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没人比我更懂治国

以李存勖自大的性格,无论高郁在马楚干得多有成效,也绝对得不到当代战神的认可与青睐。甚至,从“于十指上得天下”的基础认知出发,李存勖内心想的是:还有谁比我更懂治理天下?

所以,他才会在苍生困于酷寒之际外出围猎,才会为了显得比失败者后梁更正确而放弃就食大梁的机会,才会在得到严旭之后,依旧因为其卓越的歌咏天赋而许以刺史高位。

当然,如果后唐只是存在财政问题,虽然的确属于心腹大患,但终究重要却不紧急,只要李存勖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个病就只能不断给后唐放血,短期内还不至于致其于死地。那么,李存勖接下来的举动可就是一刀扎进后唐的大动脉了——想慢慢死?门儿也没有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1.人事即政治

面对已经崩溃的财政,李存勖束手无策。但作为一国之君,总不能眼看着帝国滑向深渊却毫无作为啊,于是深知人事即政治原则的李存勖决定在人事任免上做文章。

之前,咱们已经反复强调过人事即政治这一基本原则。大到国家、小到作坊,只看其如何用人、如何赏罚,就能准确判断出组织的兴衰走势。从此入手,于短于经济的李存勖而言,本来是一记妙手。但,也许连续的胜利真的让他膨胀到没人比我更懂治理天下的地步——值此危难之际,李存勖在用人方面的一系列赏罚,几乎完美地踩进了所有的陷阱。

1.1.赏之误

前蜀虽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来自蜀地的物产、人才都没有价值。“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存勖自然希望能从前蜀的官员中“择其优者而用之”,于是开始筛选魏王通谒李廷安送上来的名单。

当看到蓬州刺史严旭时,李存勖实在没找出此人有何业绩,就好奇地问了一句:你是怎么在前蜀混成如此高官的?严旭如实回答:我歌唱得好!同样喜好音乐的李存勖眼睛一亮:是吗?赶紧唱一首我听听。

王宗衍治国外行,可作为乐评人可是一流的——至少,其审美得到了李存勖的高度认可。就这样,在李存勖这里,严旭也被归入人才一档了。人才嘛,就要物尽其用——于是,李存勖“许复故任”。

其实,李存勖任性地给伶人赏官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刚刚灭梁时,降臣封陈俊和储德源就因为曾经保护过受宠的伶人周匝而得到刺史大位。当时,后唐的重臣也劝谏过,李存勖诚恳表示:这事儿是有点草率,但堂堂天子,怎么能失信于人呢?以后我谨慎些。

考虑到刚刚干掉大仇人,难免需要放纵、发泄一下,既然许诺以后谨慎,群臣也就不再坚持。

结果,平蜀之后,李存勖故态复萌。要命的是:此时的后唐虽然接连胜利,可其坏境已远远不如当初了:

  • 刚刚经历了一个连基层官吏都冻饿而死的大灾年。
  • 经济濒临崩溃,但皇帝爱面子,士卒没能就食大梁,不得不留在洛阳饿肚子。
  • 在毫无实据的情况下,平蜀重臣郭崇韬被矫诏诛杀,士卒人心思变。此时,突击提拔一个没有尺寸之功的降臣,用脚后跟想,也知道朝野心存怨念,不值陛下久已!

1.2.罚之误

与盘活经济一样,根据个人喜好而非业绩提拔官员,对国家而言,是重要但没那么紧急的问题——朝野对此不爽归不爽,但还不至于马上就抄家伙造反。可是,如果罚了不该罚的人呢——尤其这个罚的尺度还大到诛族之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1.2.1.郭崇韬

天成元年正月,马彦硅返回洛阳。得知郭崇韬已死,李存勖下诏,向天下昭告郭崇韬的罪行。如果诸君知道诏书内容,请一定转发给我瞻仰一下,好看看什么TM叫TM“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郭崇韬是死了,可他的三个儿子还在洛阳,李存勖不想留后遗症,干脆一并杀了。

灭梁、平蜀的大功臣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成了罪人,并被迅雷不及掩耳地销户,完全超出所有人最大胆、最恶意的猜测,史称“朝野骇惋,群议纷然”。李存勖当然清楚人心浮动不是什么好兆头,赶紧派出亲信宦官秘密搜集百官对此事的反应。很快,宦官就汇报:陛下的兄弟、郭崇韬的女婿、睦王、保大节度使李存乂拉着诸将痛哭,为他岳父喊冤,那话说得太过叛逆,我都不敢复述给陛下听。先射箭后画靶子,当然既准且快了!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李存勖并没有因为李存乂是自己的兄弟就法外开恩,于二十三日将其幽禁于府邸,没多久干脆杀之了事。

以莫须有的罪名暗杀勋臣、为防止报复又诛杀其全家、大搞特务政治以佞幸一面之词擅杀宗室,哪一条单拿出来都是那些昏庸到足以葬送江山的亡国之君的标准动作。李存勖不但全部都干了,还在国家四面受敌、百姓民不聊生、群臣人心浮动的最关键时刻明火执仗地干了——唐宗宋祖复生也救不了他了!

1.2.2.朱友谦

郭崇韬功高震主,冤枉归冤枉,但站在李存勖的角度看,确实有阴死他以免威胁到自己的阴暗动机。

如果李存勖就此放下屠刀,他的统治未必就能传之万代——毕竟作为国本的经济已经烂了;但延长个三年五载还是极有可能的——谁叫他是天下莫敌的当代战神呢!

但,彼时的李存勖,一方面自负到全天下地吹嘘“于十指上得天下”;一方面又自卑地觉得“全天下都是要害朕的刁民”,对所有的人全都疑神疑鬼,比如:河中节度使、尚书令朱友谦。

朱友谦算不上李存勖的铁粉,当初曾经在梁晋争霸之际反复横跳。但,这人还是有眼力的,同州之战【详见-兵贵神速-残唐五代失败学】,他就认定晋长梁消的趋势不可逆转,从此便坚定地站在李存勖一方。正是得益于朱友谦的力挺,李存勖才能确保夹河之战不至腹背受敌。从此而论,朱友谦于后唐是有大功的——这事儿也得到了李存勖的首肯:后唐建国,李存勖可是对朱友谦“宠锡无算”的。

与皇帝的喜爱类似,李存勖手下的佞幸们同样对朱友谦“热情似火”——向其索贿。在这些佞幸看来,你朱友谦再得宠,本质不还是一个降臣吗?要是不满足我们在金钱上的要求,那就等我们在老板耳边大吹阴风吧。

一开始,朱友谦本着破财免灾+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原则,尽量让以景进为首的佞幸满意。但欲壑难平,佞幸可是把朱友谦当成了自己的长期饭票,无时无刻不向伸手要钱。身边始终都缠绕着这样的抽血荆棘,富贵如朱友谦也吃不消啊!想想自己可是为李存勖硬刚过后梁的大功臣,牙一咬,朱友谦对佞幸说不!

到手的饭票居然被告之“已注销”,佞幸出离愤怒了,一有空,就向李存勖“揭发”朱友谦的种种不轨,比如:

  • 听闻大军出发,这老小子就觉得是陛下要讨伐他,情急之下露出尾巴——紧急阅兵以求自保。
  • 郭崇韬胆敢于蜀地淹留不回,就是已经与朱友谦秘密结盟,里应外合。其实,这些谣言不值一晒:前者是朱友谦集合士卒以响应唐军平蜀,本来就是听从李存勖安排的表现;后者更是无稽之谈——郭崇韬已经安排好班师的全部工作,要不是被李继岌暗杀,其先头部队早已经与马彦硅同期抵达洛阳了。

然而,三人成虎,朱友谦也担心万一李存勖脑袋一抽抽,听信了佞幸的谗言,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思来想去,决定亲自到洛阳向李存勖解释清楚。其心腹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但朱友谦认为:

  1. 我有大功于前,无二心与后。陛下待我极厚,没有什么说不开的误会。
  2. 郭崇韬劳苦功高,我不愿其因谗言获罪而失国之柱石。天成元年正月初六,朱友谦入朝。

结果?相比于有大功的朱友谦,李存勖更乐意相信贴心的景进。

至于景进干了什么?他告诉李存勖:我从朱友谦自己军镇哪里获取可靠线报,这老小子先与郭崇韬合谋叛国;郭崇韬伏诛,他依旧贼心不死,又联系上李存乂,妄图颠覆陛下江山。这种全身都是反骨的人,无论之前有过何种功劳,都是养不熟的贰臣,陛下不早图之,恐反受其害!

气氛烘托到这儿了,李存勖也认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既然只要消灭于萌芽的风险才是可控的风险,那……就苦一苦朱友谦吧。

先下令朱友谦移镇义成军镇,当晚派蕃汉马步使朱守殷带兵押着出了徽安门,悄悄处死。身为一方诸侯,朱友谦的影响力着实不小。李存勖担心其死灰复燃,就把之前郭崇韬的杀人销户套餐也给朱友谦安排上了——命令李继岌诛杀其子朱令德于遂州、郑州刺史王思同诛杀其子朱令锡于许州,又派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去朱友谦的地盘河中冚家产。

朱友谦的妻子张氏不希望连累太多无辜之人,向李绍奇求情:我们朱家必死无疑,但没必要“滥及平人”。李绍奇同样不想滥杀无辜,便将朱家百余口婢仆移出死亡名单。

临刑前,张氏拿出铁券,交给李绍奇,表示:这东西是陛下去年赏赐的。我一个不识字的夫人,也不清楚上面都写了些什么。

面对这种当面阴阳,不占理的李绍奇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好装作没听见。但李存勖就没这么多的不好意思,又下令诛杀了史武等七名朱友谦的心腹旧将。强调一下,这七人都已官居刺史,算得上帝国精英,仅仅因为沾染了朱友谦,就惨遭诛族。

张氏、李绍奇都清楚所谓罪名不值一驳,能少杀就尽量少杀。而作为一国之君,李存勖却为一己之私,滥杀妄杀——眼下,爽固然是爽了,但以后呢?大失人心的帝王还能保有国家吗?

对了,郭崇韬其实也有御赐铁券,号称可赦十死,但连拿出来阴阳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1.2.3.为尊者讳

话说,就在不到一年之前,李存勖还是整个天下最有野望、最有执行力的一代雄主,怎么现在突然就如此拉跨了呢?

对于这个所有人都会在意的问题,史官是这样回答的:

  • 时洛中诸军饥窘,妄为谣言,伶官采之以闻于帝,故朱友谦、郭崇韬皆及于祸。

之前在【消灭制造问题的人并不能消灭问题本身 - 郭崇韬惨遭暗杀|闲话残唐五代】中聊过什么是微言大义,所以诸君也能明白这里将郭、朱两人之死归咎于流言四起其实也是一种微言大义了。

首先,缺乏粮饷、谣言四起、伶人刺探、勋臣蒙冤,每一条都是如假包换的事实。然后,得出皇帝被佞幸蒙蔽以至于冤杀好人多结论——单看这一条,就算有错,其误差也完全处于可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但是,从事实到结论,中间的推理环节呢?因为错得离谱而被史官刻意省略了!

在积羽沉舟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后唐|闲话残唐五代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后唐的经济真的没救了吗?|闲话残唐五代中,已经阐明:后唐的经济之所以不行,其根源完全在于李存勖错误的观念。如果李存勖愿意承认其他人的优秀——就像他乐意认可严旭的歌咏才能那样——后唐的经济完全有能力浴火重生,自然,士卒也就用不着再受缺粮之苦了。但是,已经沉迷于敛财快感而无法自拔的李存勖是不能接受这个认知的——君不见,生财的张承业晚年已经失宠,而敛财的孔谦却能打破后唐首重出身的潜规则成为新任租庸使!

在消灭制造问题的人并不能消灭问题本身 - 郭崇韬惨遭暗杀|闲话残唐五代中,明确了一个基本原则:问题虽然由人提出,但并不能随人的物理毁灭而自动消失。

之所以流言四起,除了缺乏粮饷这个根本原因,不还是因为李存勖自己也对郭崇韬产生了猜忌嘛!如果,李继岌没有按照皇后教令暗杀郭崇韬,一旦平蜀大军回到洛阳,这些谣言会不会自动消失?

当然,即便流言消失,也还是存在一定风险,比如:通过修改、升级谣言内容来实现浑水摸鱼、煽动士卒的目的。那,对李存勖而言,其实还有两种选择:

  • 超规格重用郭崇韬。在所有人都指认某人有谋逆企图时,与其“餐则同桌、寝则同床”——当年李世民就是用这种方式彻底让尉迟敬德成了自己的铁粉。
  • 明升暗降郭崇韬。给与勋臣最高规格的名誉与财富,但褫夺军权后束之高阁——杯酒释兵权不外如是。

而李存勖选择了最差的解法,即如谣言所述处死了勋臣——如此,彻底让谣言从叠加态坍缩成确定态。以李嗣源为首的诸将怎么想?如马楚般准备同意兼并方案的割据势力会否失去安全感?

人事即政治!失去人心的政权如何能维系下去?反正,兴教门之变,但凡有点儿分量的臣佐都没站到李存勖一边。嗯,组织中谁都可以甩锅,但话事人除外——毕竟他的作用不就是为所有的后果买单嘛。

1.2.4.李嗣源

然而,李存勖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遇到什么问题,还相信只要处理掉内部可能对自己威权产生威胁的诸人,自己的铁王座就绝不会旁落!于是,硕果仅存的宿将李嗣源成为李存勖下一个重点打击的对象。

作为一个执行力强的皇帝,动了疑心就意味着马上付诸行动:

  • 遣朱守殷察之。

对,我们天下莫敌的李存勖现在就是这么小心眼!只是,这一次李嗣源的命运比郭崇韬、朱友谦好了不少,居然可以免疫老板的猜忌。当然,这并不是说李嗣源本身的免疫系统有多牛X,而是他拥有两个好医生。

一个是李存勖派来审计他的朱守殷先生。虽然李存勖已经使用佞幸开展特务政治,但这种模式的大成还要等五百年后的大明才能到来——于是,李存勖派朱守殷去审计李嗣源的讽刺桥段就这么扭扭捏捏地上演了。自然,这样的审计是不会有李存勖想要的结果的。所以,李存勖开始致力于全方位地对李嗣源吹毛求疵。如此,已经提交过审计报告的朱守殷就没法再为李嗣源提供医疗服务了。

于是,另一位医生【李绍宏登场】。李绍宏本人就是佞幸的一份子——甚至还在这个集团中拥有极高的话语权——所以他能多次帮李嗣源说话,确保其危而不陨,史称:

  • 嗣源危殆者数四,赖宣徽使李绍宏左右营护,以是得全。

2.李嗣源为什么能逃过大清洗

既然朝中有人,李嗣源的官自然做的就容易得多。那么,该关心的问题就是:大家都是勋臣高官,为什么李嗣源能有朱守殷和李绍宏“左右营护”,而郭崇韬和朱友谦就不行呢?

在下愚见:多半就是所谓时也命也。

2.1.何谓时?李存勖滥杀勋贵,投机客被迫下注

说起来,朱守殷、李绍宏都是李存勖的心腹,可就是这些心腹才比远离决策圈的人更加清楚一个令人胆寒的事实:如今的老大不再是之前意气风发打算创一番大事业的当代战神了,而是一个堕落到一旦遇到难题,就不顾体面直接在运动员和裁判之间反复横跳的无耻小人。

这样一个人,今天能干掉立有大功的郭崇韬和极具政治象征意味的朱友谦,明天就能杀掉自己这些所谓的佞幸。说起来,杀郭崇韬、朱友谦,那可是被视作昏君的倒行逆施,动起手来,还要承担舆论的压力;可要是诛杀佞幸,那可是能收割人心的贤君所为啊,完全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副作用。

朱守殷,官居蕃汉马步都虞候兼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兖州节度使;李绍宏,原为宣徽使,于二月乙丑(初一)接替获罪的郭崇韬为枢密使。都是有自己铁票仓的实力大佬。虽说都是佞幸,但既然不像景进般完全寄生于李存勖的铁王座上,在如今这种动荡的时局下,自然就会有另寻靠山的想法。当然,时局动荡,任何决策都存在巨大风险。但,对时势高度敏感的朱守殷、李绍宏还是乐意来一次事关生死的投机——毕竟,继续绑定李存勖也是一种投机,而且还是期望收益更小的投机。

2.2.何谓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眼下,能让李存勖忌惮的勋臣所剩无几,而李嗣源就是名单上最靠前的那一个。逆向思考,既然本应最安全的皇帝已经是最危险的选项,那看似危机四伏的李嗣源不就因为其巨大的潜力而成为更有的选择嘛。

至于郭崇韬、朱友谦?如果他们走运,没有成为第一批被李存勖清洗的对象,像朱守殷、李绍宏这样的投机客是否会在他们身上下注呢?史书明确说过郭崇韬刚愎自用,尤其不满伶宦干政;朱友谦不堪索贿,干脆直接与佞幸划清界限。如此,像朱守殷、李绍宏这样有着浓郁佞幸底色的骑墙派依旧不会站到郭、朱一边来。

至于李嗣源,既然能跟朱守殷、李绍宏走得极近,多半也不会与景进之流太过交恶。当然,证据是拿不出来的,要是诸君不认可……我也不准备修正观点。

提前剧透一下两位投机客的最终收益吧。

因担心已经当上皇帝的李嗣源诛杀,据大梁为叛,兵败自杀。

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以骠骑大将军卒——算是善终了。

两人结局不同的原因,多半取决于是否手握威胁到当权者的兵权。可见,乱世拥兵,与其说是自保之道,还不如说是取死之道呢——毕竟,铁王座就一个,能像李嗣源那样下克上的例子虽然说不上绝无仅有,但纵观五代,不也就寥寥数人才能解锁该成就嘛。

A.【李绍宏】

说起来,在后唐一代目交棒二代目过程中,占据重要生态位的三个人:郭崇韬、孟知祥与李绍宏,其实还有相当的渊源呢——他们曾经都是中门使。

在孟知祥为中门使之际,郭崇韬不过是他的副手而已。孟知祥因为见到之前的几位中门使相继获罪,也担心自己会步了后尘,便谋求轮岗外任,为此才推荐郭崇韬接了自己的班。

为什么多位前任获罪?因为这个岗位过于重要了——其职责说明,可以参考些各种史料的记载:

  • 中门之职,参管机要。——新五代史

当拿下桀燕,李存勖自领卢龙节度使之时,便是:

  • 以中门使李绍宏提举军府事。——资治通鉴

可见,这大约是一个以军事业务为主的参谋本部岗位。根据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原则,普通资质的人在如此繁杂、关键的岗位任职,犯错也就在所难免了。

孟知祥当然不是普通资质的人才,可他有城府、不张扬,便将这个风险与收益同样巨大的位子让给了郭崇韬。

后唐建国,便仿效盛唐官制,将之转换为枢密使。自此,中书、枢密分掌文武、共议国政的二府体制初成形制,并为后晋、后汉、后周所继承,经过不断的调整、至北宋前期,二府体制逐渐严密完备。

彼时,后唐在位的中门使便有郭崇韬、李绍宏两位。郭崇韬担心资历更老的李绍宏当上枢密使后,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阻力,便火速运作,将资历稍弱的张居翰推上了枢密使宝座——失望的李绍宏从此便记恨上了郭崇韬。而讽刺的是,郭崇韬死后,接替他的正是当年被郭崇韬排挤走的李绍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承认,单从发掘人才、任用贤能这一点看,无论后来有多昏聩,前期的李存勖的确不失一代雄主之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敲黑板,划重点了!怎么才能最快地完成败家?那自然是走到“人心”的对立面!如何才能一步到位地走到“人心”的对立面?滥杀勋臣!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如果你不想快速败家,就得尽可能与”人心“同行!想不背离”人心“?最起码,得跟核心成员心连心啊。

参考资料:

  1.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欧阳修【新五代史】
  3. 薛居正【旧五代史】
  4. 胡三省【通鉴音注】
  5. 要想死得快,直接宠上天!-残唐五代失败学(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99447349666808376/?log_from=aaf6b63b6aa8b_1721816216966)
  6. 权术好,反噬受不了 - 李存勖和朱守殷的相爱相杀|残唐五代失败学(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90563715441705529/?log_from=9089e8ac95175_1721881120387)
  7. 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启动会的重点:人事任命|闲话残唐五代(https://page.om.qq.com/page/OHY2tqzwqer1qzzphw0AKQaQ0)
  8. 兵贵神速,平庸的手牌也能打出王炸效果!- 残唐五代失败学(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06216432110453252/?log_from=66a8318808613_1713964841870)
  9. 晚唐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变化的特点及其渊源(https://www.syue.com/Paper/Culture/History/264043.html)
  10. 积羽沉舟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后唐|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1RVSJ605562BHM.html)
  11.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后唐的经济真的没救了吗?|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217914692412358822%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12. 消灭制造问题的人不能消灭问题 - 郭崇韬惨遭暗杀|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NQ0UDN05562BHM.html)
  13. 从用人判断组织前景 - 后唐奸佞当道|残唐五代失败学(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23640225543062056/?log_from=0d11533cbecb4_171587157479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