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27日,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耕地酸化改良调研实践队一行赴南平市浦城县开展为期一周以耕地酸化改良调研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新时代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图为实践队队员对农户入户走访调研。罗庄浩拍摄
为落实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部署要求,协助配合浦城县农业农村局,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点对点土壤采样与农户调查,并对当地土壤酸化改良后现状进行调研,2024年7月23日,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耕地酸化改良调研实践队在南平市浦城县集结。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当地土壤改良酸化现状,以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形式,调研改善耕地酸化情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三下乡”活动全面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大领域协同并进,不仅深耕科研实践之田,更拓宽了文化认知的边界。在此背景下,实践团一行首先抵达了浦城县农业农村局,与工作人员和专业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浦城县农耕和土地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深入文化腹地,参观浦城美术馆暨范迪安美术馆,深入学习浦城文化艺术的多彩斑斓与源远流长,以此增进对浦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认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博大,为后续的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精准定位耕地酸化改良样点,下田进行土壤采样工作,形成耕地自然禀赋与农户信息、农户满意度测评统一联动机制,精准汇总评价前期耕地酸化改良治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集土壤样本。陈冠军拍摄
为提高此次实践活动调研效率,确保土壤样本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实践队采取线上采访+线下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浦城县土壤耕种问题与农田基本状况,并针对农户在肥料使用、酸化治理、耕地保护上的困惑进行交流、讨论与解答,协助农民树立正确耕作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根据酸性土壤所需调理剂分量,针对不同区域土壤酸化特点和不同农田种植体系土壤产酸特点,探索能及时清除农田产酸、维持农田酸碱平衡的长效治酸技术,使耕地土壤pH长期维持在适宜作物生长范围。
图为实践队合影留念。李浩煜拍摄
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学校资源,结合专业所学,在走访串户中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活动,把每一项法律法规、每一条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送到千家万户,切实增强农户的耕地保护意识。
此次调研活动中,农户们的支持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他们的积极参与不仅为实践队提供了宝贵的一线资料,也为后续的分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团队成员与泥土为伴,与农民同行,亲眼见证了农民们对土地的珍视与呵护,更深刻理解了“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与不易和乡村振兴对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作用。这种基于实地调研的合作模式,不仅体现了农民与科研工作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也为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浦城县美术馆阅览书籍。陈嘉怡拍摄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与身为青年的责任担当。使团队成员在了解国情、了解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同时,以青年语言讲好福建故事、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乡村振兴的道路虽长且艰,但有了青年一代的参与和贡献,以“小我”融入“大我”,又因“大我”而成就“小我”,定能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明天。(胡小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