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要求“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对城市体系化提升防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后,8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为服务消费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提出“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居住服务等改善型消费活力"。在《意见》的背景和指引下,服务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有利于文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近日,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和生态)推出“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产品。公司首席设计师Stephen Fairhurst先生及副总裁、设计院院长李宝军先生接受专访时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在策划设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以保障水利安全的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为基底,结合现代城市运营理念,以为人服务为核心,通过该产品促进生态水利设施向生态、经济等多维价值转化,让城市滨水区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环境品质提升、驱动经济发展、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空间。
Stephen Fairhurst先生,英国、芬兰规划和景观设计师,曾先后任职英国伟信顾问集团(Scott Wilson),美国AECOM等国际知名设计企业,期间参与并主持了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天津海河两岸景观等国内知名景观项目。同时,Fairhurst先生曾在全球四大洲三十八个国家被委托担任设计师,主要作品足迹遍及伦敦、赫尔辛基、迪拜、巴林、台北、高雄、首尔、香港和上海等地。
李宝军先生,高级环境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曾先后任职英国伟信顾问集团(Scott Wilson),美国Earth Tech水务工程公司,美国URS,美国AECOM等国际知名设计企业,在生态环境领域拥有30余年的资深经验。
Q1:正和生态近期发布了“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产品,请问该产品的推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下,有哪些战略意义?
Stephen Fairhurst:该产品的背景是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崛起,特别是当旅游与城市中心必要的环境提升相结合时。此外,河岸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商业机会方面也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气候变化也是这一概念出现的背景,因为城市地区的水安全影响极大,并且河流管理也极为重要。目前城市更新和生态修复的经济价值实现也需要一个渠道达成最优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综合的背景:
· 环境和水文的提升
· 城市休闲旅游升级
· 商业和经济发展
李宝军:以水为纽带,通过界面打开、多维链接、纵向流动、横向自然渗透,搭建水上+滨水+两岸的复合、立体、多元、融合的城水空间,以产品思维导向塑造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这是正和生态提出“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产品的思维逻辑与工作初衷。
“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产品包括三个要素,即水上日夜游及演艺观光、滨水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两岸商业服务功能,致力于达成以下三个维度的滨水发展品质升级:
生态维度,流动与渗透是水的二维自然属性,让自然力去做工,鼓励自然演替,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营造健康、活力、自然、更亲近、更适宜群落栖息的韧性水岸空间。
生产维度,柔化边界、自然渗透、活化滨水商业空间,以行浸式水上观光游进一步激活两岸、撬动夜经济,引导两岸城市更新,建立”水岸+”联动发展模式。
生活维度,古今焕生,梳理在地文化脉络,讲述水岸“故事”,彰显城市“品位”,以人为本,感知城市“温度”,回归人间烟火。
治水历经控源截污、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等多个阶段,不断升级,以水润城、缝合生长、城水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之下的必由之路。
Q2:着眼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阶段,您认为目前国内的城市滨水空间建设仍存在哪些不足或者挑战,“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这一产品的实现路径如何?
Stephen Fairhurst:中国的许多一线城市都在大力提升他们的滨河中心。这里有许多好的案例,北京的亮马河是最新的,可能也是近期最知名的(注:2016底至2018年5月,李宝军与Stephen Fairhurst先生在国际设计公司AECOM天津公司工作期间,参与完成了北京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总体规划、景观设计工作,李宝军担任项目设计负责人,Stephen担任项目主创。),但许多城市都有不同的、相互关联的河流及运河系统。人们认识到,系统的再开发能够为发展城市的生态网络提供巨大的机会,为绿道等休闲网络提供基础,同时为两岸商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了这种发展模式,例如成都、重庆、上海、深圳等。但从经济机会和商业提升的角度来看,需要协同合作,使这项工作更加深入和可持续。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理念必须多样化,满足实际需求,并应对多方面的挑战。
李宝军:这些挑战中,首先是意识方面,如何将河流视作城市资产,进而促进水利设施向生态、经济等多维价值转化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
其次是目标方面,如何将河流建设方向从单一的水利工程景观工程,转身成为城市文旅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并最终将河流重新回归百姓生活,也是需要我们共同的思考与努力。
最终在工作步调方面,需要多部门统筹,为了一致的目标共同发力,协同工作。城市规划与发展需要将界面打开,例如可将传统的滨河重要交通干道后移,实现商业与河流的无缝衔接,亮马河的商业从背河发展转身成为拥河发展就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同样的逻辑,在河流的水利与景观建设时,可以将河流绿线之内的专属绿地视作两岸商业的共同开放空间,并引导多维链接,同时可将重要的游船码头发展成为商业活力中心、聚集人气的引力核,这就需要为此来优化蓝线等空间限制条件,并进行防洪评价等科学论证。每一条河流对于城市与公众的价值都是可以不断发现与延伸的,河流水利与生态的叠加,可以使每一条河流成为引领低碳生活方式的场所,成为公众意识提升(CEPA)的户外自然生态教育与互动体验廊道,成为市民可以看得见的生态系统,成为没有围墙的“蓝色教室”。德国的凤凰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蓝色教室与滨水运动休闲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通过多部门意识的统一、目标的统一、工作步调的统一,统筹优化、适度突破、循序渐进、科学论证,最终实现人、水、城的有机融合,这就是正和提出的建设“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的实现路径。
Q3:请问正和生态“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产品在运营、设计、建设等方面有哪些核心竞争力?
Stephen Fairhurst:正和生态拥有协调和有效地提供规划、设计、运营和实施创新解决方案所需的团队竞争力。每个项目都需要同时考虑项目的“两端”。换句话说:项目在建设时是如何运作和管理的?那么我们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如何达到这个目标?长期以来,国内以“建设第一,运营第二”的方式迅速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更精细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正和生态拥有能够应对新挑战的方法和多元化的团队。
李宝军:正和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多个方面:
· 创意运营能力:运营前置,从运营视角审视产业与空间,精准定位市场人群、功能业态、文化脉络、产品体系与商业模式,强化产品创意、科技加持、运营的可持续性与迭代升级,将业态转化为场景、进而转化为生活方式,为每一条河流量身定做行浸式体验的“爆款”惊喜点。
· 创新设计能力:围绕产品设计九要素,运营+科技+空间设计多板块组合、规划+景观+生态+水利+建筑+市政等多专业工作营、国际设计大师主笔,头脑风暴、串珠成链;创新性、前瞻性、国际化的理念表达、展现与引领,结合丰富的本土落地实践经验,激活城市蓝绿资源,将生态型水利设施升级为多功能空间载体。
· 消费业态和服务开发:涵盖两岸商业服务功能,满足市民与游客的全方位需求。
·滨水空间建设能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生态工法的理念及技术优势,确保滨水区域的生态系统构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滨河空间的规划、设计阶段,正和生态拥有多专业国际专家与本土员工相结合的组合团队,围绕九个关键要素分阶段展开,达成可持续的技术成果,每一个要素的要点可以概括如下:
· 城市空间:界面打开、多维链接、城水融合,激活水岸空间,商业价值最大化。
· 交通体系:滨水交通慢行化、景观化、艺术化,成为商业活力空间的组成部分。
· 商业建筑:国际建筑大师创意设计,塑造滨河商业地标。
· 日夜游+科技:AI互动体验游船,AIGC全息光影水秀与情景互动,构建码头节点市集与休闲服务核。
· 文化:在地文化脉络,水岸“故事”空间,创建彰显城市品味、温度与格调的第一调性文化舞台。
· 生态景观:国际景观大师领衔,构建适应运营要求与NbS导向的滨水特质精神场域。
· 水:亲近、自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群落栖息韧性水岸,融合城市商业功能、自然生长。
· 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绿色服务设施,构建低碳生活方式引领的滨水应用与交互场景。
·垃圾与市政:资源循环再利用,为水岸运营量身定制的滨水基础设施与市政服务体系。
Q4:针对首都水网建设的前景和机遇,正和生态“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有哪些适配性的核心竞争力展现?能否结合正和生态在城市滨水空间运营领域的最新布局和举措举例说明?
李宝军: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和跟进首都水网的建设方向与进程。首都水网结合北京市河湖水系特点和水务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形成“五脉五线、三环十网、五区四库”的总体格局,要求除满足首都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防洪排水要求,又兼具美化都市、满足百姓宜居滨水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服务功能。这与正和生态的“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产品所提出的城水融合发展思路高度契合,希望通过盘活城市蓝绿资产,以人为本,以可持续运营为导向,不断促进生态型水利设施的多重价值转化,强调科技、创意,国际视野融入在地文化,生态系统构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正和生态于2009年就参与了大运河生态景观建设,目前在负责海淀区西玉河蓄滞洪区建设,并在通州、密云、怀柔等首都水网建设中提供前期技术支持,积极推动生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滨水空间高效运营模式的发展,为构建和谐宜居的首都水岸环境贡献力量。
同时,公司还将继续深化与中交疏浚、北京金河水务集团等央企及地方龙头国企的战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企业成长与社会贡献的双赢局面。
Stephen Fairhurst:最近在通州的专题研讨会上,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士就河流旅游产品如何提供有效的商业盈利模式和创意/艺术创造力,且城市如何从游憩资源潜力中获益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确信,在研讨会中没有一个人对如何实现这一点有一个单一的答案。然而,通过集体协同努力,这些想法可以提炼为一个明确的方向,并确定优先考虑的事项。需要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空间规划与经济和创造性的艺术概念紧密结合。
通州的河流交汇处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独特的的地理位置,在国际上也是如此,现有的客观需求可以整合并逐步发展为旅游及休闲经济效益体系。当然,这不能以破坏生态多样性为代价,而是要考虑长远的生态价值提升。
李宝军:正和生态将“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客厅”视为推动城市公共空间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有能力凭借多元化的团队参与到首都水网建设中,在重点区域率先开展产品落地与实施运营,逐步探索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模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