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这里关押着来自全国各个战场的300多名战犯。
除了接受日常劳动改造外,他们还有一项特殊的工作。
那就是分组讨论,在国共双方的较量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令人惊讶的是,不同的组别,却归纳出了一致的意见。
战犯们普遍认为:导致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两个人。
他们就是国民党军令部次长刘斐,以及作战厅厅长郭汝瑰。
事实上,郭汝瑰为了顺利开展工作,曾经一度想搞垮刘斐。
只是刘斐的一句话,却让郭汝瑰产生了疑惑。
那么,郭汝瑰是怎样打入敌人内部的?刘斐说了什么话?郭汝瑰的疑惑又是什么呢?他们的最终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波涛如山
郭汝瑰于1907年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18岁时,经其堂兄,时任川军师长郭汝栋的引荐,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并于3年后秘密加入共产党。
自军校毕业后,郭汝瑰来到堂兄的部队任职,不久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命令各部队清查共产党员。
为了避免暴露身份,郭汝瑰决定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岂料这一走,竟使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在日本留学不到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满腔国仇家恨的郭汝瑰愤而退学,回到国内国民党空军大学。
至1935年学成毕业后,他前往蒋介石的嫡系第18军14师的驻地湖南常德任职参谋长。
郭汝瑰一直暗中寻找党组织未果,却在“七·七事变”后接到命令,随部队赶往淞沪战场。
期间,他调任42旅旅长,率部在上海月浦附近英勇抗敌,面对着敌人凶猛的炮火,疯狂的进攻,他毫无惧色,坚决与阵地共存亡。
由此,郭汝瑰给师长写下了一封极其悲壮,令人动容的遗书:
如阵地失守,我当身死疆场,化作吴淞口如山的波涛,汹涌奔腾。
当郭汝瑰奉命撤退之后,一向个子不高,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他,也因为这封遗书的广为传诵而成为抗战名将。
此后,他靠着自己黄埔系的身份,以及18军老军长,国民党实权派人物陈诚的帮助,不断得到升迁。
抗战结束前夕一个细雨飘飞的夜晚,时任国民党军务署署长的郭汝瑰正在家中闲坐,一个神秘的客人忽然来访。
原来这些年来,党组织几经辗转,才找到郭汝瑰的下落,此人是地下党员任廉儒,是奉命前来和他重新接上关系的。
郭汝瑰欣喜若狂,他终于能够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心头不由得再次升起如山的波涛。
从这时开始,任廉儒成为郭汝瑰的单线联络人,郭汝瑰通过他源源不断地向党中央输送国民党的各种重要军事情报。
尤其是1947年,郭汝瑰升任国民党作战厅厅长之后,他就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但随着国军在战场上的接连失败,开始有人怀疑到情报被泄密,怀疑到郭汝瑰的头上。
好在他的背景深厚,即使有人到蒋介石那里告状,蒋介石也不予理会,依旧对他深信不疑。
但这并不等于郭汝瑰就稳如泰山,事实上,国军每次遭到重大失败之后,国防部都会召开会议进行研讨,而这种研讨会也就成了国民党高层军官相互扯皮,甩锅推责的战场。
彼时蒋介石制定了鲁南会战的作战计划,妄图以重兵攻击我山东野战军首府临沂,以达到将我野战军彻底赶出山东的目的。
由于郭汝瑰的情报及时,我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以少量部队假意保卫临沂,集中主力北上合击莱芜。
此战消灭国民党军李仙洲集团,共计5个师的兵力近6万人,取得了一场辉煌的大胜。
蒋介石万分恼怒,在对莱芜战役惨败的研讨会上大动肝火,高层军官们被骂得心惊胆战,开始了一如既往的相互推诿。
因为作战计划本身并无太大的漏洞,所以会议的调子逐渐升级,发展到对情报泄密的追查上。
由于接触过完整计划的人不多,蒋介石、陈诚、顾祝同等人自然不再怀疑之列,逼得郭汝瑰和刘斐开始相互指责对方是内鬼。
一头雾水
郭汝瑰是国民党高层眼中的红人,可是刘斐的能力、资历和靠山也不是轻易就能够撼动的。
他是时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籍贯湖南醴陵,189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那么,他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为国民党高层将领的呢?
简而言之,既靠机遇,也靠能力。
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期间,桂军出兵支援湘军,有一支桂军连队来到醴陵驻扎,连长正是白崇禧。
恰在此时,白崇禧和大部分士兵因为水土不服都病倒了,刘斐的岳父是一位老中医,经他调治之后,桂军官兵药到病除。
白崇禧于是重金酬谢,却不料老中医婉言谢绝,分文不收。
他只提了一个条件:让白崇禧收下刘斐当兵,并好好关照他的前程。
刘斐自此加入了桂军,而白崇禧也果然没有食言,在他的关照下,刘斐先后在两广讲武堂学习进修。
在此期间,刘斐与李富春、林伯渠等共产党员结识并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
随着李宗仁、白崇禧的势力逐渐崛起,刘斐也被他们看作心腹得以重用,而且刘斐也确实是一个满腹韬略的军事奇才。
北伐前后,他初露锋芒,一手促成两广统一,并协助白崇禧制定北伐作战计划,深得白崇禧器重与欣赏。
刘斐于1927年前往日本留学,他先是在日本步兵学校学习了3年,又以第1名的成绩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大学学习4年。
学成归来后,正值抗战期间,刘斐成了国民党内坚定的抗日派,在国军组织的淞沪,南京,徐州,武汉四大会战的运筹谋划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在辅佐李宗仁取得台儿庄大捷之后,又前往湖南衡山参加由国共双方代表出席的南岳军事会议。
会议期间,他曾与周恩来一席长谈,深受启发,自感胜读十年书。
抗战结束后,刘斐升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可是他不仅不贪恋高官厚禄,反而因为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独裁统治,屡次提出辞职。
只是刘斐的军事才能确实出众,多位国军高层都对他极力挽留,不肯批准他的辞呈,刘斐也只能暂且作罢。
郭汝瑰和刘斐两人,在国民党内被指为内鬼已经不是第1次了。
胡宗南部参谋长盛文,曾在国共合作期间看见刘斐和叶剑英窃窃私语,相谈甚欢,于是便向蒋介石检举了刘斐。
可蒋介石不仅不相信,反而还让刘斐负责调查盛文。
杜聿明一度怀疑郭汝瑰,其理由是他家中的陈设十分简朴,相比于他厅长的职务而言,甚至有些寒酸。
杜聿明因此向蒋介石告状,认为郭汝瑰的做法太接近于共产党,
哪知蒋介石却怒气冲冲地回怼道:你们做不到清正廉洁,难道就不准他做到吗?难道我们国民党的大官,就必须得是贪污腐败吗?
直到此次莱芜战役,郭汝瑰和刘斐两人互相指证,更让蒋介石感到一头雾水。
这倒并不是蒋介石愚蠢,而是因为在抗战危急关头,他们两人都以自己出色的能力尽显了忠诚。
尽管郭汝瑰在事后曾经一度想搞垮刘斐,清除工作中的障碍,但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
此后,他继续向党组织提供情报,使我军在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取得一系列重大的胜利。
殊途同归
对于潜伏特工来说,提供的情报越多,就意味着自身暴露的危险越大。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郭汝瑰越来越感到这种身份暴露的压力。
于是他向任廉儒表明了自己的担忧,以及脱离虎穴奔赴解放区的心愿。
不久之后,任廉儒带来了上级的指示:
党组织认为,蒋介石在中原地区已经无能为力,所以他肯定会全力经营西南地区,负隅顽抗。
所以组织上希望你可以申请调到西南地区掌握兵权,待到我军向西南发起进攻时趁势起义,瓦解敌军的斗志,发挥最大的作用。
遵照党组织的指示,郭汝瑰向国民党参谋总长顾祝同申请,外调任职军长,顾祝同拟任他为第10军军长,可是蒋介石却没有批准。
郭汝归不由得暗暗心惊:蒋介石不肯给我兵权,难道是怀疑我了吗?
正在他内心彷徨,无计可施的时候,国民党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却主动向蒋介石推荐他为第18军军长,这一次,蒋介石居然同意了。
郭汝瑰得知后叫苦不迭,党组织命令他前往西南地区,可第18军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绝不会前往西南,而是很快就会撤往台湾。
到了那时,不仅党组织的任务完不成,就连郭汝瑰自己也会被裹挟去台湾,这可怎么办呢?
任命正式下达,多位国民党高官都纷纷前来向郭汝瑰道贺,郭汝瑰气得心里发苦,但还得装成若无其事,笑脸相迎。
就在他以为一切都木已成舟之时,转机却出现了,
几天之后,蒋介石突然又下令,改任郭汝瑰为第72军军长。
这令他不免欣喜若狂,因为第72军驻地就在西南地区四川省宜宾市。
尽管如此,郭汝瑰脸上还是一副沮丧的模样,毕竟按照正常人的心理,谁不愿意去统领一支王牌军呢?
顾祝同也为他打抱不平,并且告诉他:这都是刘斐在使坏,是他在老蒋面前说你缺乏历练,状态不够稳定,所以还不能让你去18军。
郭汝瑰表面很生气,等顾祝同一走,他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不可能有如此巧合,结合之前在睢杞战役中,刘斐擅自改变作战计划,导致区寿年兵团全军覆灭的事实,使他对刘斐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
于是,他向任廉儒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刘斐是否也是我党的同志呢?任廉儒答复他:这个问题我不清楚,但是最好不要针对他。
话说到这个份上,郭汝瑰已经明白了一切。
随后,他赶赴宜宾任职,至我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时,他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成功地率领72军发动了起义。
而刘斐则在李宗仁上台当了总统之后,作为和谈代表前往北京,并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此后他决定脱离国民党,并潜回湖南长沙,为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立下了大功。
建国之后,尚未允许解密的郭汝瑰仍然没有公开共产党员的真实身份,而是以投诚将官的身份给予待遇。
他先后担任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员,全国政协委员,离休之后回到四川定居,80年代重新入党。
他在离休之后,耗费10余年时间,组织并主编了鸿篇大著《中国军事史》,多达600万字,成为我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珍贵典籍。
相比之下,建国后的刘斐似乎更忙,他不仅历任了军政文体等多方面的要职,还被选为多届全国人大代表,出任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建设新中国的历程,郭汝瑰和刘斐终于相逢一笑,殊途同归了。
结语:
郭汝瑰于1997年去世,享年90岁,中央军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不仅称颂了他深入虎穴,惊险曲折的人生经历,还肯定了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官方资料表明刘斐共产党员的身份,他于1983年去世,享年84岁,党组织对他的评价是:
著名的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