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

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与股东约定《公司法》第八十九条之外的其他股权回购情形

作者:唐青林 李舒 张德荣(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

阅读提示:《公司法》第八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公司回购股权的法定情形,但并未明确公司章程能否另行规定公司回购股权的情形。司法实践中,一般则认为公司和股东可以自行约定公司回购股权的其他情形。例如,章程可以约定在公司侵犯股东权利、股东离职等情形下,公司可以回购股东股权(或股东可以请求公司回购其股权)。

裁判要旨

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与股东约定《公司法》第八十九条规定之外的其他股权回购情形。约定公司回购的内容在不违背《公司法》及相关法律的强行性规范的情形下,应属有效。

案情简介

一、杨玉泉等人原为鸿源水产公司股东,合计持有鸿源水产公司7.425%的股权。

二、鸿源水产公司曾与所有股东书面约定“入股职工因调离本公司,被辞退、除名、自由离职、退休、死亡或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关系的,其股份通过计算确定价格后由公司回购”。

三、杨玉泉、江培君、丛龙海、丛良日四人退休后,鸿源水产公司对其股权进行了回购,并通过了减少注册资本和变更股东姓名、出资额和持股比例的公司章程修正案。随后,鸿源水产公司发布减资公告,公告期满后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上述变更登记手续。

四、杨玉泉等人以鸿源水产公司自2004年成立至今从未召开股东会、股东权利无法实现为由,请求鸿源水产公司以合理价格(2376万元)收购杨玉泉等股东的股权。鸿源水产公司则认为杨玉泉等人已丧失股东资格,无权提起诉讼,要求驳回起诉。

五、该案经威海中院一审,山东高院二审,最高院再审,均判定公司与股东约定的回购条款有效,杨玉泉等人已丧失股东资格,驳回起诉。

裁判要点

一、最高法院认为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与股东自行约定回购情形。《公司法》第八十九条并未禁止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达成股权回购的约定。该案中公司与所有股东约定在股东退休等情况下时股权由公司回购的约定,经公司及全体股东签字,属于真实的意思表示,内容上未违背公司法及相关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应属有效。

二、鸿源公司提供了由退股股东本人签字的退股金领取凭条。各股东虽主张该退股金领取凭条属于变造,内容虚假,但未能提供直接证据包括司法鉴定结论等予以证明。鸿源公司还提供了杨玉泉等人退股后公司关于减资的股东会决议、减资公告、工商变更登记记载事项等,鸿源公司提供的证据证明效力要大于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证明效力,故对杨玉泉等人已经退股的事实应予以认定,进而确认其无股东资格,驳回起诉。

实务经验总结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唐青林律师、李舒律师的专业律师团队办理和分析过大量本文涉及的法律问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量办案同时还总结办案经验出版了《云亭法律实务书系》,本文摘自该书系。该书系的作者全部是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战斗在第一线的专业律师,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该书系的选题和写作体例,均以实际发生的案例分析为主,力图从实践需要出发,为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难复杂法律问题,寻求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避免未来发生类似败诉,提出如下建议和提示:

一、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东间可另行约定公司回购股权的情形。例如,可以约定在公司侵犯股东权利、股东离职等情形下,公司可以回购股东股权(或股东可以请求公司回购其股权)。

二、请求公司收购股权的价格需合理。基于既有判例的经验总结,合理价格可以参照审计报告、资产价值、事前约定的回购价格、全体股东决议认可价格来确定股权回购的合理价格。

(我国并不是判例法国家,本文所引述分析的判例也不是指导性案例,对同类案件的审理和裁判中并无约束力。同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每个案例的细节千差万别,切不可将本文裁判观点直接援引。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律师对不同案件裁判文书的梳理和研究,旨在为更多读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观察的视角,并不意味着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律师对本文案例裁判观点的认同和支持,也不意味着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对该等裁判规则必然应当援引或参照。)

相关法律规定

《公司法》(2023修订)

第八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
自股东会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决议作出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的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利,严重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的,其他股东有权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公司因本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的情形收购的本公司股权,应当在六个月内依法转让或者注销。

《公司法》(2018修正,已被修订)

第七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

以下为最高人民法院在本院认为的论述:

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有:一、再审申请人的股权是否已经被鸿源公司回购;二、鸿源公司对再审申请人的股权进行回购是否合法。

一、关于申请人的股权是否已经被鸿源公司回购的问题。2004年1月申请人因企业改制,成为鸿源公司的股东。鸿源公司为了证明申请人已经退股,提供了由申请人本人签字的退股金领取凭条。申请人主张该退股金领取凭条属于变造,内容虚假,但未能提供直接证据包括司法鉴定结论等予以证明。鸿源公司还提供了申请人退股后公司关于减资的股东会决议、减资公告、工商变更登记记载事项等,鸿源公司提供的证据证明效力要大于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证明效力,故申请人已经退股的事实应予以认定。

二、关于鸿源公司对再审申请人的股权进行回购是否合法的问题。申请人于2004年1月成为鸿源公司股东时签署了“公司改制征求意见书”,该“公司改制征求意见书”约定“入股职工因调离本公司,被辞退、除名、自由离职、退休、死亡或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关系的,其股份通过计算价格后由公司回购。”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与股东约定《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之外的其他回购情形。《公司法》第七十四条并未禁止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达成股权回购的约定。本案的“公司改制征求意见书”由申请人签字,属于真实的意思表示,内容上未违背公司法及相关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应属有效。故鸿源公司依据公司与申请人约定的“公司改制征求意见书”进行回购,并无不当。

案件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杨玉泉、山东鸿源水产有限公司请求公司收购股份纠纷申诉、申请民事裁定书[(2015)民申字第2819号]。

裁判规则:公司《章程》可将股东离职(辞职、被辞退、除名、退休、死亡或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作为约定股权回购的条件,这类约定在不违背《公司法》及相关法律的强行性规范的情形下,应属合法有效

1、最高人民法院,杨玉泉、山东鸿源水产有限公司请求公司收购股份纠纷申诉、申请民事裁定书[(2015)民申字第2819号]认为:关于鸿源公司对再审申请人的股权进行回购是否合法的问题。申请人于2004年1月成为鸿源公司股东时签署了“公司改制征求意见书”,该“公司改制征求意见书”约定“入股职工因调离本公司,被辞退、除名、自由离职、退休、死亡或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关系的,其股份通过计算价格后由公司回购。”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与股东约定《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之外的其他回购情形。《公司法》第七十四条并未禁止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达成股权回购的约定。本案的“公司改制征求意见书”由申请人签字,属于真实的意思表示,内容上未违背公司法及相关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应属有效。故鸿源公司依据公司与申请人约定的“公司改制征求意见书”进行回购,并无不当。

2、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刘建功请求公司收购股份纠纷申诉、申请民事裁定书[(2014)高民申字第02728号]认为:…新路公司章程第六章第九条约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部分或全部出资。凡因退休、调出、辞职、死亡或被公司辞退、除名、开除而离开本企业的职工,其所持股份应在本企业内部进行转让。当出现职工争要或都不要的情况时,由董事会决定解决办法,可用任意盈余公积金或未分配利润回购,并按股东比例分配给其他股东”,该条款表明,在出现职工都不要的情况时,由董事会决定,未规定新路公司必须收购的义务。刘建功单方要求新路公司以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的公司净资产的3%收购其所持股份,而新路公司不同意收购刘建功所持股份,一、二审法院判决驳回刘建功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当,本院予以支持。

3、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法院原告刘振通诉被告吴忠市盛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请求公司收购股份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2014)吴利民商初字第185号]认为:被告盛兴公司是经过改制的股份制合作企业,原告即是被告公司的职工也是被告公司公司的股东。根据被告公司的章程第十条规定一般职工入股后,如遇退休、调离、辞职、被告解除劳动合同、死亡等情况,其股份由公司一次性收购。原告在被告公司成立时是公司职工也是公司股东,2013年10月原告已经办理退休手续,不再是被告公司职工。原告的股份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应当由公司一次性收购,被告也同意收购原告的股份,原告主张由被告收购其股份的诉讼请求,符合被告公司章程的规定,其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此处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为作者完成文章写作时所在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