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东北,身为战役总指挥的林彪本来笑容满面。然而当他看到罗荣桓起草的作战报告时,却气得直接当场失态摔门而去,把众人吓了一跳。
一直以来,林彪和罗荣桓都是紧密合作,并没有什么矛盾。
早在1930年,在中央的任命下,林彪成了红四军的军长,而罗荣桓当上了政委书记。一文一武配合得相当益彰,这样的搭配让毛主席相当满意,毕竟红四军是他和朱老总一手创立的。
林彪是朱老总手下的人,当年朱老总南昌起义的时候,林彪还是个愣头青的小伙子,一腔热血地追随着革命军干事业,这才有了后面的成就。
在生活里林彪的性格张扬肆意,对于战争总是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可罗荣桓恰恰相反,他低调沉稳,并不多说话,沉默寡言的性格并不妨碍他的功绩。
红四军从成立之初就“战功赫赫”,作为政委除了政权的立场和观念,还必须符合作战经验丰富,更重要的就是有个广阔的胸襟。
做事有原则,在是非问题上能做到公平公正,更要有度量不能一意孤行。这些标准像是按照罗荣桓找的一样,这才让重担落在了他的身上。
主席曾经说过他很欣赏林彪的灵活,打起仗来出其不意,不过林彪个性很强,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包容他的没几个,因此跟战士们相处得不是很好。
但罗荣桓人之后,两人配合默契,把工作做得得井井有条,在战争中还多次取胜,尤其是国民党发动的第三次战斗。
蒋介石一下子派出了三十万大军,包围中央根据地。遇到别人早就慌了,但林彪却指挥部队绕道千里,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1937年8月7日,红莲塘战役打响,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的国民党军队就被全歼了一个旅。随后下午时分,两个团的兵力也被歼灭。
这下直接让国民党部队炸了毛,他们预测红四军还会继续前行,于是致电驻扎在黄陂地段的毛炳文,只可惜消息刚刚发出,战争就打了起来。
毛炳文奋力一搏却无济于事,林彪将他的大部分人员歼灭。
本以为胜利在望,但林彪的“老毛病犯了”骄傲自满的心态刚刚迸发出来,就遭到了迎面而来的国军十九军。
他们是来支援毛炳文部队的。这下红军成了误入狼圈的小羔羊,伤亡惨重,就连之前缴获的武器也如数奉还了出去。
战争的失利让红四军惨败,虽侥幸逃了出来,但这一点,让其他人揪着不放。
林彪并未发言,罗荣桓却站了出来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谁都知道这场战役是林彪亲自指挥的,但这次却让罗将军背了黑锅。
会议决定,免除了罗荣桓的军委书记职位,改由林彪担任。面对不公平,罗荣桓没有说过一句。
1932年,由于罗荣桓主动帮林彪背锅,他的职位一降再降,成为政治部主任,林彪成了第一军团的总指挥,两人变成了上下级。
这局面直到1938年才有所改变。那时候抗日战争到了国共合作的时候,枪口一致对外情况也就变得更加清楚。
在我党取得一次大捷的时候,林彪有些得意忘形,他穿着日本军官的衣服挎着大刀炫耀。
但这个行为,让阎锡山的部队发现,误以为他是日本人,随即开枪打伤了林彪。这下我军内部陷入混乱,师长出了事,下面人心惶惶,罗荣桓亲自挑起了军中的担子,出任了林彪所在五师的指挥,还尽力救治林彪。
在这个过程中,罗荣桓不负众望指挥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之战。八年的抗战结束后,罗荣桓身上的职位一个接着一个的增加。
到1945年8月,随着日军发布投降书,主席下令要求罗荣桓加强山东解放区的建设。
但主席的心里十分担忧,罗荣桓的担子实在太大了,再加上常年的战斗身体损耗太过厉害,要是没人帮他势必会压垮这个为老将,于是果断将林彪调到了山东“帮忙”。两人一合作就把山东发扬光大。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山东地区焕然一新。面对这样的情况,主席下令让罗林两人带着精锐部队来一次“闯关东”。
对于这样的要求,罗荣桓罕见地回复中央,不要将自己调过去,因为当时的他已经被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
但主席却回复他一定要去,东北的治疗条件好,给他充分的时间疗养。到了上级的命令罗荣桓不敢怠慢,加快了前往东北的步伐,林彪紧随其后,这才有了他们的第三次合作。
在东北的战场上,除了罗荣桓和林彪,中央还派来了刘亚楼担任第一参谋长。由于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内战一触即发,东北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
我军野战军部队驻守人员大约105万人员,而蒋介石的部队只有55万,这正是进攻的好机会。
毛主席下令立即发兵南下,但林彪却延误战机,迟迟不肯做出决定,他是军队统帅,大家望眼欲穿地看着,谁都不明白为何迟迟没有动静。
时间过去半个多月,国共双方竟形成对峙。主席再次下令催促林彪发兵,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让罗林两人形成了交恶。
罗荣桓要求林彪立即执行毛主席的命令,不要延误战机,再加上刘亚楼的劝说,林彪不情不愿地下了指令。
可就在战斗即将打响的时候,我军得知了蒋介石亲自来到了沈阳,更是增援了7个师的军事力量。
听到这个消息,林彪慌了,立即闯进指挥部要求所有人原地待命,还不顾一切地以三个人的名义往中央发电报,声称现在的情况是攻打无望。
对于这个说辞,罗荣桓第一次跟林彪发火,还亲自发了电报。
1948年,罗荣桓给中央的电报里指出,林彪延误战机,迟迟不肯发兵,硬生生样好的局面拖出了纰漏,这是要负全责的。
看到这些林彪气急败坏拂袖而去,罗荣桓并未说话,随后又增加了一份,表示立即攻打锦州。
虽说晚了半个多月,但我军还是按照计划到达了锦州西部。整整十日就以歼敌12万的傲人成绩,攻克了下来。
这场战争的胜利,让我军全面掌握了东北地区的主动权。随后野战军继续前行,到达长春的时候罗荣桓准备了多处方案,但战争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听闻解放军来到长春,守在城里的敌军全部缴械投降,人数有10万之多。兵不血刃地拿下长春,解放军进入了辽西,仅仅一日国民党部队被全部歼灭。
得知消息的蒋介石捶胸顿足,不知所措,还没来得及下令就听到了沈阳被解放,至此整个辽沈战役大获全胜。
胜利的消息传来,罗荣桓按照流程上报中央,本以为锦州之战的不愉快,会随着辽沈战争的胜利结束,但罗荣桓是个实心眼的人,在给中央的报告里,再次做了批评林彪的举动。
此时的林彪正在洋洋得意,看过罗荣桓的报告,直接摔在了桌子上,脸色发青地摔门而去。
林彪想不明白,战争已经胜利了,为什么非要抓住瑕疵不放。
但罗荣桓却不这么认为,每场战争无论输赢都要有个正确的总结,找出了不足的地方才能更好地进行改正。
报告总结被一字不改地发到了中央,而罗的这个举动,本意上并没有什么坏心眼,只是比较严于律己,自我批评,但林彪却记上了仇,对罗荣桓的恨意也埋下了伏笔。
而罗荣桓也发现林彪此人私心过重,对他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林彪和罗荣桓都被授予了很高的军衔,但两人各自走在岗位上,之后再也不合作,为建设新中国出力。林彪始终没能原谅罗荣桓,两人的来往并没有那么密切。
罗荣桓不善言辞,只埋头苦干在自己的事业中,对于林彪的恨意他也懂,只不过不愿意打破平衡。
不过罗将军的状况并不好,常年的病痛折磨已经掏空了他的身躯。1963年12月,罗荣桓因病痛折磨再加上积劳成疾谢世了。随着罗荣桓的离去,这对老搭档的恩怨情仇才算结束。
而且罗帅葬礼,林彪也没有参加,在历史的长河里,两位元帅的都是统领过千军万马杀敌无数的将才,只不过性情的不同终究,最终结局也不同。
纵观罗荣桓的一生,他温文尔雅,胸襟坦荡,做事总是以大局为重,尽量还是维护尊重林彪,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在重大问题上能坚持自己,可谓是十分的难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