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可能是一种虚拟的,这一想法吸引了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目光。梅尔文-沃普森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理论,信息动力学第二定律为这一假设提供关键证据。

沃普森认为,宇宙中的信息表现类似于热力学中的熵,暗示着潜在的数字处理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模拟假说的基础

宇宙模拟假说由哲学家尼克-波斯特洛姆于2003 年提出,且认为,以下命题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人类文明达到后人类阶段的比例接近于零。

后人类文明中对运行模拟祖先感兴趣的部分极其接近于零。

在所有拥有我们这种经历的人中,生活在模拟中的人的比例接近于 1。

如果我们承认高级文明有可能运行足够详细的模拟,以至于与现实无异,那么我们很可能就生活在其中的一个模拟中。

信息动力学第二定律

信息动力学是经典热力学的延伸,它将信息作为一种物理量,信息动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封闭系统中的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与经典热力学中熵的增加过程类似。

沃普森认为,从信息动力学的角度来观察宇宙,可以发现一些线索,表明现实是一种模拟。如果宇宙是一种模拟,那么在基本层面上就应该有信息处理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沃普森的证据和论点

沃普森提出了几个证据来支持他的理论。其中一个主要证据是可观测宇宙所包含的信息量。根据信息动力学,信息量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有可能是可测量的。

沃普森计算出,能够描述可观测宇宙的数字信息量大约为 (10^{93}) 比特。这个数字大得惊人,但又是有限的,这可能与底层计算系统相吻合。

沃普森引用的其他证据是物理学基本常数中存在的模式。如果宇宙是一种模拟,那么这些模式可以被看作是支配模拟的底层算法的证据。

沃普森认为,电子电荷或普朗克常数等基本常数的异常可能表明模拟系统存在舍入误差或近似值。

批评与挑战

模拟假说面临着许多批评。其中最突出的批评是缺乏直接证据。虽然模式和异常现象可以被解释为模拟的迹象,但它们也可能在实际物理学中得到自然的解释。

模拟假说还陷入不可证伪的陷阱。如果人们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推翻这一理论,那么它在科学上就没有用处。批评者认为,如果没有办法检验或推翻这一假说,它就仍然是一种哲学推测,而不是科学理论。

哲学和伦理意义

如果人们接受宇宙是一种模拟的可能性,那么它的哲学意义将是深远的。这就提出了关于现实、意识和自由意志本质的问题:在模拟中有意识意味着什么;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是 “真实 ”的,还是仅仅是高级算法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理方面的影响:如果我们是模拟人,那么是谁创造了模拟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对他们与我们未来可能创造的其他模拟人负有责任吗?

宇宙是一种模拟的假设挑战了人们对现实的最基本概念。梅尔文-沃普森和其他科学家在信息动力学领域的研究为这一假设提供了新的见解。

但是,缺乏直接证据以及设计可证伪实验的困难,模拟假说目前仍是一种引人眼球的猜测。

有朝一日,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也许会给出更明确的答案。在此之前,模拟假说邀请人们反思宇宙和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索科学、哲学和技术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