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找准“路子”
细雨如丝,密密地斜织着,远山近树,笼罩在雨雾之中。山坡上大片的麦田在微风细雨里泛着绿浪,山脚下健壮的水田稻秧欢快的沐浴着雨露。曾经的贫困村已实现脱贫摘帽,正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愿景大步向前。2024年7月11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态文明实践团在杨峻岭教授、刘晶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东岳村入户调研访谈。
乡村振兴 迈开“步子”
产业振兴:产销协同促发展。
刚进东岳村,实践团成员就被村里的景象所吸引,白墙黛瓦的民居林立,田林路网四通八达,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
实践团成员在与村干部座谈过程中了解到,近年来,东岳村探索出“支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贫困户+产业联盟”的发展模式,让党员致富能手带动群众增收。产业致富带头人杨长太通过流转土地成立了四方景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苗木、草莓大棚、有机茶叶等,同时,为把农副产品基地扩大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品牌影响力,杨长太将多家做产业的家庭农场与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联盟,成立产业联合体,实现共同发展。在销售方面,东岳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家曾说:“东岳村搭上了网上销售的快车,村里60%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网络平台销售出去的,电商已然成为带动老区群众致富的好途径。”
文化振兴:“非遗+旅游”提增收
“以文赋旅,以旅彰文”是东岳村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真实写照,成立旅游发展公司、规划文化项目、建设文产旅融合发展区,以文化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东岳村的非遗花鼓戏知名度很高,可以给我们具体讲一下当地怎么利用这些非遗资源的呢?”针对实践团成员的提问,当地村干部自信地介绍,在国家级非遗花鼓戏传承方面,东岳村享誉全国,近年来,东岳村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利用花鼓戏等优势非遗资源,组团营业演出增收,并将特色表演搬进景区,既促进了文旅融合,又能更好的传承非遗项目。
东岳村非遗与乡村旅游的一体化融合,不仅繁荣了当地的旅游市场,同时也为东岳村非遗项目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东岳村“非遗+乡村旅游”的全域融合发展让非遗回归大众,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从而带动非遗“活”起来,做到真正地以旅“活”遗,以此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生态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为了深入了解当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产业发展情况,实践团一行还在东岳村进行了入户调研访谈。
在访谈中,村民普遍表示当地空气清新,水流清澈,生物种类多样,污染少,垃圾会进行集中处理。实践团成员杨丹妮表示,村民不仅对居住环境满意,而且参与村里生态产业意愿度也很高。村里的宋大叔表示,“家里除了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产品外,还依托当地地势平坦开阔、蜜源充足等优势,发展了“养蜂”产业,每年带来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此外,实践团成员入户调研过程中,村里的蘑菇、花卉、苗木、水果等种植农业琳琅满目,“种绿色、靠绿色”的发展模式早已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东岳村带来了大量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成百上千的游客,生态带动人气,人气拉动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想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图景。
文 姜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