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号召,了解当下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开发保存现状与不足,探究文化遗产保存与活化的基本路径,河海大学“文‘话’沃野”乡村文化遗产活化机制调研团选取南京市江宁区杨柳村、苏州市昆山市歇马桥村为典型代表进行实地调研,力求搭建乡村文化遗产活化机制的整套理论框架与优化方案,推进乡村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与杨柳村基层工作人员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团队成员与杨柳村基层工作人员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与歇马桥村基层工作人员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团队成员与歇马桥村基层工作人员合影)

为充分了解当下中国农村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与各主体之间的互动机制,7月5日,团队成员来到南京市江宁区杨柳村进行调研。通过与杨柳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老师进行访谈,团队成员发现乡村文化遗产保存与活化工作的开展涉及社区、专班、文旅局、开发公司、乡贤等不同主体其职责划分、互动关系也各不相同,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直接影响到村落古建、非遗等的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工作人员陈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工作人员陈老师)

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杨柳村进行实地调研:依次参观了国家级文保朱氏宗祠、区文保“九十九间半”、传统民居酌雅堂等代表性历史建筑,了解古建的修缮工作历程。此外调研团也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发放问卷,了解文化遗产保存与活化工作中村民的参与情况和满意度,以便系统总结杨柳村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文化遗产活化路径的最终提炼。

(图为团队成员在杨柳村门口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团队成员在杨柳村门口合影)

7月16日,团队成员来到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歇马桥村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工作人员郁老师进行访谈。郁老师向成员介绍当今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过程中存在可持续性发展和村民缺乏主体意识和参与动力不足等困境以及歇马桥村展开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歇马桥村聚焦基层组织主导力量与村民主体力量协同作用的发挥,总体提升了乡村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和活化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与郁老师进行访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团队成员与郁老师进行访谈)

在郁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歇马桥村,对当地整体发展规划、建筑风格与布局、文旅服务产业现状、相关优惠政策以及总体乡土民情等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遗产作为区域文化品牌打造的依托与根据,其活化效果的评价、活化措施的采取直接影响到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向与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歇马桥村实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歇马桥村实拍图)

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生存智慧和社会情感的集中表达,是经济、社会、艺术等多元价值的融凝,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活化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对两地的历史发展、乡村文化遗产保存与活化现状基本把握,并发挥专业特长洞悉部分发展困局。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团队成员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成果,进一步探究思政教育在乡村文化遗产保存与活化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发挥与理想定位。

文字:王涵、黎航、田蕾、秦丹阳

图片:王万琳、郝艺佳、田蕾

编辑:林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