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郭丽丽;受访者:郑志刚
自创办以来,“中国好医工”评选已连续成功举办14届,是医疗工程领域备受瞩目的年度盛事,被誉为“医工成长的摇篮”。在历届获奖者中,有顶尖的科研专家及团队,他们的科研与创新成果推动了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前沿发展;有卓越的工程师,他们的设计和实施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还有杰出的企业家及组织,他们将前沿技术商业化,使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服务。
这些闪耀的名字不仅代表了个人及集体的卓越成就,也彰显了医疗工程领域的无限潜力。为此,本届组委会特推出“中国好医工”风采展←点击查看合集(以访谈时间为序),展示获奖“好医工”的所思所盼,通过对往届获奖者的回顾,共同见证这一评选对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卓越人才和团队脱颖而出,续写医学工程领域的辉煌篇章。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郑志刚
①第十四届“中国好医工”评选
全国医院技能 个人十佳
②第六届“中国好医工”评选
科研标兵
③第五届“中国好医工”评选
全国十佳
////郑志刚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主任技师、三级教授
01获奖记:命运会奖励每个执着的人
2024年3月16日,间隔8年后再次获得“中国十佳优秀临床工程师全国医院技能个人十佳”称号,感谢《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提供的机会与平台,感谢校领导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
评选场景
说实话,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不想参赛的,自我感觉年龄大了,2014年曾获得过一次“全国十佳优秀临床工程师”称号,2015年获得“中国优秀临床医学工程科研标兵”,同年度获得“中国医疗产业发展与创新大奖”。再一个自己虽然工学结合,还在从事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工作,但相对于医院医学工程人员而言,相当于半脱离实践技术工作5年了,目前本人专职工作大部分时间为理论工作。年龄也比较尴尬,50多岁已经到了“专家评委”或者“裁判员”的年龄,如果再按照“运动员”报名参赛,万一成绩不理想或者未入围,岂不是自找难堪?可能会留下笑柄或者笑话。
自己内心很纠结,对医工行业还是有情怀的,虽然已经从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可还是想给自己的学生做个示范,借此也可以弘扬砥砺前行,不言放弃的工匠精神,斗胆报了名。参赛结果还算理想,经过预赛、决赛,最后在60多位决赛选手中名列全国第一名,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02忆往昔:草根医工,向光而行
获奖后,朋友和同事发来了祝贺微信,有的朋友说我太幸运了,能拿到全国第一名。记忆中“命运之神”一直把我遗忘,几乎从未垂青,我做任何事都需要付出多于别人数倍的努力,结果还不一定成功或者理想,最后得到的都是很尬的局面。同样的事情或者问题,别人可以风轻云淡,轻松过关;而我每次都是在渡劫,稍不留意就是万劫不复。
记得小学时,在鲁西南农村老家勤工俭学,为学校割草,为了奖励大家的积极性,班主任老师拿出勤工俭学的一部分钱买苹果作为奖励,最初我往往盯着那又大又红的苹果,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分到,但结果是:分到我时,别说又大又红了,就是最小的苹果也分没了,轮到我差不多就是空空的苹果筐,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也真服气了,不敢再有任何的奢望!然后又是勤工俭学,从家里拿红砖去学校,当时老师规定,每位同学贡献3块整砖,捐献后也是卖了换冰棍,同样的场景再次发生,轮到我时冰棍又没了,都变成水了,那时候在农村也没有杯子什么的,又是啥也没分到。
初中住校,那时生活困难,同学们餐饮秩序和习惯不好,馒头和玉米糊要抢的,当年我个子矮小,身体相对弱,几乎很难抢到,剩馒头或者皮掉的简装版的馒头“精华”就是我的。总之,半生走过,一直感觉自己比别人慢半拍,幸运的事几乎与我无关,一直赶不上。再后来自己长的也算胖大了,可以抢馒头和玉米糊了,然而学校开始重新规范发饭规则和秩序,排队领饭。高中后到就业更是坎坎坷坷,波折重重,比如发福利、抓彩票或者什么事情,别人可以权衡或者选择哪一个更好,我则祈祷着轮到我,千万别没有了就行,哪怕是剩下的最差的也可以。就像当年初中时,别人可以抄近道,走草坪什么的,我则不可以,如果做了,违反纪律或者什么不良的事,抓一个也肯定是我。记得一位的长辈曾经开玩笑似的说过:不罚馋的,不罚懒的,就罚不长眼的,有时候自己也想:或许这句话就是专为我定制的,我就是那位不长眼的吧!因此,一直到现在,我绝不敢做违规或者不好的事,我怕我的运气花没了。我的座右铭一直就是:实实在在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奋虽然不能让自己优秀,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心安。
大学毕业后,在鲁西南一家县级医院参加工作,开始被安排到CT室担任CT技术员,那时的CT设备属于高端设备,全院的宝贝,设备故障时,医院有个别同志不让动手维护维修设备,甚至当面说不应该到CT室工作什么的,这么高端的设备,小青年会啥啊?面对不信任和鞭策,我相信实力胜于雄辩,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把医院图书馆4000本书中有关CT的书籍看了3遍,查找相关英文资料并做笔记12本,A4纸1200页,大约36万字,慢慢的自己有开始对CT设备的一知半解到后期的CT方面的小有成就,第三年发表省级学术论文5篇,也是医院新入院人员中第一位发表多篇论文的新人。
维修保养彩超
维修CT设备照片
从人生道路上的跌跌撞撞,名不见经传的小医工到获得“全国十佳优秀临床工程师”称号,晋升上技术员、技师、主管技术、副主任技师然后到现在的正高职称的主任技师、教授、三级教授,其中的苦辣酸甜唯有自知,也感谢领导、同事及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特别是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郑焜老师、《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的金东社长、赵运力大哥等很多朋友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和支持,更感谢自己的坚持和不放弃,扎扎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否则凭我这愚笨的资质,很难成为现在的自己。
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踩过坑,淋过雨,吃过亏,所以更体会到我这种蜗牛般资质的人,需要老师和朋友们的鼓励,需要坚持和不懈努力,才可以不下滑,自己也愿意替我的学生们找把“伞”,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能够遮挡住风雨,永往直前。
03坚持鼓励式教育:为新医工带来新力量
我们学校是一所医学类的高职院校,孩子们不论什么原因到这里,我感觉他们像当年的我一样,都是曾经迷途的蜗牛。2019年来学校后,我一直视自己的学生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曾经的影子,尽可能地发现孩子们的优点,放大同学们的优点和进步,并给予鼓励支持。授课之余既要弘扬工匠精神、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要描绘诗和远方,给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孩子们励志升本考研,家庭困难就业的也尽力给予帮助。我踩过坑,希望我的学生们避开,我淋过雨,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有一把伞,我走过的认为还不错的路,希望孩子们都能顺顺利利通过。我坚信没有笨孩子,暂时的不成功,暂时的挫折,只是他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奋斗的目标。
根据这几年的经验,鼓励式教育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同学们都很争气,取得还算不错的成绩,专升本、就业等,同学们都很满意。尽管我们是高职院校,但我们专科升本后的孩子们考研成绩也不错,天津医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蚌埠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大理学院等等都有我教过的医专毕业的成功上岸,特别是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面试的学生,笔试第一名、面试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八名都是我的学生,三个人一同上岸,对于我们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也算不错的,其它学校也有上岸的同学,同学们发成绩后第一个给我报喜,感谢当初的鼓励和支持,鉴于篇幅有限,仅仅选了一部分。
部分与同学们的对话
当然,我也知道成功的路有很多条,考不上研或者不考研的在就业方面,升本方面,能给孩子们帮助的,作为老师也是大力支持,尽力帮助。比如就业的同学有职业方面的困惑或者迷茫,我知道后也是第一时间关注,跟学生联系,利用自己20多年的临床经历和人生经验,帮孩子们解惑,助力他们成长。
医者仁心,其实教者同样也是仁心,有爱心和支持给孩子们,孩子们才可以受益成功,然后更多的爱传播给别人,社会才会更进步。再一个教学相长,在教会学生的同时,感觉自己的理论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看到孩子们取得的一个个成绩和胜利,自己也很有成就感,也很知足,我想这或许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意义吧!
目前虽然换了一个场地,但一直未离开医工行业“战线”。奋斗一直在路上,我希望用自己二十多年的一线经验和切实体会,培育培养下一代新医工,新力量,为我国医工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医工智慧”和“医工精神”,为新一代医工力量的崛起奉献点滴之力!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祝愿医工朋友们敢于亮剑,做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在工作和事业中,发扬大国工匠精神,为全民大健康奉献自己的“医工”力量。
(“中国好医工”风采展正在进行中,将陆续推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