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源
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简称 TI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当时Eugene McDermott(尤金·迈克尔德莫特)与另一个合伙人共同创建了地球物理业务公司(简称“GSI”)。
这个公司的业务,实际上就是为石油工业提供地质探测——说白了就是帮忙找石油(德克萨斯州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二战期间,基于原来为石油工业开发的地质探测技术,GSI 开始为美国陆军和海军生产国防电子产品。
1951年,实验室和制造(L&M)部门凭借其国防方面的合同,业务规模迅速超越 GSI 的地理部门,于是公司被重新命名为“通用仪器”,同年又改名为“德州仪器”。
至此,崭新的“德州仪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往后 GSI 逐渐成为其一个子公司(最终于1988年被出售)。历史车轮行进至此,那么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的时空背景就清晰可见了。
由于贝尔实验室隶属于 AT&T 的制造部门——西部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于是德州仪器便在1952年以 25000 美元的价格向西电购买了生产晶体管的专利证书,并在同年尾开始制造和销售这些晶体管。
为了保持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1953年开始组建中央研究实验室(简称“CRL”),从各方面完全对标贝尔实验室。同年,赴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了上市。
1954年二月份,德州仪器独立研制出了全球第一个商用硅晶体管——这也让其成为当时唯一能够大批量生产硅晶体管的公司,同年又研发制造了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当然,德州仪器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是另一项伟大的发明,与此相关的是一位名为 Jack Kilby(杰克·基尔比)的天才工程师。他1958年加入了德州仪器(张忠谋也是这年入职 TI 的),并在中央研究实验室工作。
就在他入职的这年,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工作的集成电路——还因此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了纪念这位天才,德州仪器 50 年后还创建了一个以“基尔比”命名的实验室。
2,开拓
1960年,德州仪器依据基尔比的设计,正式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集成电路产品——502型硅双稳态多谐振二进制触发器。但由于价格昂贵,所以当时应用的主要是军事领域。
1961年,德州仪器为美国空军制造了第一台由集成电路驱动的计算机。次年,美国又将集成电路用于民兵弹道导弹(Minuteman)的制导系统。而接下来持续多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所采购的大量集成电路,更是让 TI 赚得盆满钵满!
军用市场的成功,也带动了民用市场的拓展,此后集成电路的成本逐步下降,工艺也在不断改进。最终在1967年,基尔比在德州仪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电子手持计算器。
1971年,为了改造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工业用设备,德州仪器研制出了单芯片微型计算机(即“MCU”),并在同年十月份被授予了单芯片微型计算机的第一个技术专利证书。
1972年,张忠谋升任德州仪器副总裁,成为公司第三号人物,这是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五年后的1977年,另一名杰出华人张汝京也入职了 TI,并在不久后加入了公司的核心部门——基尔比所领导的 DRAM 团队。
接下来的 80 年代,德州仪器不仅推出了首款商用单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还发明了 DLP 技术所仰赖的数字微镜器件(目前市面上 90% 以上投影仪皆用 TI 的DLP技术)。
当时,张忠谋在各种场合号召德州仪器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以应对英特尔的威胁。然而由于总裁更重视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对此并不看重。心灰意冷之下,张忠谋于1983年选择了离职(此后在电脑处理器领域 TI 败给了英特尔)。
离职之后,张忠谋跑到了其他公司当总裁,期间还发现了晶圆代工模式的巨大优势。于是他便放弃优渥的待遇回到了台湾,出任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一职,并在1987年和飞利浦合作创建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即台积电)。
张汝京则是在1997年离职的,因为他负责的 DRAM 业务在这年被 TI 终止了。他离开 TI 后回到台湾加入世大半导体,后面世大被台积电收购,他为了完成父亲的“报国梦”便于2000年在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张忠谋为此扣了他的台积电股票)。
3,转型
TI 的手机应用处理器(OMAP)业务是 90 年代发展起来的,同时其 DSP 技术发展迅猛,于是公司便决定转型。1996年和1997年,TI 通过几次收购巩固了自身在DSP领域的优势。
此外,1997年 TI 将 DRAM 业务卖给了美光,同年又将国防业务以 29.5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美国雷神公司。此后还出售了旗下的软件部门、电脑部门、化工部门、打印机部门和存储芯片部门,从而聚焦 DSP 业务。
1999年,TI 又相继完成了对包含射频芯片业务、DSP编解码软件业务、有线宽带芯片业务、发动机和车身稳定相关汽车传感器业务、开关稳压器业务等五个领域共六个公司的收购。
不过,1999年最大的一笔交易还是对Unitrode 公司的电源管理 IC、电池管理 IC 和接口等业务的收购,共耗资 12 亿美金——这一并购巩固了 TI 模拟市场第一的地位。
2000年,TI 又斥巨资 76 亿美元收购了模拟芯片厂商 Burr-Brown(成立于1956年,主营高性能模拟产品),此举巩固了其在数据转换器与放大器领域的优势地位。进入新世纪后,TI 紧随诺基亚这艘“大船”从而实现了手机处理器业务的腾飞。
2005年,TI 又将大尺寸TFT-LCD驱动 IC 业务出售给了日本 Oki Electric。后续又相继出售了传感器和控制业务部门、家庭网关DSL客户端设备(CPE)业务,转而发展汽车业务。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手机市场寒气逼人,于是 TI 宣布出售旗下手机基带芯片部门。此后,高通因为基带优势开始崛起,TI 在手机芯片市场逐渐显露颓势。
既然手机市场不太好搞,那就将注意力集中在模拟芯片市场。2011年,TI 以 6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National Semiconductor(美国国家半导体),模拟市场霸主就此诞生,同时也为其下一代 DSP 技术奠定了基础。
2012年第一季度,诺基亚手机的全球第一宝座正式被三星夺取,这意味着 TI 紧抱的大腿被“打骨折”了,于是同年德州仪器正式宣布退出手机处理器市场——哥们不玩了。
尾声:
放弃手机市场业务后,TI 的汽车市场业务增长最快——从2013年的 12% 增加到2021年的 21%,营业规模则从 15.4 亿美元增至 38.5 亿美元,近年来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可谓是两大关键推手。
最近的2022年报显示,TI 全年营收为 200.28 亿美元,其中模拟业务占据了近 77% 的比例,其次为占比为 16% 的嵌入式处理业务。而在这两大主营业务中,大部分为工业和汽车这两大市场所覆盖(近 3/4 比例),其中又以工业为主。
由此可见,TI 这 20 多年的转型历程,就是在不断割舍竞争压力大或者盈利难度大的业务,并通过收购和自研不断增强自身在模拟业务和嵌入式业务两方面的优势。
其中模拟业务包括电源解决方案、信号链产品、高容量产品,而嵌入式业务则主要包含MCU、DSP。至于营收占比较小的其它业务,则有投影仪 DLP 产品和专用集成电路。
彩蛋:
德州仪器在业内一直有“半导体黄埔军校”的称号,毕竟张忠谋和张汝京的大名世人皆知。之所以 TI 人才辈出,皆与其独特的“员工读博举荐项目”有关。
例如张忠谋可以在工作期间攻读博士学位,读完博后继续回公司上班。后来的张汝京也享受到了这个待遇,读完博士后又回到公司效力,并因为极其出色的统筹能力荣获“建厂高手”称号——这个能力是其能够做大世大和让中芯国际崛起的关键因素。
可惜中芯崛起之后,台积电又使坏,通过诉讼手段逼得张汝京在2009年离开了中芯国际;极速的扩张脚步就此停止,先进制程的跟进亦因此被耽搁。另外,中芯国际的建立,还多亏了张汝京从旧部带来的一大批杰出工程师团队。
不管怎样,张汝京虽然因为种种遗憾因素,没有取得张忠谋那么大的成就,但其对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之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中国半导体之父”的称号亦是对其最贴切的致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