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到一个视频,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自燃起火,现场火焰腾空肆虐,片刻之间,便将车辆烧得面目全非,场面怪吓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防人员奋力将火扑灭以后,几个将某品牌工装反穿着,且工装上的LOGO用标签纸遮盖着的工作人员,火急火燎地用事先备好的铁锤等工具,将车辆上所有的车标全部抠掉,然后用黑色车衣将事故车辆捂了个严严实实,围观的群众也被工作人员“礼貌劝走”。

车老板是一个叫“余小姐”的网友,她公司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入手了10辆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然后将车租给网约车司机运营。

余小姐在视频中说:昨天中午的时候,我们接到司机电话,说是车子在莫干山路附近起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火事故发生后,司机立即给消防打了电话,消防人员火速赶到现场,全力以赴将火势控制住以后,某品牌厂家的工作人员也到了现场。

厂家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了解人员、车辆受损情况和起火原因,而是在没有经过车主和消防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拆除事故车辆上的所有车标,包括轮胎、轮毂上的车标全都拆除,然后用黑色车衣将事故车遮盖严实。

做完这些工作之后,厂方工作人员才与车主沟通,表示要将事故车立马拖走,然后再跟车主协商赔偿问题,如果车主不让拖车,那么后续如何赔偿他们不敢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小姐说,当她要求抠车标的人员表明身份的时候,他们一会说是路人,一会说是4S店的,一会又说是外包人员,说法没个定准。

从视频中看得出来,抠车标的那伙人应该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他们目标明确,动作熟练,彼此配合默契,分工十分明确。从抠车标,到与车主的谈判,轻车熟路,一气呵成,如果不是经常干这事,而且每次都能成功上岸的人,根本不可能干得那么“得心应手”!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国内新能源汽车起火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正常行驶中突然起火的,碰撞刮擦时起火的,四S店集体自燃起火的,等等等等,网络上一搜一大把,比如某被神化的新能源汽车标杆企业B某D,2022年5月16日,福建闽侯县四S店自燃起火,全店展车全部烧毁。同年7月9日,广西南宁四S店自燃起火,现场一遍狼籍。某些小众品牌新能源汽车自燃现象更加频繁,比如某鹏新能源汽车,一年之内,有视频有真相的四S店自燃起火就有4起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其实就是给电动汽车换个“马甲”。别看国内某些车企把新能源汽车配置吹得花里胡哨,又是冰箱又是彩电又是沙发的,电动汽车的技术核心就是电池!电池不行,弄一堆“高科技”都白搭。

目前市面上的电池大致分为两大类,既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这两类电池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区别在于:蓄电池是利用外部电源给电池充电,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储电与放电,燃料电池(严格意义上讲不是蓄电池,而是新能源发电技术)则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无需外部电源。

国内车企广泛使用的磷酸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都属于蓄电池。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储能和放电,而化学反应本身就会产生高温,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一旦高温失控,就有自燃起火的危险:比如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混入金属杂质、电极毛刺等导致的电池内部短路,电池隔膜老化破裂、受挤压变形等引发的短路,短路后电流剧增,温度快速上升;比如车辆遭遇碰撞、底盘刮擦等导致电池包外部线路短路,大量放热;比如充电桩故障、电池管理系统(BMS)失效导致过充过放,而过度充电容易引起电池内部锂枝晶生长刺破隔膜,造成短路;比如过度放电导致电池内部结构受损,引发热失控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新能源汽车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存放或运行,电池热量聚集难以散发,也容易引发热失控。

科技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古至今,人类在科技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失败,可以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中国有句老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科研领域,最可怕的是故步自封和抱残守缺!

新能源汽车是本世纪重大的科研课题之一,用电能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是掌握一两门技术,达成一两项科技成果就行了的。在人类没有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技术之前,要上新能源汽车项目,只能使用蓄电池技术,而蓄电池高温过热容易起火,是制约这项技术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每一个新能源车企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因自身或者外部原因导致热失控起火,虽然只是偶发现象,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车企,要做的是如何从起火事故中发现问题,然后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科研需要的态度。

在蓄电池热失控导致高温起火的技术瓶颈没有突破之前,新能源汽车起火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相反,起火还能给车企提供更多更全面改进的技术数据。作为新能源汽车厂家,车辆起火后,不去研究汽车起火的原因,却忙着抠车标,盖车衣,这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要知道,抠得掉的是车标,抠不掉的是技术缺陷,捂得住的是车身,捂不住的是企业的信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