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走进位于台山市都斛镇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大片整齐的金色稻田映入眼帘,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农机手们正驾驶着一台台大型收割机,有序进行着摘穗、脱粒、装车等工序。

都斛镇立记农场正在开展夏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斛镇立记农场正在开展夏收工作

从“卖稻谷”到“卖大米”,从“一粒米”到“一条链”,台山市都斛镇立记农场立足当地广袤的富硒良田,通过串联起水稻规模化种植、大米产品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等环节,打造稻米全产业链,探索出一条丰产增收的全新“稻”路。

连片种植 走规模发展之路

“我们这边是‘广东第一田’的核心区域,以前基本家家户户都种水稻,农忙的时候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受成长环境熏陶,在都斛镇莘村土生土长的种粮大户李权立,从小便对粮食生产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农田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2014年,为照顾年迈体弱的父亲,他放弃了和家人在东莞经营红火的假发生意,重新回到家乡创办了立记农场,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兴办农业。

位于台山市都斛镇的“广东第一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台山市都斛镇的“广东第一田”

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自创立开始,为推进水稻适度规模化种植,农场全力接收对外流转的农田,并与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加强沟通协调,将闲置的土地接手过来进行代耕代种,逐步形成了连接成片、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优质耕地。通过规范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农场成功流转承包田地1200亩,用以种植优良品种水稻以及辣椒、香芋南瓜、花椰菜等作物,其中水稻平均亩产达900多斤,每亩土地年租金800-900元,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也为水稻生产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化、规模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都斛镇连片含硒量高的优质田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斛镇连片含硒量高的优质田地

机械作业 走科技兴农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相关政策支持下,农场相继采购了手扶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电动撒肥机等一批专业农具设备,并委托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开展耕种防收等环节服务,实现了育秧、耕种、防治、收割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得到跨越式提升。

“以前大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要承包那么大片的农田费时又费力,现在用机械,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既快还省钱。”李权立表示,现在种水稻全部靠机械作业,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大大节省了人工劳力成本。

农场建设的大米加工机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场建设的大米加工机房

设备的升级远远不够,思维也要同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提高种粮技能,李权立参加了由台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家庭农场实用技术培训,将多年来丰富的种田经验与科学的种植技术有机结合。在现代化生产理念的指引下,农场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标准化生产流程、农业机械操作规范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和政策,严控种子来源及农药、化肥使用,不断推进稻种优质化、生产科学化、产品高质化,走出了一条科学经营、良性发展的路径。2020年农场获认定为“江门市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获认定为“广东省示范家庭农场”,2023年农场实现经营总收入超300万元。

农场储藏的稻谷和大米检测样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场储藏的稻谷和大米检测样品

加工销售 走全产业链之路

地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的独特地理优势,为农场发展大米加工创造了天然条件。紧抓这一契机,农场在公园牌坊旁开办大米加工厂,注册了“拾斗谷”品牌,并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以每斤5元的价格向来自各地的游客销售成品大米。

“拾斗谷”品牌大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拾斗谷”品牌大米

“一开始我们是直接卖原粮给国家粮食部门,每斤3元,后来看到农业公园每天有那么多游客,就自己办加工厂卖大米,还创立了品牌。” 李权立介绍,相较于直接卖原粮,卖大米给游客之后农场收益大幅提升,并且完全不愁销路。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农场不断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委托专业的销售团队与电商平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饭店餐馆等消费端的对接,大米畅销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湾区各大城市。2023年,农场与广东民生频道DV严选商城平台达成合作,以每斤8.5元的价格上架销售大米,透过小屏幕打响了知名度、打开了大市场。

下一步,立记农场计划继续流转土地,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至3000-5000亩,同时兴建3000平方米的厂房,引入大型烘干机、碾米机等设备,全面延长稻谷仓储、烘干、碾米、品牌包装等加工产业链,助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水稻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供稿人:台山市农业农村局