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

这座千年古刹

以其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底蕴

吸引着无数游客

当您拍下法门寺美景

准备发朋友圈

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文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

历代文豪在游览法门寺后

如何用诗词来发“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闻迎真身
[ 唐 ] 贯休
四海无波八表臣,
恭闻今岁礼真身。
七重鏁未开金钥,
五色光先入紫宸。
丹凤楼台飘瑞雪,
岐阳草木亚香尘。
可怜优钵罗花树,
三十年来一度春。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本诗选自《全唐诗》下册。系唐咸通十四年(874)听到懿宗迎真身舍利时所作。诗中想象描写了当时恭迎真身的盛况瑞景,表达了其对“优钵罗花树”“三十年来一度春”的欣喜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法门寺真身塔
[ 宋 ] 张问
众生瞻窣堵,回向大觉身。
内顾六尺躯,一雨无诸尘。
张问(1013—1087)襄州襄阳人,字昌言。第进士。仁宗康定二年又举茂才异等科。通判大名府,有善政,擢提点河北刑狱。历江东、淮南、河北、河东转运使。坐误军需,贬知光化军。寻复为河北转运使。神宗熙宁末,知沧州。自新法行,独不阿时好。哲宗元祐初,为秘书监、给事中,累官正议大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法门寺
[ 清 ] 陈允锡
不妨葬佛地,谏骨两俱存。
汉代聩城古,唐家宝刹尊。
鸣鸠楼塔顶,蔓草没碑根。
遗像留金碧,疎钟度晓昏。
闲堂临漆水,征路接周原。
说法人何在,我寻不二门。
陈允锡,清初福建晋江人。曾任扶风县丞。著有《半千集》。选自《渭川诗徵》。先写美阳故城及法门寺院的历史地位;次写清代法门寺院衰败的景象;最后抒发了作者寻找“不二法门”而说法人不在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深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门晓钟

[ 清 ] 刘瀚芳

瞳瞳晓色未全分,

无限钟声入梦闻。

京兆虚传佛骨表,

浮图依旧矗青云。

法门寺内有钟、鼓二楼,"晨钟暮鼓"伴着僧人早晚诵经念佛。钟楼悬挂的那口巨钟,为稀世文物,钟上铸有佛经、卧牛,击之声音铿锵洪亮,四周十数里户户皆闻。人们闻钟声起床,开始劳作,习以为常,故有"法门晓钟"之称。“法门晓钟”为扶风县八景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
赵朴初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我昔两次送佛牙,巡游缅甸与楞伽;
举国上下争迎奉,倾城遍野持香华,
今年浴佛迎各利,雷音普震人间世;
不期佳讯联翩来,宝藏初开法门寺。
我于是夕南天行,七日周游曼谷城;
瞻礼梵宫参白足,佛国王民仁且亲。
福德因缘恒自幸,归家又得扶风信;
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斤。
席不暇暖来西安,庆功劳苦宾主欢;
示我录像幻灯片,恍如置我唐贤间。
飙轮往返四百里,塔空亦可生欢喜!
不有坏空安有成?他年待看凌云起。
降大隧兮入地宫,深深宫室闭三重;
岂知漆黑沉沉里,八部天龙拥大雄。
玉棺启见佛指骨,曾使唐皇泪盈目;
想见当年丈六身,一弹三界群魔伏!
凝视莹莹润有尤,不同几质千年藏;
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全银琉璃众宝器,精微工巧辉煌极;
全缕袈裟待展开,天衣遍覆无边际。
勤劳智慧叹先民,妙手所到如有神;
密藏加护赖佛力,多劫能留稀世珍。
千载肚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
天人学究集群贤,财法兼施劝多士!
重现庄严争寸阴,护持法物重微尘;
心光常注近及远,事业毋忘后视今。
为纪念舍利出土,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老先生于当年5月25日写下了《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作品自始至终洋溢在一种崇敬热烈的气氛中,一唱三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不失其深刻的思辨色彩和哲学深度;既给人一种痛快淋漓一气呵成之感,又不失其作品凝重的分量,这是一篇开法门寺当代文学创作先河的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咏琉璃
[ 唐 ] 韦应物
有色同寒冰,
无物格纤尘;
象筵看不见,
堪将对玉人。

韦应物,唐京兆长安人。少时任过唐玄宗随从卫侍,狂放不羁。后又折节读书。中庸后任滁州、江州、苏州刺使。诗品高洁,百岁而卒。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皇室舍利供养物中,有二十件极珍贵的伊斯兰琉璃器,包括杯、盘、瓶、碗、茶托等。这批年代记载准确地琉璃器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而且对早期伊斯兰美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咏琉璃》诗最早描述了琉璃如同《寒冰》的色泽及其特殊的隔遮用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秘色越器
[ 唐 ] 陆龟蒙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
共稽中散斗遗杯。

陆龟蒙(?——约881),字鲁望,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长期隐居松江甫里,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他工诗文,与皮日休齐名。其小品文被鲁迅喻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南腔北调·小品文的危机》)著有《笠泽丛书》等。第一次有文字登录为“瓷秘色”的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十六件实物,而第一个提出“秘色越器”的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这首短短的咏物小诗中,先写其烧造地点为“越窑”和其釉色是“千峰翠色”,再借屈原和嵇康的故事,写秘色越器的为用,可“飡(cān)六气而饮沆瀣”;可“浊酒一杯,弹琴一曲”,“临清流”而“赋新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缭绫
[ 唐 ]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缭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新乐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一篇,此诗以缭绫为题材,通过描述缭绫的生产过程、工艺特点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社会关系。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唐代丝织品,凡有唐各式绫、罗、纱、绢、锦、绣、贴金、描金、捻金、织金等品种无所不包。《缭绫》一诗从图案纹饰、织造工艺、印染技术等方面生动地表现了唐代丝织品的丰采神韵及其工艺的高超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