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天,周总理正在办公室处理公务,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电话那头,传来刘伯承的声音:
“总理,我现在没人瞧得起了......”
周总理不禁皱紧了眉头,怎么也没有想到,刘伯承会说出这种话,于是愤怒地说道:“是谁这么胆大包天?”
那么,刘伯承究竟遇到了什么,能让他说出这种话呢?
陷入困境,无奈去电
1958年,李达、刘伯承等人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没多久李达更是被迫离开了军队的工作岗位。
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时,李达一家更是艰难度日。而李达也没能躲过之后的那场政治风暴,受到了批斗和关押。
李达的妻子张乃一想要将他“营救”出来,但仅凭自己一己之力,如何能做到呢?
于是便想着给周总理写信,一来是说明情况,表示丈夫李达是被冤枉的;二来也是希望可以与丈夫见一面。
可当下这种特殊情况,该如何保证这封信能交到总理的手中呢?张乃一就想到了丈夫的老首长刘伯承。
希望可以借刘伯承之力,将这封信交给周总理。对于跟随自己十多年的老部下,刘伯承自是同意。
不过此时的他,由于这两年病情加重,眼睛近乎失明,只好让张乃一将这封信念给自己听。
随后,刘伯承又在信上对李达的经历部分做了补充,事后,他又让妻子在信上加上了自己的意见:“总理,李达是个好同志,希望解决他的问题......”
本以为事情很快会得到解决,可时间一点点地过去,却始终没有任何消息,第一封信如同石沉大海,于是,张乃一又写了第二封信。
这一次,刘伯承专门找了一个可靠的人前往,并且为了周总理能顺利收到信件,刘伯承还专门给总理打了个电话。
这也就发生了上文的一幕,刘伯承口中的意思,是信件被截胡,导致事情的真相得不到应有的结果。
正是这次通话,揭开了信件“失踪”之谜的一角,周总理高度重视,立刻派人去着手调查李达的事件。同时,还让张乃一去监狱里看望了李达几次。
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72年4月,李达被释放出狱。
看到妻子张乃一这些年来为自己奔波,略显憔悴的脸庞,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紧紧握住张乃一的手:
“为了我,这些年,你受苦了......”
“不能这么说,咱们是夫妻,假如现在是我在监狱里,你也会这样为我奔波的......”
张乃一说着,也湿了眼眶,夫妻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之后,李达被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继续为革命事业奉献。
说起来,李达与妻子张乃一的相识,还是在他的老首长刘伯承等人的撮合下促成的。
攻克“马其诺防线”
抗战胜利后,张乃一被安排到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太行根据地工作,与其同行的还有刘伯承的妻子汪荣华。
一路上,张乃一发现,墙上到处是责备一个名为“齐柯”的女同志,一番打听才知道,这个人是李达的前妻。
墙上这些谴责齐柯的字,是出于一位女同志之手,一次,齐柯与一位女同志一同从延安到太行。
两人只有一个骡子,就商量着换着骑,没成想,齐柯骑上后走的飞快,直接没人影了,这位女同志只好在墙上发泄自己的不满。
张乃一
当晚,张乃一没有什么睡意,正巧一旁的汪荣华在与别人聊八卦,张乃一也就闭着眼睛静静地听。
“咱们李参谋可是个大好人哪!那时部队下发棉衣,我身材小,这棉衣在我身上异常肥大,很不合身。
于是我就去找李参谋长,看能不能给我换一件,李参谋长却表示师里有规定,不能换。
我一看那得了,没招了,只能这样了,我刚出门,迎面齐柯就过来了,那时候他俩还没离婚呢。
汪荣华
我看她手里拿着棉衣,心想,刚刚不给我换,现在你老婆来了,我倒要看看你换不换。
结果就看到李参谋长发火说:‘师里有规定,你又不是不知道,刚刚刘师长的老婆也来了,我也没给换,你不要以为你是我老婆就能搞特殊!’
当时我就想,看看,看看,李参谋长真是个实在的人......”
虽然张乃一没见过李达,也没接触过,不过从刚才的话语中,李达给张乃一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李达这么久独身一人,他自己倒是不怎么着急,反而是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很是关心,大家伙都希望他能早日成家。
这天,李达收到了老战友李雪峰的来信,信中直奔主题,表示太行区有为叫“张乃一”的女同志,和他很合适。
那时,张乃一还被称为“马其诺防线”,是由于她拒绝了不少为她说亲的人,大家觉得太难攻下了。
刘伯承、邓小平看完这封信后,直说要把张乃一调到军区。一天,要去配眼镜的张乃一突然被接到了军区司令部。
党委书记王维纲将张乃一引进了屋里,一一介绍,在介绍到李达时,他着重地拉长了音介绍。
弄得张乃一一头雾水,不是说配眼镜,怎么到这里来了,还来见军区首长。看张乃一一脸疑惑,邓小平在一旁补充道:
“这次叫你过来,是组织上决定把你调到军区工作,具体情况听从李参谋长的安排,当然,配眼镜的事也是。”
接下来一连几天,每次吃饭,李达都会过来,两人一会儿唠着家常,一会儿又说起了战斗中发生的事。
张乃一听得如痴如醉,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张乃一很奇怪,参谋长不应该公务繁忙嘛,怎么会有时间来找自己唠嗑,一唠就是好几个小时呢?
这晚,两人聊到了婚姻情况,李达询问张乃一:
“为何这么久都没有成家呢? “马其诺防线”也是可以攻破的,现在抗战胜利了,你也可以考虑这个问题了......”
张乃一也反应了过来,怪不得李达最近这两天天天都来找她呢,原来是在对自己展开“攻势”啊!
其实,张乃一也对李达有好感,想到这,她瞬间羞红了脸:“我今年32岁了,是要考虑了,不过我得好好观察,找一个可以依赖的人。”
张乃一觉得,自己点到这,应该可以了,不料李达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婚姻大事,多考虑考虑也是正常的。
随后直接走了,这让张乃一傻眼了,之后,李达一连两天都没来找她,弄得张乃一心思也有些乱。
其实李达回去后,也在认真考虑张乃一的话,第三天,李达照常来了,两人聊了两句后,李达似是下定决心一般,突然说:
“我认真考虑过了,我想跟你在一起......”
这晚,两人终于确定了彼此的心意。刘伯承和邓小平见李达的大事终于有了结果,高兴地表示:
“李达到底是打过仗的,一下就攻破了‘马其诺防线’!”
为刘伯承过50大寿
1942年,日军对太行区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和经济封锁,战士们没有东西吃,只能靠一些野菜充饥,甚至有时只能啃树皮。
这年冬天,是刘伯承五十岁的生日,参谋长李达觉得,应该要为刘伯承办一下五十岁大寿。
毕竟现在正是士气低落的时候,刘伯承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通过贺寿活动,既可以鼓舞士气,又可以宣传刘伯承的功绩,激励大家学习刘伯承身上的品质。
随后,李达将这一想法报告给了中央,毛主席得知后,也表示同意,大家也就开始忙碌其刘伯承的五十大寿了。
其实大家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具体刘伯承是哪天生日,大家也不知道。刘伯承不赞成大家为自己庆寿的举动,他不希望自己搞特殊。
因此,每当在询问刘伯承时,他都岔开话题,避而不谈,就连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也是笑而不语。
既然两边都问不出来,大家就自行做主,将日子定在了12月16日,结果那天,刘伯承一并不起,得了重感冒。
一二九师司令部的同志们为刘伯承买回了两斤白糖看望他,刘伯承却拒绝收下:
“前方的战士们没有棉衣,没有子弹,我这点病痛何足挂齿,怎么能吃得下这白糖呢!”
不论司令部的人怎么轮番劝,刘伯承就是不收,最后还是请来了邓小平的一句“这是组织的命令”,刘伯承这才勉强收下这份心意。
为此,《新华日报》也派来了两个记者,采访刘伯承,刊登个人事迹文章。李达带着两人来到了司令部。
最初,刘伯承并不知道这两人是干什么的,上一秒还微笑地握手,下一秒表情严肃:
“谁出的主意?我就是一个兵,哪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你们要写就多写写人名和那些英雄,行了,到此为止吧。”
两位记者面面相觑,这可怎么办,这一点也没采访上,回去了怎么交差啊,但不论两位怎么说,刘伯承就是不松口。
刘伯承拒不接受采访,两位年轻的记者也不走,三人就这么僵持在这里,李达见状,将邓小平这个“救兵”给搬来了。
大家都知道刘伯承的脾气,他为人低调,不愿过多的宣扬自己的功绩,认定的理,谁也拉不回来。
邓小平来到刘伯承身边,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师长,我看还是要说的,这也是中央决定的嘛,他们来都来了,就谈谈吧。”
语毕,邓小平没有给刘伯承回答的机会,转身就走了。刘伯承在片刻的沉思后,见是中央下达的任务,也就配合着完成了采访。
结语
李达不幸地被卷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漩涡之中,遭受了无情的批斗与漫长的关押。
在绝望与无助的深渊里,妻子张乃一没有放弃希望,将目光投向了曾经丈夫的老首长刘伯承。
这封信,穿越了层层阻碍,最终在刘伯承、周恩来等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李达的问题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与解决。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或许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与挑战,但只要心中有光,有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