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入世场未来 · 共创未来市场

红印艺术中心(后文简称红印),如今每每被人们提起,都因为其对于“艺术+建筑”的持续聚焦,而成为成都丰富人文图景中一个独特存在。

得益于基准方中过往在城市化建设中的深度参与,那些模样新生的街巷和楼宇重新梳理了城市肌理,也给到了红印解读与再叙空间故事的精准视角。

东湖的滟滟波光见证了红印十年以来扎根西南、于“在地”的充分深入,以及“出走”的开放、自由和包容。近期,红印迁至基准方中中国总部“天府匠芯”,毗邻北区的下层广场花园。

结合艺术展陈、内容运营、公共分享和业态打造,此后的红印将挖掘和呈现出怎样的新故事,世场将与大家一同翘首期待。

01

艺术为脉

再叙城市温度

红印落地新址后的首展:国际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矶崎新首个聚焦中国项目的研究展“一个世界公民眼中的中国”,于2024年7月13日正式开幕,红印艺术中心也就此开启了新的艺术探寻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展览入口处,放置了一张矶崎新在杭州西湖的背影照片,“他把杭州作为自己的精神原乡,”展览统筹黄静岚解释道:“矶崎新一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和视角深度参与中国城市化的实践近30年,留下很多值得反复咂摸的项目作品。”

▲ 矶崎新在西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矶崎新在西湖

本次展览共展陈了矶崎新在中国众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的12个,包括国家大剧院、上海喜马拉雅中心、湖南省博物院,以及川人所熟悉的建川博物馆等等。

具有普世意义的空间主题:“技术与废墟”和“去中心的群岛”则作为平行线索串联起了这众多的中国项目。矶崎新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巨变的时代,提供了许多构筑空间与社会有机关系的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一个世界公民眼中的中国》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一个世界公民眼中的中国》展览现场

而基准方中品牌中心总经理、也是展览出品人的钟磬在接受世场采访、谈到首展主题的时候多次提到“无界”这个词。“在策划首展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很多的艺术家、建筑师,最终确定矶崎新因为他不只是个富有人文关怀的卓越建筑师。

同时在雕塑、版画、写作多个领域都有着很高的造诣,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达到无界的境界——而无界、开放、包容,这正是红印未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与此同时,围绕“艺术+建筑”的展览策划也在进行中,据悉十月份的新展将以少数民族文化聚落为主线,届时关于聚落生长演变的动因、规律以及多元文化交汇等相关议题的探讨,或将给当下的城市有机更新带去新的思路和视角。

02

建筑为底

打破空间边界

从红印艺术中心来到室外,很难拒绝在这片绿荫翠幕下逗留信步一阵,阴翳与光明的相汇交融,彰示着艺术与自然的灵动生命力。

▲ 天府匠芯 北区 下沉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天府匠芯 北区 下沉广场

天府匠芯北区作为基准方中的全自持物业,也在通过场景和业态的构筑积极积极探索着“艺术+商业”运营模式。让艺术和商业相互成就、实现经济可持续成为钟磬及其团队当下及未来着力的重要方向。

而红印为了打破艺术阳春白雪的刻板印象,以温润、开放的姿态融进了天府匠芯空间架构中去,有着贴近日常的空间尺度,不仅呼应了天府匠芯的精神逻辑,也遵循了一个艺术馆应有的空间组织。

大片的绿地成为文化、潮玩、餐饮等多元业态的幕墙,以艺术展览为触媒,与楼宇、社区和更广泛的群体实现了链接,这与此前大热的“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不谋而合。

▲ 红印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红印艺术中心

有了艺术的滋养,产业园也将“不虚此行”。疲于工作的上班族、悠闲踱步的周边住户将在红印构建的艺术化小日常中,感受到属于基准方中的审美语言、获得艺术生活带来的短暂出逃。

在这里,艺术与商业二者之间并非借势,而是共生关系。红印将作为先锋文化的城市窗口,将美术馆、咖啡厅、文创商店、户外俱乐部等等场景聚合起来,用这样的混合业态及多元场景来充分完成空间激活。

通过“体验”抓住更广泛年龄的群体,以浸润式的缓慢叙事给到成都、甚至整个西南关于“艺术+商业”的新表达。而天府匠芯本身庄重、开阔的设计语言也成为艺术注入的绝佳容器,为后续艺术介入和呈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 天府匠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天府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