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山东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随着2023年度山东科学技术奖的揭晓,一份含金量满满的获奖名单,彰显着山东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见证着山东科技创新迈出的坚实步伐。而透过这份闪耀的成绩单,一幅科技创新潮涌,产业迭代风起,数智化动能澎湃的新质生产力“焕新”图景正在齐鲁大地徐徐铺展。

“高”地崛起 “新”潮澎湃

“走在前、挑大梁”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重大使命。牢记使命,山东锚定科技创新“走在前、挑大梁”,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近年来,山东始终聚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早在今年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一词就成为高频词,出现频率之多、覆盖领域之广、所占篇幅之重创历年新高。

而再从一组组数据上: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超过14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1.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3%,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布局11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统筹实施23个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在超算互联、画质芯片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更让人感受到了山东科技创新的强劲脉动。

就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山东问鼎“全球之首”的新突破、新成果也在不断涌现。5月,浪潮海若大模型以93.70%的准确率刷新世界纪录,斩获全球权威赛事QASC挑战赛国际第一;6月,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碳星快轨”在青岛发布;7月,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宣布全球首次成功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山东,科技创新高地正在崛起。

向“新”而强 科技强鲁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山东把创新摆在先行区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山东已建有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77家,“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逐步完善。创建了高速列车、燃料电池、盐碱地综合利用3个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量居全国第二位。现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164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2万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先行区建设动力更加强劲。

创新主体向新而强。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支持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企业牵头承担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比例达90%以上。在山东省属企业当中,高新技术企业、各类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为齐鲁大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向“新”而行向“新”提“质”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山东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让科技成果与产业进步“双向奔赴”。

此次山东获奖的176项科技成果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医养健康等重大产业领域,其应用推广有效地赋能了产业发展,助推山东产业体系整体跃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仅成为山东挑大梁的“硬核”支撑,更释放出强大的“磁吸效应”。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向“新”而行,向“新”提“质”,锚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全面开启科技强省建设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山东底气十足,活力迸发。

(文: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