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整套《少有人走的路》,才理解收官之作的含金量。如果你看过其中2本或2本以上,并且觉得还不错,那么也许你也会对斯科特·派克充满好奇。

如果你想要加深对他的了解,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寻找石头》将是必入的书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科特和妻子莉莉因为参加侄子的婚礼而展开了一段为期21天的旅程,期间他们探索着史前巨石、记录着这一路的见闻与感受,同时作者也在回顾着自己大半生的重要经历,也就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斯科特·派克的原因。

作者斯科特写了诸多来访者,对他自己的生活提及的却并不多。本系列最后一本书他将自己对婚姻、原生家庭、金钱、衰老、死亡、信仰和瘾等多个重要话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斯科特·派克的父亲19岁大学毕业,22岁从哈佛法学院毕业,不久就成为了纽约一个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斯科特就是出生在如此富裕的家,上了最贵最好的大学。但同时他也常常会被有仇富心理的年轻人袭击。

4岁的斯科特对迷路有着深深的恐惧,尽管如此,6岁时,父母依然会躲在巷子里看他独自一人体会迷路和惊慌失措的样子,并且认为这样做很有趣,实际上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相当残忍的。

换句话说,他的父母是否在某些方面明知他需要安抚,却从未满足他的需求呢?

在斯科特14岁那年夏天,他们一家人第一次去英国旅行,由于父亲是教堂迷,导致他们一路都在参观大教堂,而这种行程对孩子来说,可想而知,是非常枯燥的。

就在这种情况下,旅途的第4天清晨他的父亲就去买了一本关于教堂的书,7点钟就号召全家人去看他口中最棒的教堂。到了那之后便把他早上刚买的书拿出来,给他们读了整整一个章节,还会问他们,这是不是他们见过的最宏伟的建筑。

可见,其他人的需求在他父亲看来,貌似都不那么重要,他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他甚至还会用这种引导式的提问,希望别人能精准地说出他的想法。

我作为一个读者,读到这里我已经产生压迫感了。斯科特父亲竟然可以做到毫不费力就操控了全家人的整个行程。

斯科特在15那年从一所声望极高的中学退学了,他认为这是他正式踏上成为自己的旅程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他公然反抗了父母为他铺好的路。

1959年年底,斯科特和莉莉结了婚,即便他的父亲非常不赞同这场婚姻,他依旧冒着可能会被取消继承资格的风险,捍卫了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

那时他还只是刚刚医科学院第一年的学生。他们租了一间公寓,买了二手床、书桌和电热炉,两人存款共800美元,但即将付掉1200美元的学费。他和莉莉竟然还会为买几个打折餐盘垫而争吵。

不过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3个月,斯科特父亲就恢复了他的继承资格,并开始为他提供每月100美元的生活费。他没有拒绝,因为他害怕一旦拒绝,父子俩的关系从此就形同陌路。

经济上的压力得到了缓解,他和莉莉不仅可以提前要孩子,还顺便帮他成了作家。

1975年,斯科特父亲赠送了他们5万美元,这使得他们在还清贷款后还有了存款。同时在这之后的半年他便开始着手写《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并把工作时间调整为一周4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父亲确实让他离所谓的梦想更近了。不过写书在他父亲看来,实在太不靠谱了。

在财务方面,他的父亲是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在这一点上,斯科特的做法也完全不同。他认为共同创建家庭的两个人不论分工如何,都应共同享有财务的支配权。

写作在他整个人生当中都占据了非常重大的意义。在他谈到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时,他甚至说道,除了写作,其他都是可有可无的。他害怕自己的想法没机会写出来。

当然他也表示,妻子莉莉是个足够坚强独立的人,自己也能过得不错;而他的遗产也能让孩子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且他们也不再需要他了。(在写下书中这些内容时,他年近60)

同时,对于死亡,他最恐惧的是他的离世就像自己从未存在过一样,世上再无此人。

这一点,他表达得很清晰,我想这种感受对于很多处在衰老状态中、且常常思考死亡的人都会有的,只是他们未必能把这种想法描述出来。

斯科特对于生存的渴望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还能做出很多有价值的事,事实是他确实可以。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依然有自己不愿改掉的恶习。比如,吸烟、喝酒,只做不得不做的背部练习。

这里需要简单梳理一下他的身体状况。他13岁开始吸烟,48岁得了肺炎,肺部出现3种不同得感染,曾因呼吸困难而入院治疗;44岁脖子无法伸直,因患有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当同年切除了一个颈椎间盘,51切除了第二个颈椎间盘;53岁切除了2个腰椎间盘。

再回头看他的一些恶习,我只能说他真的在很多方面都挺固执的。在肩负使命、且权衡过利弊后,也依然保持着吸烟、喝酒的习惯。

他内心的矛盾之处从行为决策中也能看得出来,一方面他不认为自己的年龄处在中年,因为他早已开始思考衰老、退休、死亡等人生课题;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自己没有老到可以很自然地拒绝他人提出的各种要求的那个程度。

看起来,心理医生兼作家的人生,和我们所谓普通人的人生在某些方面相差并不多,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自己人生范围内必须要面对的焦虑和恐惧,因为,人生的旅程中一定会有这些。

至此,整套书都读完了,会不会再回头重读,暂时不确定,我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套书在我日常思考中占据了很大部分的比例。

作者对成长所下的定义、书中他提到的一些零零散散却又带给他深度影响的经历、他笔下创作出的角色等等,都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在做重大决策时多了几重顾虑。

深思熟虑并不等同于胡思乱想,那些能够促进我们心灵成长的思考时刻,终究是重要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