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当好学生当习惯了,看完电影,要写观后感;出去春游,要写游记。写完一系列车企,感觉就得写小结,不然觉得少点什么,哈哈。

写小结之前,我考虑了一下,应该强调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很多人没有关注这个事实,包括乘用车行业人士,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哭穷、抱怨“卷”的现象。

这个事实是,2023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是日本7年来首次跌落汽车出口榜首。这个出口,主要是中国新能源车带动的。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已然弯道超车,悄然成为我国的支柱行业之一。中国新能源车,正在引领着世界能源的发展方向。

如果业内人士真正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你们自己共同努力达成的,你们是创造历史的人,我想会少一些哭“卷”,更多一些使命感和自豪感吧。起心动念皆是因果,带着使命感做事,抱持正念,会有更多好的结果。

所有车企我们都看了12年的财报,历史线拉长,这样对情况把握更清楚一些,同时也方便比较。

1

比亚迪:满招损谦受益

从营收上看,短短几年时间,比亚迪的规模已经接近上汽了。

比亚迪确实是乘了政策的东风,但是这一句话不能抹杀比亚迪的实力:

在业内不看好电车时,比亚迪坚定地锚定这个方向,说明眼光好;

在市场不接受电车时,比亚迪在技术上深耕,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打开突破口;

在电车市场爆发时,比亚迪把握住时代风口,迅速把产品结构集中到电车方面,变成合力;

在中国新能源车崛起之后,比亚迪成为带头大哥,迅速出海,在国外打响中国品牌,与特斯拉形成角力之势,拉锯争夺全球新能源车第一宝座;

公司腾飞之后,市值是行业内第一,泼天富贵降下来,但是比亚迪资金运用很谨慎。

这是接住了国运的比亚迪,从被人瞧不起的电车,到电车王者,时代弄潮儿靠的真不是运气,是实力。

不过,央视的记者朋友说,不喜欢比亚迪,多年采访,从上到下都是吊逼吊的样子。记者走访的企业和人非常多,有些记者真的是慧眼如炬的,如果让记者感觉很不好,大概公司已经升起了太多傲慢之心,满溢在外。

心中一念升起,就会引起动作姿势变形,可能比亚迪需要注意祸患起于微末。

2

上汽和69年的精神

写财报我一般冷静和严谨,但是写上汽我动了感情。

因为作为业内第一,上汽像一艘巨大的船,能够多年保持稳步前进;

作为传统燃油车领域的老大,上汽能在全新的电车领域做到世界前三,这是许多传统车企的梦想、却做不到的高度;

多年来积累,资金非常雄厚,但是上汽资金运用非常稳健,不乱花钱。

上汽的地位和忧患,意味着上汽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不然很难hold住。

我有点动感情了,在财报里写了一句话:“感觉他们做公司比我做人都认真。”

朋友说:我接触过上汽,他们内部tan的。

我认为,公司内部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我说的不是某些人,而是上汽整体,整整69年,做到第一、保持第一、保持创新的劲头,在上市公司里很少见。那种精神,数据能够传达出来,在财报里是看得见的。

3

问界和擅长合作的张兴海

问界的故事很精彩。

问界最近两年喜事不断。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狠狠打了那些拿新能源车当借口、多年亏损不盈利的公司的脸。前阵子又被官方表扬。

说到问界,有两件事可见赛力斯这家公司的性格。

一是在和华为合作之前,问界搞过新能源车,直接导致了公司大幅的亏损;和华为合作之后,问界用了短短3年半的时间,迅速扭亏为盈。

赛力斯和创始人张兴海,真正给了市场和投资者诚意的。

二是张兴海很擅长合作,借力打力,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顶流。

在和华为合作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张兴海和东风汽车合作长达15年,推出东风小康,是微型客车领域的名车,销量常年在TOP3。

结束合作也是好聚好散,东风汽车还成为赛力斯第二大股东。

然后就是和华为合作,赛力斯股价从20元涨到最高106.66元,前任东风集团在一路减持的情况下,持有市值还翻了十倍!真是躺赢。

写着很感慨,这是一个结局美好的商业故事,张兴海,大概是个很实在、格局很大的人。

4

广汽和焦虑的曾庆洪

广汽掉队很严重,这是广汽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焦虑到出圈的根本原因。

2019年,广汽毛利率突然出现断崖式下滑,从18.56%的毛利率降到了6.9%,然后就一直没翻过身,始终是个位数的低毛利率,这在行业中都是很少见;

其次,从2018年到2022年,连续五年,广汽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负数,也就是说,整个广汽集团,不挣钱,入不敷出。

这种很差的现金状况,唯有近年来的房地产可与之一较高下。

发展得不好,广汽还甩锅,201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广汽说是因为非控股企业存款减少。谁家公司做生意不挣钱,赖非控股企业存款少了啊!

广汽的稿子出来后,雪球、知乎有朋友说,广汽掉队的原因是战略失误、方向把握失误。

其实做公司和做人一样,遇到问题,三省吾身是最好的。把问题推给别人,其实是耽误了自己的成长。

5

长安汽车和力挽狂澜的朱华荣

长安汽车历史悠久,前身是李鸿章在1862年创办的上海洋炮局,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

长安造车和上汽一样早,1957年更名为“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开始造车。

但是长安汽车发展比上汽慢得多,从营收规模上看,长安汽车现在的体量是上汽的五分之一,和长城汽车、广汽差不多。

2017、2018年,长安汽车和广汽同样遇到困境,业绩下滑、毛利率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开始亏钱。

但是,长安汽车快速的恢复能力,堪称优秀。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上任后,长安汽车大刀阔斧改革,大力扶持自主品牌,公司毛利率上升、费用率下降,现金流、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步好转。

目前长安汽车的毛利率非常好,在汽车行业排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毛利率前三中,前两名比亚迪和长城汽车都是民企,长安汽车则是军工企业,可见公司内部管理有效。

朱华荣近来有一句名言:流量也是生产力,高管本身就自带流量。所以59岁的朱华荣也开启了直播。

选贤任能很重要。

6

长城汽车和魏建军

长城汽车是民企,创始人是魏建军,

1990年,魏建军承包长城汽车工业公司,定位于皮卡车生产,长城皮卡一炮而红,成为中国皮卡车龙头。

目前长城汽车营收规模为上汽的四分之一。

长城汽车有两大稳定的优点:一是皮卡之王,二是多年来毛利率都比较高,即使在业绩不好的年份,毛利率也是稳定的高,这很难得。

长城的灵魂一直都是魏建军,魏建军今年60岁,面对行业的卷,他的对策很直接:

第一,亏损严重的产品,适度少销售;

第二,发挥自己的长板,不亏、微亏、利润较高的,就大力推广。(他的思路就解释了为什么长城汽车多年来能够保持毛利率高且稳定)

今年开始,和长安汽车的朱华荣一样,60岁的魏建军带头开启了流量之路,他要争取做一个有质量的网红,“有流量没质量的事儿,我们也不做。”

自强不息的创一代。

7

北汽蓝谷:最早量产无人驾驶汽车

从2016~2023年趋势上看,北汽蓝谷营收、毛利率、现金流都在好转,有望扭亏为盈。

哭笑不得的是,

在一切都更好的迹象上,北汽蓝谷又出幺蛾子了,7月9日,北汽蓝谷发公告称,今年上半年业绩预亏,亏损额度约在—27亿~—24亿之间。

亏损比去年扩大,去年上半年实际亏损是—19.8亿。

原先我们的结论是:北汽蓝谷会扭亏为盈,但可能不如赛力斯干脆、速度快,毕竟赛力斯是民企速度。

但是,7月起,武汉的百度无人驾驶网约车突然火爆全网了,这个无人驾驶网约车,就是北汽蓝谷的极狐。

风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度会将一个主题迅速带成主线,无意间,不知道是谁,就会踩上风口。北汽蓝谷是国内最早研发无人驾驶智能车、也是最早量产的车企,耕耘日久,或许转亏为盈的进程会加快。

真心地说,希望国企不要躺平了,新能源车不是遮羞布,人家比亚迪也是新能源车,不仅没有一直亏损,毛利率还是第一呢!赛力斯也是新能源车,借华为的东风,3年半就扭亏为盈,民企都是自立自强的例子。

8

小结

2017、2018对汽车行业是个坎,

在这个坎面前,

比亚迪腾飞了,上汽、长安、长城慢下去了,广汽像泥石流一样滑坡了。

过去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中国人从一穷二白上起家,一切都是增量。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汽车行业更像是个存量市场,我增加的就是你减少的。

比亚迪得到的,正是传统汽车企业失去的。

2017年之前,长城汽车营业收入≈比亚迪;

2017年开始,比亚迪直追上汽,到了2023年,比亚迪营业收入6023亿,上汽集团营业收入7447亿,两者规模已不差上下;

而2023年长城汽车的营业收入1732亿,和比亚迪远远不是一个量级了。

机会就是一瞬间,短短的那么几年,但是在这之前,可能需要铺垫数年。

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个出口,主要是中国新能源车带动的。

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弯道超车,悄然成为我国的支柱行业之一。中国新能源车,正在引领着世界能源的发展方向。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汽车人共同努力达成的,他们,是创造历史的人。

尊敬的读者您好,这篇是乘用车的小结,具体每家公司的财务分析,见下方链接:

比亚迪:非常有钱,这大概是汽车行业最鲜明的特点

燃油车之王上汽vs电车之王比亚迪:此消彼长的12年

既是皮卡之王,毛利率又高又稳定,长城汽车为啥想走网红之路?

甩锅的广汽,焦虑的曾庆洪

长安汽车有钱,朱华荣敢卷

问界扭亏为盈,赛力斯两次榜上大佬

北汽蓝谷:武汉无人驾驶网约车先行者,将逐步走出亏损

广汇汽车退市:“车企价格战+视频时代”的双重受害者

尊敬的读者:

您好!

小眼如刀是一个分析上市公司财报的公众号,希望能为自己、为读者找到好公司,创造收益;发现财务漏洞,及时止损。作为财经作者,我们深知财报有灵魂,谨守“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原则,老老实实、不偏不倚看财报、写财报。

祝您健康快乐、财源广进!

小眼如刀看财报

目前有两位创作者:

杨晶晶,财经记者,专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

赵磊,上市公司高管,数学专业出身,热爱看财报、跑马、读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