不清楚信念对你的影响。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相当“懒惰”,它总是遵循一个原则:能省则省,不能省再说!

2、警惕6种扼杀潜能的消极信念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6类较为消极的信念。这6种信念,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我们的潜能,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第一种:让自己失去学习机会,得不到更大提升的否定性信念。

例如:“他哪里会有什么好主意!”“你没有资格教我!”“你是什么身份,竟敢对我提出意见!”“这样做不会有用。”

第二种:让自己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的懈怠性信念。

例如:“现在已经够好了,不敢妄想得到更多。”“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应该知足。”“今天已经这么辛苦,哪有时间去想明天的事。”“保持这个状态已经够好了。”

第三种:减少选择的可能性,限制能力发挥的自我性信念。

例如:“我不应该那样冒险。”“我不应该这样贪心。”“这样太过分了,我不允许自己这样想。”“以我的身份,怎么能随便上前跟他说话?”“我不敢去尝试,我怕失败。”“做人应该满足,不要妄想。”

第四种:把责任推给其他人、事、物,认为自己无能为力的逃避性信念。

例如:“是他们不对嘛,为什么要我改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样的环境,我还能做些什么?”“事情这样发展,我只能叹息!”“他们不做,我也没有办法!”

第五种:归因于无法控制的因素,不愿挑战或改变的固成性信念。

例如:“这是天意,没有办法!”“我天生就是这样,怎么办?”“这就是世界的法则,你改变不了!”“那是超自然现象,科学没法解释。”“你不能解释的就不应该做!”我们不需要把焦点放在因果上,而应注意我们能够控制的无数选择。

第六种:维持自己“不配得”的身份,阻碍自我发展的限制性信念。

例如:“我只希望我的人生能安稳,从没想过会有大富大贵的日子。”“我哪会有那么幸运?”“做到像他那样成功?你开什么玩笑?”“有做老板的一天?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改变不了。”“活得像李子柒一样?做白日梦吧!”

3、任何人都有选择信念的自由

一个人或许有一个多灾多难的原生家庭,因而拥有很多家族系统的问题。也许他的成长充满不幸,孩童时期不断地受到伤害,造成众多心理障碍。他也可能在生活里有不少的悲惨遭遇:或许他去年因车祸而失去了一条腿,失业、妻子病逝等。假如有一个人如此不幸,上述的遭遇全部发生在他身上,他仍然可以决定下一分钟他要享有的快乐——

他能够选择与左边的人吵架,也可以选择与右边的人说笑话,就算没有人在身边,他也可以选择回想使自己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如果老天要他离去,他即便无法抗拒只能接受,但是在死亡来临之前的每一分钟,他仍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成功快乐,他有上述的选择。

所以,只要我们有一口气在,我们就有充分、完全、绝对的能力,在众多选择中决定自己可以拥有多少成功快乐,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把这份能力夺去。就算有宗教信仰的人,他的神也不能夺去他这份能力!我称这份能力为“生命之火”。

以此为前提,没有人可以推诿照顾自己人生的责任,因为每个人本来就有绝对的能力和权利使自己活得好一点!

文:公众号“简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