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奥运会,最惊喜的是郑钦文打败了斯瓦泰克。
这个冠军的意义,堪比当年的刘翔。
网球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属于球类第二,仅次于足球。中国人从来没有拿过奥运冠军。
郑钦文介绍自己:
“来自中国的专业网球运动员,未来无法预测,过去不可改变,当下正好追梦;
Something is ending,something is coming,life is confusing,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此前,郑钦文与这位“世界第一”曾交手过六次,没有一次赢过。
郑钦文此前,连续两日深陷于每场耗时三小时、苦战三盘,体能已逼近极限的边缘,但她还是打败了对手。
她说:“这次的奥运会我肯定会拼尽一切,即使身体需要倒在地上,我也一定会付出所有”,郑钦文直言,这是职业生涯最艰难的一场比赛,好在她突破了自身极限。
2
爸爸倾家荡产培养她
全家人为此拼上全力
2002年10月8日,郑钦文生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爸爸郑建平曾是一名田径运动员。
打小,郑钦文喜欢跑步。
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每一项运动都激发着她强烈的好奇心。
建平深知女儿的巨大潜力,他苦苦为女儿寻觅最适合她的体育项目,直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那场网球盛宴,李娜成了郑钦文的榜样。
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路线分为两种——体制内有国兜底。体制外,可以自行选择教练和训练方法,参加更多的商业比赛,但所有费用均需自理。
郑建坪选择后者,花了2000万+。
郑建坪从事外贸、建材和汽车配件的生意,一度收入不错。后来,家庭财务压力剧增,有传闻他不得不卖掉老家的房子。
他为郑钦文从小到大都安排的是“高配”版的教练,在北京匠心之轮俱乐部的四年,教练组每周都会围绕她的进度专门开会,做出专门的体能训练方案。
欧洲的训练费用,每年至少300万元。郑建坪向湖北省队争取了支持,大多数还是得自己掏。
照顾郑钦文饮食起居的一开始是外婆,后来是妈妈辞职全面接手。
和郑钦文一起接受网球训练的孩子很多,他们中途要么拿网球成绩申请外国学校,要么走上了体制内路线。
唯有郑建坪独树旗帜。
2019年,郑钦文签约至世界顶级体育经纪公司IMG,这家公司曾签过谷爱凌、李娜……
从此,郑建坪的投资才有了回报。
2023年,郑钦文以720万美元排名第15位,其中代言费500万美元。
3
父亲的严苛
貌似不近人情
郑钦文虽非天赋异禀之最,却是最勤奋和最不服输的那个,别人一组20个球,她偷加练到30个。
练习网球的第六年,郑钦文的发球速度就达到169公里/小时,世界纪录约为210公里/小时,那时候的郑钦文不过才12岁。
郑钦文家没电视,没家具,方便她随时在家挥拍。她从来不吃零食,也不能喝饮料。一年360天都坚持吃鸡胸肉西蓝花。这大概是在效仿C罗——为了把自己的体脂率保持在7%,
郑建坪对女儿严苛得不近人情。
小时候,郑钦文被送往武汉的网球学校。本以为是短暂的训练,结束后才得知父亲已经回家。
她每周只能和父母见一次,每次告别都会伤心,父亲鼓励她专注于在网球。
在一场全国比赛中,由于比分落后,郑钦文表现消极,连输几球。比赛暂停时,郑建坪冲到她面前大发雷霆,当场打了女儿。他说:“如果用尽全力还是输了,那是英雄,如果消极比赛,那是对网球、对观众、对自己不负责任”。
郑钦文打起精神比赛。
这种被爸爸当众打的伤害,很多孩子立刻躺平+终身抑郁。但是,郑钦文骨子里就是继承了父亲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李娜曾经的教练余丽桥,向《三联生活周刊》回忆说,一开始她并没打算收这个个头不高、身材偏胖的小女孩,“但是她爸爸非常执着。托付了第一个人被我拒绝后,又找到一个我很信赖的大姐来说情,我没法再拒绝,去大姐家跟他们见了个面。在饭桌上,她爸爸带着一家三口给我跪下了,要让郑钦文认我做干妈”。
在爸爸的影响下,郑钦文变得刀枪不入。
2023年,面对连续几个高级别赛事的不佳表现,和“打棒球”、“伤仲永”的质疑,郑钦文顶住压力,在WTA250巴勒莫站取得冠军,又拿下杭州亚运会的金牌。
2024年与斯瓦泰克对战,在第二局0:4落后的局面下,稳住了心态,实现逆转。此前,她输给斯瓦泰克6次。
任何比赛,她面无表情,宠辱不惊。是父亲,铸就了她钢铁般的意志。
3
她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贵为普通人
要计算好教育的成本
你家那个愚笨普通的孩子
往往是来报恩的
成为世界冠军,不是靠一句看似云淡风轻的“尊重孩子的兴趣”就可以。这是对一个家庭,好几代人的考验。
教育,是不能被复制的。
天才,都是不能被模仿的。
作家饭财局点评说,
郑钦文之所以能打破欧美垄断,是因为:国家充裕的基建基础+2000多万的资金储备+家长超前的眼光格局+整个家庭的钢铁意志+郑钦文自身的恐怖自律。
缺一不可啊,缺一不可。
普通家庭千万不要效法。
生命的形态有很多。
我们喜欢郑钦文,不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她,更不能用她父亲的教育方式去“教娃下跪”+“当众打她”。
如果你研究过历史,你会发现,天才大概率是短命+苦命+造福社会+苦了父母+意外比较多。
父母明白——孩子的成功,不应该遵循一定的世俗标准,而是要引导孩子完成自己的使命。行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行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什么意思?
第一,多生几个孩子。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独生子女这一个篮子里。孩子生多了,总有成才精英远走高飞回报社会的,也总有孝顺本分且留在自己身边的。
这不是自私,而是大爱。
第二,教育投入“量力而行”,无论财力还是精力,不要为带娃而孤注一掷。
如果孩子是普通人,你省吃俭用供ta出国读书,回报会越来越低。
如果孩子是天才,像郑钦文父母这样,倾家荡产让ta去接受最好的训练,每年费用300万,甚至沦落到卖房子。
房子是一家人最后的堡垒,说卖就卖,这魄力真吓人。
郑钦文是幸运的,他家赌赢了,当然还有千万赌输的,体育竞技太残酷了——不疯魔,不成活。
做天才的父母,好难啊。
如作家艾小羊所说,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有两个消息等着我们,好消息是“你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坏消息是“做普通人也有门槛”,我喜欢这两个消息,它给我的踏实感与幸福感,远远强于“你的孩子是个天才,但他是个疯子”。
当上天把孩子交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是让我们走一条窄路,背起cross,早早进行规划,接纳他是或不是天才,在养育与反哺的过程中凡事感恩、互相成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