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周四好呀~

上一期推文,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和mana相处的故事,她是我认识的所有人中,“最会激发别人意愿”的人。她的方式在团队管理、对小朋友的教育、和身边人沟通过程中,都有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还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戳:《》 复习~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另一位同修的故事——毛毛。

1

无论什么事,都是小事

我们在日常生活可能都遇见过这一类人:无论是饭局还是聚会,都会主动成为全场的焦点。经常会跟别人讲自己的“光辉事迹”,自己如何如何厉害,做过多么牛逼的事。谈话中最高频出现的词是“我”。可能这样的人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是相处一段时间,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因为这样的人“自我”很大,谈话之间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也很难看见别人。

毛毛的最牛的地方是,她明明很厉害,却几乎不提自己。你跟她相处的时候,她的焦点永远在你身上。有时候即使你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找她,就只是随便聊一会儿,她都会敏锐地注意到,你现在需要嘉许、鼓励还是安慰。如果你有纠结的地方,她用三言两语就能帮你化解。

我觉得她活得非常自洽,而且时常会把这种自洽传递给别人。

她总有一种让你感觉“take easy”的办法,好像无论什么事经她一点拨,都变成了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享几个和她相处的小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为一件事拧巴。我每个月会给自己规划一些钱做公益,而且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这些金额是“雷打不动”要支出的。去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我的现金流比较紧张,方方面面都要节省,这笔钱就是不小的开支了,我因此陷入了纠结。

如果坚持按照之前的金额支出,对我来说肯定是有不小压力的;如果缩减的话,这样算不算“说话不算数”和“违背本心”?

有一次跟毛毛聊天讲到这件事,她问我:“你之前定这个金额,为什么是这个数字,怎么来的?”我说我参考一个老师分享他的标准。

毛毛说:“我觉得,只要坚持做这件事,‘不断’已经很了不起了。你说的这位老师,收入是我们的好几倍,你不用着急一下子把标准拉这么高。等你到他那个年龄,或者到那个收入水平,再这么做也来得及。”

她又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做这件事的心态。你把标准降下来,做这件事会更加松弛,更心无杂念地去做。不然这部分花销还会让你起很多念头,花出去了又心疼,又惦记花出去的回报。不管咋样,如果起了念头就说明适得其反,赶快降一些,把念头消除掉。”

我觉得说得好有道理啊!被她这么一解释,我立马感觉轻松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次,我在功课里面写到,自己那段时间因为“做不到”有很多自我评判。知道“所有一切困难都是来成就你的”,但是项目遇到困难,一开始所有人都泄气的时候我还能给大家加油打气,坚持一段时间我也泄气了;知道“把眼下的小事放到更大的生命观、更长的时间线来看,这都不算事”,但还是会因为一次冲突、一次困难有悲观的情绪。

她看了之后说,“对那个暂时还做不到的自己慈悲一点”。

哇塞,我觉得这句话好有力量啊!

我感觉自己原来的状态,就好像有两个“我”在挣扎。一个是辅导小孩写作业的家长在暴跳愤怒,一个是委屈吧啦已经使出吃奶的劲儿就是不会写的小朋友。那个小朋友又不是故意做不到的,谁都是从“做不到”到“做到”慢慢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我这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人生规划之类的比较有坚定的主见,但是对于参加活动、要不要出门、别人都去我要不要去这类事,会很“从众”。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某一个活动,大家都说好,我看太远了或者理念我不认同或者时间不合适,其实不想去。但是如果一个同学鼓捣我几次,说“倩倩你去嘛去嘛,可好了,没你不行,错过了遗憾,珍惜机会,平时无法体验,非常难得,之类的balabala……”我可能明明不想去,最后会拧巴着就去了。

对于这一类情况,毛毛教了我一个万能的回答:机缘未到。

哈哈哈哈以后谁再来劝我去我不想去的地方,我就深沉地说:“机缘未到”。

2

作为同修,时常提醒觉察

老师说,修行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叫做“觉察”。

“觉察”就是看到自己的想法是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没有觉察,就是被惯性拉着走。

而随时保持觉察是非常非常难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活在自己固有的模式和本能中;后来经过练习,在某些情况下,事情发生之后,能够返回去看到自己当时的念头。而大部分事情,是即使发生过了,依然毫无觉知的。

这时候,同修的作用就显现了——当你没有觉知的时候,她会帮助你看见事情的另一面。

比如说,我有一个典型的模式是害怕冲突。有一次,我们小组讨论问题,有个同学的提议我不同意,但是我又不好意思直接say no,于是就怂恿毛毛:“你去说你去说,毛毛,快,上。”

毛毛看到了我的“害怕冲突”又上线了,于是直接说:“你来,如实回答,多好的机会。

我只能硬着头皮上,表达了我的“反对意见”。但是后来发现,say no好像也没啥大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次,去年我们探讨一个话题。那时候刘同学还比较钝感,我热衷于去见各种“高人”、“老师”,对一切关于内在探索的领域感兴趣,他完全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我跟毛毛吐槽自己“不被理解”,她突然问我:“假如你们将来有小孩了,这个小孩更像爸爸,对于这些事物完全不理解也不感兴趣,你能接受吗?

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发现内心有个声音是“不能接受”。进而看到了自己的“控制模式”。发现我虽然道理上认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心底里是把家人当成了自己个体的外延……因此才会希望家人要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思考、去做事情,而对于外人却没有这样的期待。

还有,就是7月份刚刚,发生的事,我在《 》写了,因为老师对我们办活动提出了我认为是“超过我能力范围”的要求,因此我直接被打击到摆烂,啥都不想动了。

我跟毛毛说了这件事,毛毛没有评判老师说的对不对,也没有盲目说“加油你是最棒的这些你肯定能做到”,而是问我:“你当时感觉老师状态怎么样?老师是不是上课太累了,状态不太好?当一个人处于压力、紧张的状态时,就会把这种压力下意思传递给别人。”

我一听觉得好有道理。我自己能量不足的时候,有人来问我问题,我也会很敷衍。完全不想给任何人情绪价值。老师那段时间接连上课那么累,可能没有觉察到那个时候我表面说要“建议”其实需要的是“鼓励”,还是认真思考了我的问题,还真的给了我建议,真的非常用心了。换作是我的话,估计会讲“你过几天再来问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又问,“那样的话,这些建议我还要听吗?”

毛毛说:“让你觉得内心有力量你就听,没力量就不听了。”

然后我就不纠结那些建议本身了。

3

主动且靠谱

关于跟毛毛的协作,有几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

星辰班刚开学不久,我当学习委员,每周要提醒大家交周记,还有一些特别的作业也要私信提醒到同学完成。有的同学平时没时间看群,需要详细解释一下作业的意图(老师有时候布置作业的议题比较抽象,理解题目本身就得费不少脑子);有的同学比较忙,要催好几次才会交;远期截止时间的作业,需要在不同节点定时提醒多次。这个活儿属于看起来不大,其实蛮琐碎的。

我平日工作比较自由,想着工作量本身也不是很大,就想着自己做完事了。然后毛毛找到我说她要承担这个“一对一私聊提醒”的任务。

哎呀我真是太有好感了。

还有,我们都在“温故知新”活动筹备组。第一次从“念笔记”转成“讲课”,我心里很没底。我不知道讲啥,也怕自己虽然发心好但是讲得过于烂,大家来过一次之后都跑了。

毛毛专程给我讲了一节小课,还做了个PPT,手把手教我“怎样做一名讲师”。开场怎么暖场、哪个地方要怎么互动、哪里停顿哪里快过,超级详尽。要知道,我可是在接受一位“企业CEO教练、职场畅销书作者、2023福布斯女性创业家、国家高级企业培训师”的一对一小灶——还是主动赞助的那种。

业务能力超强也就算了,关键是辅导别人演讲、讲课是她的付费产品,就好比律师做法律顾问一样,她竟然主动用这个帮助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mana和毛毛相处,每一次策划活动,我都从和她俩的协作中获得很多的滋养。

更重要的是,我的很多观念,因为她们而改变。有很多“不信”,因为她们而相信。

比如,最大的观念改变是,以前我对于“拥有”这件事特别执着。我会认为,拥有是办成事情的前置条件。“要等我有XXX能力了才能帮助大家”,“如果我想要做一个很长期的公益分享,我得拥有一个场地才可以。”现在我发现,如果你的发心足够好、发心是“为大家”,其实会有很多人参与其中,大家来一起帮助你实现梦想。你不需要什么都有,也不需要什么都会,那颗心是最重要的。

虽然听起来好像很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经历过才会有的真切感受。

比如,我发现人的意愿真的可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而这个过程次是可以被激发的——这是跟mana学到的。

比如,毛毛让我看见,无论发生什么事,换个视角,都是小事。

比如,同修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帮助你更清晰地看见自己。

比如,主动、靠谱且真诚是多么美好的品质。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帮喵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我们下周四14:00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