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去世,享年9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在昆明求学的李政道

李政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男,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苏州。

1943至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入读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50至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1984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曾任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李政道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期间手持巨大计算尺

李政道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 1954年,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 1956年,与杨振宁一起提出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 ,翌年经实验验证后, 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 。
  •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正反粒子变换和空间反射联合变换下不守恒问题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 70年代以来,在建立与发展孤立子的量子理论、提出反常核态的概念、建立与发展随机格点规范理论、把时间作为分立动力学变量并进而建立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 发表大量科学论文,著有《场论和粒子物理学》等科学专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政道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1956年,他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

李、杨同时获得诺奖,是华人在世界上首次获得诺奖。然而,正是因为这次获奖,埋下了他们俩分道扬镳的因子。今天特别分享《第二次握手》作者张扬的文章《杨振宁、李政道分道扬镳真实原因》,每个华人在为他们感到欣喜之余,又不能不升起一份身为华夏子孙的沉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政道和杨振宁因推翻“宇称守衡定律”而双双荣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衡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中的革命”。当时我才十来岁,这事曾使我无比激动,从此对科学家充满爱戴、敬仰和崇拜,成为我从十八九岁时就开始写作《第二次握手》的动因之一。

1957年的报道高潮中,还时时提到中国留美女物理学家吴健雄,是她以精美绝伦的实验设计和连续几个月的辛勤工作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的不守衡”,从而把李、杨推上了诺贝尔奖得主宝座,吴健雄本人也成为《第二次握手》女主人公“丁洁琼”的主要原型之一。

但我后来在搜集李、杨资料的过程中却发现,两位似乎在获奖后什么时候起,因某种缘故断交了。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2或3人共同获奖的情况是常见的,他们往往还不同一国籍,却可成为终身好友。那么,李、杨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见过老年吴健雄的一张寿辰照片,当时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的5位华裔科学家都来祝寿了,可我注意到,李、杨彼此隔得很远,像是互不相识。

如此两个人物,因什么闹僵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