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适合各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繁殖,随着我市雨季来临,注意防范山洪、内涝等灾情,也应做好肠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猩红热、新冠病毒感染等预防及关注暑期安全。
1.肠道传染病预防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疾病,粪-口传播是这类疾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夏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
(1)注意饮水卫生,高温煮沸可杀灭致病微生物,饮用开水可预防绝大多数介水肠道传染病。
(2)讲究食品卫生,食物生熟要分开,包括厨房中处理和保存生熟食。尽量少食用容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产品,如要食用请加热熟透。尤其注意不要在流动路边摊吃海鲜,不要生吃、半生吃水产品。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凉拌菜应尽早食用,进食可加点醋或蒜。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勤洗手。不暴饮暴食,不吃过期、变质食物,生食瓜果定要洗净,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避免进食过夜未经正确保存的食物。养宠物的家庭,要做好宠物卫生,切勿一边吃东西一边接触宠物。
(4)尽量减少与肠道传染病患者的接触,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水杯、便器、卧具等应注意消毒,避免接触传播。
(5)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6)勤洗勤换衣物、寝具,衣被、个人用品勤洗勤换,加强居室通风,减少病菌接触机会。
2.洪涝灾害后防护
近期,我省多地发生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暴雨洪涝损失严重。当遇到山洪、内涝等灾情时,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结构牢固的楼房上层、高地等地方转移,并设法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无法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到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大树等)或能漂浮的物体(木板、大块泡沫塑料等),寻找机会逃生。
(4)室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勿游泳逃生,勿攀爬带电的电杆、铁塔,远离倾斜电杆和电线断头。
(5)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吸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6)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轮胎、塑料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3.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尤其是猪后,再经叮咬将病毒传给人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夏秋季节(7-9月)多见。
(1)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
(2)应做好防蚊、灭蚊。家居环境中可以使用纱门、纱窗、蚊帐防蚊,室内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
(3)做好家庭和畜(禽)舍环境卫生,排清可能滋生蚊虫的积水,进入多雨汛期一定要注意定期“翻盆倒罐”清积水。
(4)做好个人防护,如外出活动时应避开蚊虫喜好的阴暗隐蔽环境,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5)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可疑乙脑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4.百日咳预防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近年来全球多国出现百日咳疫情回升的情况,我国百日咳疫情近年也呈上升趋势。
(1)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3)做好个人防护。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4)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和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百日咳患者所在房间应及时通风消毒。患者接触物品应做好清洁和消毒。易感人群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5.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预防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以粪-口传播为主,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也可传播。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儿童患者以呕吐为主,成人患者腹泻居多。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医院、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应做好防护。
(1)预防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2)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用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5)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做好班级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聚集性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当地卫生相关部门。
6.手足口病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通过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发病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1)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2)注意个人卫生,在触摸口鼻后,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
(3)注意室内外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物品要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4)做好“84”化消毒工作。按照《陕西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高发期与高峰来临时各发放一次,0-6岁儿童家庭保证2瓶“84”消毒液。
(5)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发热、出疹儿童接触。
(6)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拖延治疗或误诊易使患儿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7)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疫情报告、通风消毒等措施,发现病儿及时隔离上报,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发现、报告和处置。
7.猩红热预防
猩红热,又称“丹痧”、“烂喉痧”,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1)管理传染源,如果孩子确诊猩红热,应避免上学,及时就医治疗,病好后方回校。
(2)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对咽峡炎或扁桃体炎患者,至少给予青霉素治疗7天,以减少并发症和细菌的传播。
(3)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室内勤通风。猩红热高发期,尽量减少带小孩到人群密集通风较差的地方,如去尽量佩戴口罩。
(4)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儿童等易感人群,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在猩红热高发期,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平稳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建议始终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1)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现阶段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为:①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包括3-17岁未感染且尚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②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
(2)做好日常防护,应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感染者居家期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9.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
随着暑假来临,要特别注意防范儿童青少年溺水、交通事故、跌倒和坠楼、触电、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
(1)家长应对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安全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热水瓶、消毒液等物品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厨房刀具等尖锐物品要放置妥当;家中用电设备和电源要远离儿童触及范围;不要让儿童攀爬窗台;儿童要远离有毒药物、化妆品、打火机等物品。
(2)家长应教导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不采取危险的行为。例如,不去未开发的景区探险,不在无人看护的河流、池塘或水库游泳,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闯红灯等。如遇到同伴溺水,孩子千万不要自己强行救援,应大声呼救请周围的人帮忙救援。
(3)在儿童饮食起居方面,要做到新鲜、无毒,防止食物污染变质。严禁低龄儿童吸食果冻等胶状食物,防止堵塞呼吸道。
(4)注意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的行为习惯,学习自救技能。家长应做好监护,尽量避免未成年儿童独自在家,多陪伴儿童外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