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洪水席卷大地,总有坚实的臂膀托起生命之舟;当泥石掩埋良田,总有无畏的双手开启希望之门。

8月1日,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台风“格美”过境已经数天,一辆辆应急抢险救援车辆不断驶来。

4天前的7月27日,资兴遭遇台风“格美”突袭,暴雨成灾、山洪突发。

灾情就是命令!全市上下闻汛而动,众志成城。在村庄、在山野,在抢险最前线,大家风雨同舟,争分夺秒,目标只有一个——全力抢险救援和重建家园。

路通了、电通了、网通了、水通了……一个个受灾镇村、一个个好消息不断传来,因大水肆虐而被侵袭的家园正在一点一滴恢复生机。

挺进抢进快进,全力抢险救援……

突发——

“从来没下过这么大的雨!”

自7月26日开始,受台风“格美”影响,郴州市普降暴雨、大暴雨。资兴市位于此次降雨的中心区域。

对比2006年台风“碧利斯”,这一次“格美”的“体格”更大。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红武说,台风“格美”为超强台风,水汽异常充足,台风体型庞大,在沿海登陆后往北偏西方向移动,深入内陆后,仍然维持热带风暴级别,保持着强劲的动力。

资兴市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降雨量均突破郴州市历史极值,12小时、24小时降雨量突破湖南省历史极值。

“格美”12小时和24小时的降雨量达到2006年“碧利斯”的两倍。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452.1毫米,也就是说,一次“格美”给资兴带来了将近半年的雨量。

雨量之大前所未有。受灾最严重的八面山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也是“雪上加霜”。

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肖颖斌介绍,资兴地质结构中,原岩为花岗岩,风化以后就是砂质黏性土。资兴这一带的砂质粘性土土层较厚,厚的地方达到8至10米。

“降雨量大,在砂质黏性土中下渗时软化了土体,也增加了土体的自重,导致了滑坡,形成了包括泥石流之类的这些地质灾害。”肖颖斌说。

由于特殊的土壤条件,导致当地土壤在被雨水过度浸润后,变得松软,而八面山一带不少地方坡度较大,这些松软的泥土便顺着山坡一泻而下。

本次灾情,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滑坡、泥石流导致了资兴多条道路损毁,大量土石方堆积。

救援人员只能徒步攀爬进去开展抢险救援,大型设备无法进场,增加了抢修施工难度。

7月31日,记者实地探访正在双向抢通的州烟公路。在州门司镇燕窝村,雨水冲刷除损毁路基外,路面上的土方上层为砂石,下层为淤泥,踩踏之后极易陷入其中。

打通交通要道,难度不小。

“资兴的砂质黏性土里泥质含量比较高,抢通道路时,挖机履带容易出现打滑现象,挖机的爪子挖出的土经常粘在爪子上,增加了施工难度。”肖颖斌说。

出击——

“集中所有力量抗洪救灾!”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尽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资兴人民无惧风雨,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众志成城,以钢铁意志筑起一道冲不垮的“堤坝”。

灾情发生后,省、市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一线调度,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郴州市防指决定:自7月27日07时00分起,将防汛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至III级。

仅仅4个小时后,7月27日11时00分起,郴州将防汛应急响应由III级提升至Ⅱ级。

同时,市防指再发通知:东江水库自7月27日11时起开闸泄洪!

7月27日凌晨5时起,资兴市防汛应急响应III级提升至I级。9时,资兴市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Ⅲ级应急响应。

相关市级领导及时研究部署、强化督导检查,市直各部门和资兴市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在市应急指挥中心,来自水利、资规、气象、水文、消防、住建、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负责人联合办公,实时会商、研判、上报,为指挥调度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7月28日,郴州成立支持资兴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联合指挥部,向全市发出号令——全力挺进、抢进、快进,夺取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胜利!

7月26日8时至28日12时,全市共发布重要警示信息49期61975人次;预警信号58期77县次132986人次;乡镇暴雨临灾警报197期210乡镇次233876人次;地质灾害风险临近预警197期210乡镇次251672人次等。

郴州市临灾预警叫应中心开展AI电话叫应2万余人次,筛选并及时对未应答的3百余次进行再次人工叫应,为抢险救灾争取了时间。

与此同时,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也驰援资兴开展无人机应急遥感监测。

针对资兴多个村庄道路损毁、通信失联灾情,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与前方指挥部协同,调度2支队伍携带固定翼、旋翼无人机,搭载红外、激光雷达等载荷和系留照明设备,在资兴市州门司镇、八面山瑶族乡、汤溪镇等乡镇开展无人机应急遥感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9日早上,三架直升机从资兴市第一中学临时起降点升空,向交通受阻的资兴八面山瑶族乡、州门司镇、白廊镇、汤溪镇、黄草镇、滁口镇等地区投放食品及生活必需品。

同时,翼龙无人机于5:20从福建起飞,7:02到达资兴市,通过空中通信平台,为因通信设施受损而通信中断的地区提供手机信号。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隔十余分钟,就有一辆直升机在现场起降。现场指挥人员介绍,截至8月1日11时,直升机累计出动258架次,转移被困人员92名,投送救援人员131人次,投送医疗人员37人,投送电力抢修人员50人次,并向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州门司镇、白廊镇、黄草镇、滁口镇5个乡镇投放食品及生活必需品73吨,投放发电机51台。

飞行人员将采取轮班制,在天黑之前不间断飞行,全力支持灾区救援。

鏖战——

“为灾区人民拼尽所有力气!”

抢救,争分夺秒!

7月28日凌晨3时15分许,资兴市滁口镇长活村黄连寨片党员李德剑被巨大的水流声以及石头相互碰撞的轰隆声惊醒,顿时联想到台风“格美”的预警信息。他立马起床,看了看时间,拿着手电筒就出了门。

借着微弱的电筒光一看,李德剑吓了一跳。屋外下着瓢泼大雨,4.5米宽的通村公路积水10多厘米,且水位在迅速上涨,村前离住房不远的河道里水声震耳欲聋。

“不好,这是涨洪水了!”历经过“7.15”洪灾的李德剑回过神来,意识到情况不对,马上将现场情况拍照,通过党员微信群向滁口镇示警求援。

与此同时,他来不及通知自己的家人,马上到隔壁去敲门喊人,喊醒邻居后大家又分头去喊。在他催喊后,急促的铜锣声和尖锐的哨声划破了雨夜。

凌晨3时35分,经过清点,在家的村民全部安全转移,此时距离李德剑敲门喊醒群众只过去短短20分钟。

抢通,争分夺秒!

7月26日,为查明受灾情况,转移被困群众,运送救援物资,武警官兵队全力抢修中断道路。

S344线何家山至八面山段,是通往八面山瑶族乡的主干道,塌方点多达80多处。

为抢通这条“生命线”的重任,党员战士冲锋在前,接连突破28个塌方点,挺进八面山。

多方发力,消防、民兵、蓝天救援队等多方救援力量徒步挺进失联村庄,背负救援物资,摸排受灾情况,转移被困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9日22时30分,经过武警官兵十几个小时的鏖战,成功打通资兴市八面山乡坪田村主干道所在的坪田桥塌方路段。

中建五局资兴市灾后抢险应急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党员杨再玉和队友从京港澳高速耒宜改扩建项目驰援而来,7月29日抵达兴宁镇。

这支队伍调集专业救援力量30余人,救援装备挖机2台、铲车2台、拖车4台、小车4台,全力展开道路抢修和清淤任务。

“修路我们是专业的。”杨再玉说。从7月29日早上8时许,这支队伍一口气干到晚上10点。当天,成功打通石城村、沙田村两条入村通道,方便千余名群众出行及救援物资运输。

7月30日,队员们转战八面山瑶族乡支援,自带饭菜、自找住处。

7月30日晚10时32分,经过49个小时的双向持续奋战,打通了通往八面山瑶族乡的主干道!

救援物资、设备、人员源源不断进入灾区。供电和通信短时间内还未恢复,失联的村庄情况如何?

抢修,争分夺秒!

“29日晚上修桥,我们在这里盯了一晚上。”28日晚,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谢正波连夜从长沙赶来。

他来不及看价格,赶忙买下最后一趟高铁、最后一张票,带着卫星设备直奔八面山瑶族乡。

7月30日早上5时许,他的同事唐洪波更背着25公斤重的背包基站,坐上直升机,赶赴八面山瑶族乡政府,成功开通指挥部卫星基站。

现场卫星锅覆盖范围约500m,可以覆盖整个乡政府院子,容纳32人同时上网、打卫星电话。“我们还将改进应急通信保障手段,研究什么方式最快最便捷。”唐洪波说。

而这支两人突击小组经过近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最终在当地乡干部的向导下,安全到达桎木村,将卫星电话交到了村支书手中。

这些天,不仅党员干部“拼了”,群众也热情相助。

7月30日早上5时许,罗围村燕头组的村民曹祥早早起床。

这一天,他的小燕子餐馆暂停营业,但大家仍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洗、切、炒、装盒……忙了5个小时,把150份热腾腾的盒饭拉到送往八面山瑶族乡。

“只是想让那些在一线奋战的人有热饭热菜吃。”曹祥说。他与家人朋友一起,还装车50件水、30件方便面、5件八宝粥和能量饮料,用三台车送到一线。

7月25日,转业在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珠峰边境派出所工作的李文雄 回到了家中休假。27日,他花了一天的时间联系,想要寻找能够加入的抗洪救灾队伍。

在联系上资兴志愿者协会后,28日上午6点半,他跟随救援队伍来到州门司镇。

去往州门司镇的燕窝村的路基塌方车辆无法通行,李文雄只能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步行前往。

开路的过程中,李文雄带的工具陷进了厚重的泥沙里,到了后半程,只能徒手开路,原本10分钟的路程,花了整整三个小时。

到达燕窝村后,他立刻把自己用麻袋背来的物资,一整箱八宝粥和十余瓶水分发给了村民,并协助一同前往的武警做好群众转移、安置、物资调运和生活保障等工作。当天,他和救援队伍成功转移了8名轻伤、3名重伤的群众。

“我想,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家乡的百姓有困难、有危险,我就应该冲在最前线,护一方平安。”李文雄说。

大爱无声,无独有偶。

29日下午,唐海强从郴州市区回到家乡何家山村,骑上摩托车,自愿加入了帮忙运送人员、物资的摩托大军。

“家乡人受苦,我心里也不好受。”唐海强说。

这些天,唐海强一直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上,接送了许多群众。哪里的路面被泥土覆盖容易打滑,哪里弯急,他一清二楚。短短两天,他的手臂、后脖颈都晒得又黑又红,脸上起了红印,睫毛上挂着细细的黄泥印记。“平时晒太阳少,这下黑了不要紧,过两天就白了!”他笑着说。

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在八面山瑶族乡镇区,何淑娥一家七口主动分享起手头上的物资。她将自家水井修好后,接通水管接通,让整条街的居民到家里取水。

她拿出家中储备的发电机,不间断发电供大家使用。“来我家吃饭,我家还有热水。”何淑娥说,前来抢险的工作人员非常辛苦,在她家洗澡、吃饭都没问题。

暴雨过后,阳光穿过村庄被洪水冲倒的老屋,照在抢险的人们沾满泥浆的脸庞上,乡村又忙碌了起来。

烈日之下,洪水带来的泪水,已经化成了汗水,勤劳勇敢的资兴人民正在加快脚步重建自己的家园。

来源:爱郴州 郴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